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三峡》教案设计(5篇)
1/11《三峡》教案设计(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网友分享的“《三峡》教案设计(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三峡》教案设计【第一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能找出交待游览路线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通过理解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时了解三峡独特的景色,使学生产生喜欢三峡的感情。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要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写景的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游览的顺序。实物投影和课件一、欣赏三峡课件片断。你们知道他们各自的名称吗?要想知道每个峡的名称,我们就要掌握每个峡景色的特点。让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二、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2、汇报交流:巫峡:幽深秀丽2/11瞿塘峡:高大壮观西陵峡:急流险滩3、用你的朗读把每个峡的特点读出来。4、指导朗读,其他同学闭眼展开想象,想像三峡的美丽景象。5、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了三峡的特点吗?齐读第九自然段。6、课件欣赏:判断图片描绘的是哪阁下的景象。三、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四、总结课文。五、作业:1、从课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2、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1、自己在备课时只注意了大的框架结构,细节的地方注意不够,具体到怎样品词品句,更能突出三个峡的特点。说明自己在备课时钻研教材的程度还有待加强。2、教学环节松散,尤其是巫峡这一部分所用时间太长,以至于把后面学习西陵峡的时间全都占用了。随时调控课堂环节的能力也有待加强。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弱,对孩子回答问题中的要点内容不能很好地把握,不能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进行鼓励性评价。3/114、工作有计划性,做课早下手,不要临阵磨枪。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三峡》教案设计【第二篇】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理解文章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自然景物的。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理解文章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自然景物的。讲读法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三峡吗?三峡的壮丽风光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歌咏它,古有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商隐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今有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文,更增添了三峡的美。今天,我们来看看,在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又是何等的壮丽。早在15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在《水经注·江水》中对三峡的风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短文《三峡》。二、解题1、引导学生看“阅读提示”和注释①。2、简介作者及作品。郦道元(466—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4/11等职,执法严格,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有《水经注》传世。《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由于它记叙简略,郦道元在“访渎搜渠”,亲自考察后为其补订作注,写成《水经注》40卷。语言简洁精练,文字秀丽优美,对后代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水经注》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三峡》是《水经注》的代表作,是1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三、简介三峡的情况四、学习课文1、整体感知⑴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⑵播放字词教学幻灯片。⑶学生完成正音,全班共同订正。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放声读书。2、师生共同疏通课文第一、二层大意,解释加点的字并翻译。五、自学提高1、根据第一课时所学的内容及方法两人一组,参考注释5/11讨论自学以下内容,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2、集体解决疑难问题。学生提出疏通文意时遇到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学生解答不了时,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六、对照图片赏读课文七、课文总结。《三峡》教案设计【第三篇】通过预习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也可借助字典或词典里借词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能找出交待游览路线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通过理解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同时了解三峡独特的景色,使学生产生喜欢三峡的感情。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学生要学会分析课文的方法:写景的文章抓住景物的特点以及游览的顺序。一、揭示课题《我爱三峡》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出示地图:指出三峡所在的位置。二、检查预习情况:1、同桌检查自学情况:包括生字的音、形、义2、听取汇报3、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6/11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理清文章脉络。(试给课文分段)2、默读课文:1)思考三峡指的是哪三峡?2)作者是怎样把三峡连起来的?画出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3、听取汇报,教师指导。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四、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长江三峡指的是巫峡、西陵峡、瞿塘峡,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下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五、作业:朗读课文。课后反思:文章层次分明,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很容易的理清了文章脉络,同时初步了解了三峡独特的景色。《三峡》教案设计【第四篇】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7/11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这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8/11言,品味其中的意境。(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1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9/11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六)布置作业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三峡》教案设计【第五篇】1、认识本课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二、检查预习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学生互相解词:摇曳:摇动。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0/11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四、在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11/11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五、指导朗读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2、朗读练习
本文标题:《三峡》教案设计(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44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