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DOC36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是在3722.cn网站下载此资料的,不要随意相信.请访问3722,加入3722.cn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6年目录前言.............................................1一、北京市安全生产现状、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4(一)“十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回顾................4(二)主要问题.....................................7(三)形势和挑战...................................8二、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10(一)指导思想....................................10(二)总体目标....................................10三、主要任务.......................................12(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12(二)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13(三)建设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14(四)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14(五)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15(六)实施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17(七)治理重大事故隐患............................18(八)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18(九)推进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设....................20(十)加强职业危害监督检查........................21(十一)大力弘扬安全文化..........................21(十二)强化安全生产培训..........................22四、规划实施的重点工程.............................23(一)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程........................23(二)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工程........................24(三)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程......................24(四)培训和教育工程..............................25(五)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26(六)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工程........................26(七)科技创新和技术示范工程......................26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27(一)加强领导,完善体制..........................28(二)依法行政,落实责任..........................28(三)拓宽渠道,加大投入..........................29(四)科技创安,加强保障..........................30(五)各司其职,齐抓共管..........................32(六)统筹安排,跟踪评估..........................321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2006—2010)前言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提出了“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的奋斗目标。中共北京市委九届十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一五”时期本市安全生产工作做出重大部署。“十一五”规划实施期间,是本市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解决安全生产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实现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2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的意见》(京政发[2004]24号)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本市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提出2006年至2010年本市安全生产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本规划是本市第一部有关安全生产的专项规划,是各级政府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制定实施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本市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动纲领。规划编制过程中,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先后与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市公安局(消防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治安管理总队)、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委、市建委、市市政管委、市交通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业促进局(市国防科工办)、市体育局、市园林局、市旅游局、市人防办、市运输管理局、市路政局、市编办等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和衔接。本规划中凡涉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政府部门的内容,由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重点工程要编制工程专项规划,提出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度安排,落实资金筹措方案,3确保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本规划编制的基准年为2005年,实施期为2006年至2010年。4一、北京市安全生产现状、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一)“十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回顾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力度。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市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1.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取得新突破。“十五”期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基础,本市制定颁布了《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研究提出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的意见》,发布实施了一系列安全生产许可办法和安全管理规范,安全生产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2.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市、区县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初步建立;《市政府工作部门安全监管(管理)职责》明确了政府工作部门承担的安全监管(管理)责任,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初步形成。3.安全生产秩序得到改善。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加强源头控制;加大了安5全生产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力度,严肃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不断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治理,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机制,安排财政资金整改消除事故隐患。4.“十五”期间,安全生产主要控制指标情况:(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十五”期间本市亿元地区生产总值逐年上升,生产安全、道路交通、消防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2005年与2000年相比,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61.8%。图12000年至2005年本市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统计图(2)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得到控制。“十五”期间本市工矿商贸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增幅较大,但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基本得到控制。2005年与2000年相比,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4.8%。00.10.20.30.40.50.60.70.8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6图22000年至2005年本市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统计图(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逐年下降。“十五”期间本市机动车保有量净增长较快,私人机动车大幅增加,“十五”期间本市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逐年下降,2005年与2000年相比,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40.1%。图32000年至2005年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统计图“十五”期间,本市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新的进展,安全生产状况保持了总体平稳,但是,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024681012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05010015020025030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机动车保有量(万辆)00.511.522.533.544.55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从业人数(万人)7求和首都的特殊地位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二)主要问题1.事故总量偏多,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十五”期间,全市生产安全、道路交通、消防火灾事故共死亡8949人,平均每年死亡1790人,事故总量仍然偏多,重大事故时有发生。2001年至2005年,全市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3起。2.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相继颁布实施后,本市初步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但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范围和任务相比,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截止到2004年底,全市共有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25.58万个,从业人员705.15万人(北京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数据),市、区县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监管人员529人(到2005年12月31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量依然薄弱。监管手段相对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不能适应当前及今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需要,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有待提高。部分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健全;街道、乡镇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职责尚需进一步明确。83.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应进一步加强。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意识不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岗位操作规程不规范,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安全设备设施落后或欠缺、安全保障能力差,安全培训机制尚不健全,对从业人员教育和培训不够。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是事故多发的主要因素。(三)形势和挑战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是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承担着“四个服务”的功能。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首都城市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十一五”期间,正值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全市现代化建设进程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安全生产呈现出重要的新趋势,面临着新的挑战。经济快速增长和总量不断增加。“十五”期间本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5000美元。“十一五”时期,本市经济仍将处于持续高速发展期,根据工业化进程中事故发生规律和西方国家经历,9本市正处于事故易发期。产业结构和企业规模多元化。本市正处于产业转型期,传统工业和现代制造业交织,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并存;煤矿、非煤矿山等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安全保障低的状况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新型工业项目的引进和大型产业基地的建立,构成安全生产的不确定因素。人员密集场所数量众多。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大型商(市)场、文化娱乐体育场馆数量不断增加,在京举办的国际国内大型活动日益增多,人员流动规模和特定区域人口密度增大,增加了发生
本文标题: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DOC3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4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