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德州市立医院院感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知识要点掌握内容: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暴露后的局部处理措施12了解内容:职业暴露后的预防措施3熟悉内容: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内容职业暴露防护及处理措施职业暴露概念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职业暴露的种类种类锐器伤沾染化学物质被患者血液、体液喷溅放射性物质血源性职业暴露针刺伤的危害:根据文献报导,近8年医务人员针刺伤数量呈每年上升的趋势针刺伤是血源性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职业暴露常见环节主要是清理医疗废物,其次是输液后拔针、穿刺(注射、抽血)、锐器处理、外科手术缝合等。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发生伤害的主要原因:(1)对高危因素认识不足,忙乱中不够小心、细致;(2)违规操作,如徒手将针头拣入利器盒中、双手回套针帽等;(3)环境因素影响,如回答患者问题、家属打扰、室内光线不足等;(4)技术不熟练,低年资护理人员对技术操作要领不够娴熟。我院常见血源性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苍白螺旋体)几种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乙肝、丙肝接触传播,媒介为血液:医源性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梅毒接触传播:性接触(主要)、胎盘感染、接吻、哺乳、不良卫生习惯、血液感染。艾滋病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HIVinBodyFluids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唾液Semen11,000VaginalFluid7,000Blood18,000AmnioticFluid4,000Saliva1AverageNumberofHIVParticlesin1ccofthesebodyfluids针刺伤后感染的危险程度血污染针头刺伤后,不同病原体感染危险度:HBV感染率6%~30%HCV感染率1.8%HIV感染率0.3%国外研究证实: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有可能接触溅出的血液、体液,必须戴口罩、穿防护衣手部皮肤破损,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必须戴双层手套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时,要保证光线充足禁止双手回套针头,禁止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理医疗废物时做好个人防护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安全操作方法使用单手盖帽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利器盒放置在使用方便处,利器使用后立即丢锐器盒内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治疗车上层安全操作方法洗手、戴手套患者抵抗不配合时寻求帮助护理操作、诊疗过程要从容不迫手术过程中采用弯盘传递器械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局部紧急处理报告与记录暴露后预防暴露后随访如何处理职业暴露若血液、体液等污染完整皮肤表面,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再用适当的消毒剂消毒,如75%酒精或碘消毒剂。如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迅速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0min,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消毒。如皮肤黏膜发生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暴露,应1.迅速脱手套,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血液流出2.用流动水或生理盐水等彻底冲洗3.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创面。4.报告:紧急处理后报告科室负责人,填写工作人员损伤登记表,科负责人签字后送院感科,评估伤情后,进行预防接种,跟踪随访,以便进一步给予干预治疗。牢记“一挤、二洗、三消毒、四报告”暴露后的预防HBV:1、HBsAb或Anti--HBs阳性不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2、HBsAg或Anti--HBs阴性,24小时内注射HBIG200U/ml并在一周后进行疫苗的注射HCV: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暴露后4--6周做HCVRNA的检测早期诊断。HIV:做抗体本底检查,根据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梅毒:预防性注射青霉素。暴露后随访HBV:1月、3月、6月后检测Anti-HBsHCV:治疗前、治疗4周、12周、24周应采用高灵敏度方法监测HCVRNA评估病毒应答HIV:暴露后第6周、3个月、6个月、12月对HIV抗体进行检测梅毒: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职业暴露预防—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指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使用的一种预防,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含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黏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染给病人,强调双向防护。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重点是手卫生。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戴手套正确选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医务人员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侵入性操作时戴外科口罩。安全注射处理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呼吸礼仪、咳嗽礼仪根据传染源的可能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收集患者使用过的织物时避免抖动,以防污染空气、环境表面和人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急救场所需要对患者实施CPR时,用简易呼吸囊或其他通气装置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和管理。职业防护用品职业防护用品明细防护帽防护服口罩/N95口罩手套护目镜/面罩鞋套/防水鞋(注:根据暴露风险、传播途径、医疗操作的需要选择)安全处置废弃物用后的针头立即丢入利器盒,不要毁损或双手回套针头,减少对锐器的处理在诊疗区合理放置锐器处理装置,以便于丢弃,不要携带锐器在工作区行走锐器盒满3/4,即有效封口不徒手分拣锐器收集运送人员必须戴厚质橡胶手套处理液体废弃物时须戴防护镜工作完成后脱手套洗手为避免职业暴露发生,我们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本文标题: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4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