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九年级历史教案部编版_九年级历史教案(最新5篇)
1/22九年级历史教案部编版_九年级历史教案(最新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九年级历史教案部编版_九年级历史教案(最新5篇)”,欢迎大家参考下载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九年级历史教案部编版【第一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掌握郑成功____、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____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____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____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2/22教材分析郑成功____是本课的重点。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____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中俄《尼布楚条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第一,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线难于掌握。第二,对中国让步(图中所示让出尼布楚)与平等协商的关系难于理解。教学过程导入: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等率万人多名官兵,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明末清初,郑成功____。清朝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一、郑成功____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3/222、郑成功____(1662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____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具有突出的地位。3、清朝设置台湾府(1684年)二、雅克萨之战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2、雅克萨之战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平等基础上谈判,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沙俄同意把侵入雅克萨的军队撤回本国,清朝同意把尼布楚一带原属中国的地方让给俄国。在准备谈判过程中,康熙帝曾指示中国的代表坚持收回包括尼布楚在内的被沙俄侵占的全部中国领土,说:“尼布潮(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清圣祖实录》)由于当时出现了蒙古噶尔丹的严重威4/22胁,康熙帝希望与沙俄迅速缔结和约,又指示可以把尼布楚让给俄国。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取得胜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这并不等于说《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用武力强加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因为第一,它是双方通过平等谈判,中国作了让步才签订的;第二,当时在沙俄占领的尼布楚城下谈判,根本不存在中国武力的威胁;第三,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两国政府的主张,并符合双方的利益。分析: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____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三、课堂小结(略)四:作业:课后作业九年级历史教案部编版【第二篇】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了解合纵与连横的5/22含义。[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孙膑、白起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通过对战国形式图的学习,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合纵与连横。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难点:对战国时期的战争的特点的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谈话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春秋争霸”,作为一个时期的名字,春秋和战国常常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了解了春秋争霸的情况,战国争雄的局面又如何呢?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争雄战争有什么不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火硝烟的战国。请大家先把课文认真预习一遍,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看书的同时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四、晋楚争霸阅读,找出“晋文公与楚庄王能够称霸,分别与哪次重6/22要的战役直接相关?第一次战役,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说明呢?哪些成语与楚庄王称霸有关。简略处理。学生阅读教材找成语,文史结合学习历史。体现什么智慧?五、吴越争霸1、阖闾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它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出答案来,互相补充。六、小结:学生小结本课的内容。问:你发现这些霸主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你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谈谈你的看法。训练学生综合历史的能力学习历史,联系古今七、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讲故事,说成语。教学后记九年级历史教案部编版【第三篇】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观。重难点重点: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存;金字塔的建造;7/22汉谟拉比法典。。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1)、导入新课:利用课文导言中的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导入新课。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1、学生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的文明特色,掌握三大流域文明的精髓。2、大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3、世界上的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作为创造文明的人,却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以此培养学生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1)显示自学提纲:4、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各有哪些文化遗存?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2、师生互探。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8/223、教学内容:一、金字塔的国度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得课本外的知识信息。2组织学生讨论:利用课文的“动脑筋”,用多媒体打出讨论题: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1.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2.简单讲述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产生,着重向学生介绍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3教师重点从三方面讲述汉谟拉比法典: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教师结合课本《古代印度》和插图《印度河流域的古城遗址》讲清古代印度地理范围,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并简述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发展。2、种姓制度:教师讲授印度的种姓制度,组织学生讨论:4.课后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世界三大文明古国的建立、发展以及它们的文化遗存。5、学生熟记本课知识点:朗读或默记:3—5分钟四、巩固新知,学会运用(13分钟)1、教师多媒体出示训练题、提高题。学生当堂回答,及时巩固新知识。9/222.布置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第2课部分重点内容,学生当堂完成。3、教师检查学生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自主学习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自主备课记录九年级历史教案部编版【第四篇】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镇南关起义;安庆绍兴起义;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是收回利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是武昌起义的前奏。使学生认识到清朝政府的灭亡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一次次革命党人的起义冲击就是在敲响清朝政府的丧钟,从而使学生认识清朝灭亡的历史必然性。通过对清政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实施背景和具体措施以及实施效果的分析,证明其是为了挽救清朝覆灭的一场骗局。通过对革命党人领导的各地武装起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人“为天下人谋永福”,甘愿牺牲的献身精神,和在法庭上、刑场上表现的崇高气节,体现了中华民族为-封建专制统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品质。以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教学建议地位分析10/22本节课上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下接武昌起义的发生,是承前启后的一节。19中国同盟会成立并制定了政治纲领决定以暴力革命-清朝统治,革命党人举行了一系列的反清起义。19的收回利权和四川的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重点分析:黄花岗起义和保路运动是本节课的重点。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成立以后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的勇敢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四川保路运动的高涨和武昌起义的发动,都是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继续和发展。由于清政府于1911年宣布的“铁路国有”政策不仅侵夺了绅商的利益,也直接危害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四川人民掀起了群众性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后来发展成为武装起义,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的兵力空虚,给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难点分析对清政府“新政”、“预备立宪”实质认识是难点。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直接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为了遏制革命,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在“新政”之后,又决定实行“预备立宪”,对这样一个行将结束的王朝的最后一次自救的努力,需要全方位的综合分析,这对初中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11/22重点突破方案关于“黄花岗起义和保路运动”,建议教师指出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领导的各次起义中准备最为充分的一次,也是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起义。此处可引用孙中山《黄花冈烈士事略序》的原始资料进行教学。强调指出起义的影响,它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使-清朝的统治成为民心所向,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保路运动则是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收回利权斗争的大潮中由于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而直接导致的。难点突破方案关于“清政府“新政”、“预备立宪”实质”,教师可依据教材和前边讲过的背景,从慈禧太后接见大臣时说的话、从载泽等考察宪政归国后向西太后所呈密折中讲的、从19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及19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中的有关内容、从1911年清政府责任内阁的设立与组成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实行
本文标题:九年级历史教案部编版_九年级历史教案(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49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