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冷战后中亚地区安全问题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冷战后中亚地区安全问题研究姓名:柳青友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政治指导教师:吴满意20071219冷战后中亚地区安全问题研究作者:柳青友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蒋新卫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与新疆安全和发展2007冷战结束以后,中亚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新的地缘战略空间。中亚地区出现的“权力真空”,使该地区成为大国角逐的新的地缘战略目标。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子进驻中亚,加剧了该地区政治风险和激烈的能源资源争夺。中亚地缘战略地位的变迁对新疆安全与发展有直接影响。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也是我国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国际恐怖主义渗透和扩散的最前沿阵地。因此,分析和认识中亚地缘战略变迁中的态势和问题,对实现新疆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冷战以后中亚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入手,对新疆的安全与发展进行一些理论探索和对策思考,同时对建构新时期中国中亚地缘战略进行一些理论思考。第一章内容分析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地位的变化进行分析。这部分内容立足于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动态发展,对中亚地区的地缘位置及其地缘战略意义进行分析。本章以“9·11”事件为分界线,将冷战后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围绕着国际权力、利益、安全的主题和内容,分析了中亚地区在以美国、俄罗斯为中心的大国战略角逐中地缘战略地位的变化。阐明了中亚地区已经成为大国争夺的重要地缘政治板块,而且已经形成了以美国和俄罗斯争夺为主导性矛盾的地缘政治格局。第二章具体分析了“9·11”事件后中亚地区地缘政治博弈态势与中国的战略利益。本章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阐述了美国、俄罗斯的对外战略以及它们在中亚地区战略的主要目标与手段;还分析了以土耳其和伊朗为代表的伊斯兰势力对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展示了中亚地区各大战略力量的博弈态势。第二部分,通过分析中亚国家的地缘政治战略,阐明了中亚地区国家在对外战略上保持与大国关系均衡的战略原则和推进中亚地区成员国一体化的战略取向。第三部分,探讨了中亚地区地缘战略博弈及经济区域化发展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的之间的关系。第三章探讨冷战后中亚地区地缘经济格局变迁与中国新疆发展的互动关系。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比较翔实的数据,阐述冷战后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亚地区经济对外开放的基本特点。第二部分,以新疆对外开放战略定位为重心,围绕着提高新疆在中亚地区的贸易地位以及商贸走廊建设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了新疆建设“中亚经济高地”的战略规划和开放战略,并对加强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考。第三部分,在考察中亚地区石油地缘政治形势基础上,对新疆建设我国能源安全通道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第四章是冷战后中亚地区民族、宗教问题与中国新疆安全。本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中亚国家在民族、宗教领域存在的民族主义、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等问题。第二部分,通过对中亚地区“三股势力”和跨国民族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阐述中亚国家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给新疆的社会安全与稳定带来的危害。第三部分,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自决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我国与中亚的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的理论原则以及新疆实现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的途径。第四部分,分析了宗教在地缘政治中的作用,并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为依据,对新疆地区宗教政策进行思考。第五章是中亚地区民主政治发展问题与新疆地区的政治稳定。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冷战后中亚地区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和问题进行考察。第二部分,运用地缘政治理论对中亚地区“颜色革命”进行分析,揭示中亚地区“颜色革命”的原因,并总结其中的教训。第三部分,以现代政治治理理论为框架,通过对政治理念系统(或意识形态系统)、政治制度、政治主体(以执政党为核心)在国家政治稳定中的作用与功能分析,联系新疆政治民主建设的基本情况,对新疆实现政治稳定进行探讨和分析。第六章是新世纪建构中国中亚地缘战略的理论思考。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新时期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总体外交思想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从大国地缘政治博弈、地区发展与合作、中亚国家外交诉求三个层面来探讨和思考中国中亚地缘战略的框架。2.期刊论文傅勇中亚在冷战后国际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世界经济研究2002,(1)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因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处于欧亚大陆腹地的战略位置,再次成为大国争夺地缘政治主导权的战场.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临近阿富汗的中亚地区又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战略界关注的焦点.作者认为,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冷战后美国建立其主导下的新安全结构的最后环节,认识中亚在冷战后的国际战略地位,有助于理解美国的中亚战略以及正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对中亚地区安全的影响.3.期刊论文林晓光.LinXiaoguang冷战后日本的中亚外交:能源与地缘-当代世界2007,(1)2006年8月28日,小泉首相开始对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访问.其目的:一是着眼于中亚地区占世界4-5%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小泉出访前表示:我们需要多元化的能源战略,希望同能源丰富的中亚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二是支持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反恐行动.三是援助中亚国家解决经济、社会问题,以扩大日本在该地区的存在和影响,与中、俄展开地缘战略意义上的争夺.因此,日本政府这一为地区稳定与发展积极参与中亚事务的外交政策将包括两大重点:获得更多的中亚能源;扩大对中亚的地缘政治影响.4.学位论文蓝强冷战后俄罗斯的中亚政策研究2005冷战后的中亚地区急剧“升温”,中亚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引起各大国的竞相角逐,被“惊醒”的俄罗斯对中亚的理解发生质的变化。本文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国际政治学等理论和方法,从俄罗斯的中亚政策演变轨迹入手分析,得知冷战后俄罗斯的中亚政策是俄对独联体外交政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欲理解俄罗斯中亚政策的要义,不能一味孤立、单纯地只看俄罗斯和中亚五国的关系;文章重点分析了冷战后俄罗斯中亚政策的具体实施和制约因素,从中提炼出其实质:维护俄罗斯传统的地缘战略利益。