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单元课程纲要_有余数除法教案设计【参考5篇】
1/20《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单元课程纲要_有余数除法教案设计【参考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网友分享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单元课程纲要_有余数除法教案设计【参考5篇】”,欢迎参考下载分享,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单元课程纲要有余数除法教案设计【第一篇】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页。1、使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探索过程,初步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进一步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一、借助直观,初步理解计算过程2/201、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指名口答:一共有()个桃,每()个放一盘,放了()盘。出示相应的横式和竖式:6÷3=2(盘)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0”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0”表示6个桃全部分完,0是用“6—6”得到的)追问:竖式中的两个“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思?(被除数“6”表示一共要分的桃的个数,被除数下面的“6”表示实际分掉的桃的个数)2、出示下图:(两个盘子,每盘里有3个桃,外加一个桃)指名口答:一共有()个桃,每()个放一盘,放了()盘,还剩()个。出示横式和竖式:7÷3=□(盘)……□(个)提问: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竖式中的“1”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1”表示7个桃分掉6个,还余1个桃没有分完,1是用“7—6”得到的)指出:竖式中的“1”叫余数。在这个问题中,它表示7个桃分掉了6个,还余1个。(在竖式旁板书:余数)指名把上面的横式填写完整。组织讨论:上面竖式中的商是几?它表示什么意思?如果3/20把商改成3,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7个桃不够分3盘)如果把商改成1,是不是可以?为什么?(每盘3个桃,分掉1盘后,还余4个桃,可以继续分下去)说明: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计算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除法竖式,知道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这是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重要基础。上面的教学,结合具体情境,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并在直观层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二、动手操作,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1、拿出8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横式和竖式)。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2、拿出9根小棒,每4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先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并要求比较上述两题的计算过程。3、启发思考:10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动手摆一摆,再写出相应的算式。学生操作后,指名板演。4、讨论:想一想,11根小棒,每4根1份,能全部分完吗?12根小棒呢?4/20讨论后要求不操作,直接写出相应的算式。5、比较黑板上的几道竖式,提问:如果除数仍然是4,余数可能会是几?想一想,余数会是4或是比4大的数吗?为什么?明确:如果除数是4,余数要比4小。6、启发类推:如果除数是5,余数可能是哪些数?如果除数是6、7或8呢?引导归纳:你能用一句话说明除法计算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吗?小结:计算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的一个规律,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法则之一。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上面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操作初步理解“除数是4时,余数要比4小”,再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和归纳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并把握其实际意义。三、联系情境,在比较中掌握试商方法1、出示18个气球图,提出问题1: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6的?启发学生联系问题情境解释自己求商的思考过程,并相机明确:可以用乘法口诀先想“3×()=18”。5/202、提出问题2: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计算后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商4的?如果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怎样想?明确: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4与几相乘最接近18,又小于18”。讨论:如果商3,你认为行吗?为什么?如果商5呢?引导学生联系问题情境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作出解释。3、提出问题3:把18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计算时,提醒学生利用乘法口诀试商。学生计算后,指名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4、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地计算出结果,再选择一两组题目要求说说试商的思考过程,进一步明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先想除数与哪个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又小于被除数。说明: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上述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6/20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四、实际应用,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价值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学生解答后,讨论:用这些纽扣钉8件衣服,还缺几个?用这些纽扣钉6件衣服,还剩几个?剩下的纽扣还够钉几件衣服?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学生解答后,讨论:想一想,25把扫帚平均分给几个班,剩下的仍然是1把?说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对解决问题过程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则能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单元课程纲要有余数除法教案设计【第二篇】教科书第67页例5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7/20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件。一、复习导入。1用竖式计算:28÷9=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几个?17÷3=()盘()个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一)独立尝试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8/20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1讨论辨析。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做一做第一题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9/20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完成做一做第二题。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问题: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巩固练习: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六、课堂作业。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10/20《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单元课程纲要有余数除法教案设计【第三篇】国标本苏教版第四册p1-2页的内容。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有余数的平均分,并能根据图正确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2.知道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1.每人分2枝铅笔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做一个分铅笔的游戏。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10枝铅笔,请每组的1号同学分一分,每人2枝,可以分给几个人?学生小组活动。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分的结果?分完了没有?其他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我们把这一次分铅笔的结果填在这样的一张表里。出示表格(用黑板出示):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填2),分给了几人?(填5)。还剩几枝?没有剩余,我们就画上一短横。(划横线)2.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铅笔11/2010枝铅笔,每人分2枝,5个人正好分完。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填3),会怎么样呢?每人分4枝(填4).5枝(填5).6枝(填6)呢?我们一起试着来分一分。从2号同学起,每人试着分一种,并把分的结果告诉组长,组长把它记录在这样的一张表里。(出示学生的表)当一个人分的时候,别人要注意他分得对不对,组长填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组长填对了没有。学生小组活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活动的结果告诉大家?我们请这组的同学说,每人分3枝,谁来说?……指名小组汇报,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填在表格里,其中剩下的枝数用红色填写。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提问:这里剩下的1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这里剩下的2枝还够不够分给1个人?为什么?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次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你的发现告诉你同组的小朋友。学生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如学生说:我发现前两个数想乘,再加上后面的数都等12/20于10。师提问:为什么都等于10呢?)(如学生说:我发现每人分的枝数越多,分的人数就越少。师:反过来每人分的枝数越少,分的人数就——越多。)如学生没有发现,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指最后一拦),10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的怎么……,有的怎么……对!10枝铅笔,在分的时候,有时正好分完,有时分不完有剩余。你看出哪几次分的时候有剩余吗?如学生说第1次……,教师引导:第2次也就是每人分3枝,还有每人分……,还有每人分……都有剩余。分完的这几次,你能根据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在表格左面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10÷2=510÷5=2指第1道算式,谁能说出这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指第2道算式,在这道算式中,除数是几,商是几?这三次没有分完的,我们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先来看每人分3枝的这一种分法。出示在表格右面:10枝铅笔,每人分
本文标题:《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单元课程纲要_有余数除法教案设计【参考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45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