众多的制约因素使得俄罗斯中亚政策遭遇严峻挑战,同时也变得越来越灵活,俄罗斯中亚政策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之中;最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俄罗斯中亚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的影响,说明对于稳定新疆地区安全局势和促进中俄两国关系的向前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5.期刊论文周玉明.ZhouYuming中美在中亚地区的安全利益分析及其对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3)中亚地区是冷战后出现的一个新的独立地缘政治空间,其地缘战略重要价值与日俱增,引得世界各大力量竞相角逐.中美两国在中亚有着一定的共同战略利益,也存在许多利益分歧、竞争,甚至是冲突.中国实现和拓展在中亚的安全利益,最根本的是要立足于搞好西北地区建设,以上海合作组织机制为平台积极参与中亚事务,扩大地区影响,平衡中亚各方利益,推动深化区域合作.6.学位论文赵垒冷战后的中亚局势及对中国战略安全的影响2008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曾是苏联一部分的中亚国家以独立的政治身份步入国际社会。中亚地区因其地处欧亚大陆结合部的独特地缘位置、丰富的战略资源储藏以及在国际安全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等方面原因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9·11事件以后,美国以“反恐”为契机驻军中亚,对中亚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产生着复杂的影响。同时,各种势力积极对中亚国家展开渗透和争夺,中亚的地缘政治格局逐步走向多元化。冷战后,中亚局势发生着深刻变化。中亚各国的政治体制框架基本建立但其中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各国的经济体制转型初步完成,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转型中的中亚各国社会并不稳定,其中暗藏诸多危机;各种势力在中亚地区的能源之争日益激烈;地区安全形势有所好转但隐患犹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中亚局势的稳定与发展。中亚五国是中国的近邻,是中国外部安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亚局势的变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能源、安全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中亚地区的跨国民族问题、“泛突厥主义”问题及宗教问题等都影响着中国西部地区的政治稳定;中亚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必需的重要市场;中亚丰富的能源储藏是中国谋求能源进口多元化以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来源;中亚地区以“三股恶势力”为代表的极端势力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美国、俄罗斯、欧盟、伊斯兰国家等多种势力向中亚地区的渗透,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多重的影响。中亚局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中国应采取积极的策略以应对中亚局势的影响。中国应加快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建设,促进与中亚国家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加快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对中亚地区的经济吸引力;积极深化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全面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相互了解,增进友好关系;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和平地缘外交,利用安全合作模式防范地区不稳定因素。本文研究冷战后的中亚局势及对中国战略安全的影响,不局限于对某一具体领域的研究,而是从政治、经济、能源、安全等方面分析了冷战后的中亚局势,并从政治、经济、能源、“非传统安全”等方面就中亚局势对中国战略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较为具体地分析了中亚局势与中国战略安全之间的联系,并对中国应如何应对中亚局势的变化、处理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迎接来自各方的挑战、维护我国西部边疆的安全和稳定进行了阐述,具有较强的创新性。7.期刊论文季芳桐.朱新光冷战后中亚的非传统安全合作-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5)本文以冷战后的中亚为背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冷战后中亚国家为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而进行不懈努力的过程.通过构建中亚经济安全合作圈层结构,重点加强反恐、能源开发、反毒等方面的安全合作雁行模式,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格局明显改观,但从长远看中亚安全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8.学位论文闫东利影响冷战后中亚政治的主要因素2001该文从四个方面对影响冷战后中亚政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从地缘因素入手,借助地缘政治理论分析影响中亚政治的因素.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俄美角逐对中亚政治产生的巨大影响.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地区大国以及民族宗教问题对中亚政治的影响.第四部分:重点分析影响中亚各国政治的内因.在逐一分析中亚五国国内形势及各自特点之后,又结合中亚五国的利益共同点和矛盾分歧,阐明中亚各国国内形势仍是影响其政治的重要内部因素.9.期刊论文高飞.GaoFei中亚博弈:冷战后的中美俄关系-外交评论2010,27(2)在国际关系中,存在着三个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现象.冷战时代的中美苏大三角关系极大地影响了国际局势的发展.冷战后,苏联解体、两极对抗格局不复存在,然而中美俄三国仍然在当代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中亚已经成为中美俄战略、安全、经济关系的交汇点,本文拟沿用大三角关系的模型和理论,以中亚地区博弈为切入点分析当前中美俄关系的特点、影响和启示意义.10.学位论文张成武冷战后日本中亚外交的演变及其特征2009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持续40多年的冷战格局就此结束。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中亚五国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主体登上世界舞台。中亚诸国与中国有着漫长的边界线,并且随着中国发展过程中对能源需求的升温,中亚地区对中国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鉴于中亚地区的重要地缘地位以及丰富的能源储量,冷战后该地区成为某些大国进行争夺的重要地区。其中,出于能源和地缘政治利益的考虑,日本不断加大向中亚国家的势力渗透力度,在这在这一地区开展了日益频繁的外交行动,并以此作为配合美国中亚战略和牵制中俄的砝码。因此,了解日本中亚外交的历史与动机,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将就日本中亚外交的发展阶段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在分析日本中亚外交意图的基础上,总结每个阶段的特征,如何应对其对中国带来的挑战,也是文章分析的重点之一。面对日本对中亚地区的势力渗透,中国应在继续提升与中亚国家传统友好关系基础上,不断深化与中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层次,积极利用
本文标题:冷战后中亚地区安全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4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