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热选8篇】
1/21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热选8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热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第一篇】出示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谁能说说这则短信是在什么境况下出现的,过渡:是啊,这样的一则短信让我们想起了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母亲形象还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邹韬奋一起走近他慈爱的母亲。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然后以这样的句式告诉大家:读了(事),我看到了一位母亲。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交流评价请快速阅读这四个片段,找出最让你动情的话语、事例或细节,并批注让你动情的理由。(提示:可以从描写人物的角度(比如语言、动作等)或2/21一些用得比较好的词语入手,写出是什么打动了你。)学生批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评价出示名言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莫泊桑(法国)讲述老师自己回忆的有关母亲的一个片段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感受的母爱,也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口头表述出来。编写一则发给母亲的手机短信,借它来传递我们对自己母亲的情思,表达对自己母亲的爱与感激。字数:100字左右。推荐阅读胡适《我的母亲》梁从诫《回忆我的母亲林徽茵》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第二篇】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十四我的母亲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3/21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教学时数]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邹韬奋,新闻记者、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2、导语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理清文章思路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十四我的母4/21亲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四、探究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四个片段:1、元宵夜的“巡阅”2、涌流的泪珠3、丰富的内心世界4、劳碌的身影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5/21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六、布置作业课外练习四。第二教时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一段文字二、继续学习课文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评说。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2、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3、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都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去掉。第1、2句中的“就”和“才”,表现了对母亲不幸早逝的无限的痛惜之情。第3句中的“敢”如果删去,就成了“不对母亲说出一句”,和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不敢”是心里想说,但又怕说出来后母亲不允许“我”6/21再陪下去,越是“不敢说出”,就越是显得真诚、执著。如果改成“不说出来”,就无法把这种矛盾的真实的“心理状态”表达出来了。三、比较阅读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四、探究学生讨论、明确: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五、小结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7/21六、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第三篇】本文是高中语文《现代语文选读》第二单元的1重点课文。他是作家胡适的1感怀亲情的叙事散文。作家在文中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用朴实的语言叙说了母亲的生活琐事,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抒情,但是读来却能感到作者的深情。作者的母亲是一位失去丈夫的妇女,她对儿子的爱,也许显得有些苛刻;但是是出于一种纯粹的天性和直觉。而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爱,深深地打动了作者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一)教学目标1、体验文中真情,品味作者写作的意图。2、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3、能对作者的感情有所感悟,使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升华。(二)确立目标的依据1、本文虽然是重点课文,但是语言通俗易懂,感情深沉而浓厚。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意图,通过联系自身,体验人物的情感经历,即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与社会接轨,进而品味亲情。这是语文人文性的基本要求。2、文章主题和思想一目了然,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自觉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有所体会、感悟浓8/21厚的至爱亲情。通过对具体细微内容的讨论和思考,使学生产生一个至爱亲情的空间;鼓励学生交流个人的情感故事和感悟,通过课外迁移阅读,将其对亲情的理解升华到更高层次,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整体设计这是1重点课文,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成自主、交流和发现的乐园。因此在首先用歌曲、诗歌导入亲情的基础上,先让学生们自主阅读,使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再与学生一起寻找课文的具体事件,共同讨论,挖掘文章内涵、体会散文特点;接下来启发学生联系自身及社会生活实际,讲述自身所历所感的亲情故事,理解亲情对人的精神滋养作用。最后联系阅读资料并在音乐中感悟亲情,使思想得以净化、灵魂得以升华。(二)教学课时:三课时。(三)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策略: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的音乐及片断,倒入课文主题,用古诗《游子吟》引出新课。(二)解读文本,共同研究策略: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文中叙述的亲情事件,揣摩母亲与儿子之间的至爱亲情。让学生找出亲情事件并抒发自己的见解——先与同桌交流,然后在班内进行讲述,让其他同学点9/21评、补充,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达到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三)体验感悟,链接生活策略:通过老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课文和自身生活体验紧密联系,体现语文学习的感染力。问题:1、作家叙述的是日常琐事,为什么却有无限的感人力量?(四)阅读迁移,提升自我策略: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入纯美的心灵空间,让补充的课外阅读材料丰富亲情的含义,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亲情、完美自己开辟更广阔的天地。出示阅读材料《背影》,边看边听老师朗诵,然后交流内心体会。提问: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当你面对父母那近乎“苛刻”的关怀,将如何面对?又将如何报答父母的亲情,现在如何做?将来呢?布置学生课后写1随笔。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在歌曲中结束这一课。这样就将语文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歌声中以发人深思的问题结束本课教学,让学生思考回味。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第四篇】1、体会文中真挚、深沉的母爱2、理解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3、学习文中截取典型经历表现人物的手法。4、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10/211、重点:体会文中真挚、深沉的母爱,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2、难点:学习文中截取典型经历表现人物的手法有一个人,她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你;有一种爱,它任你肆意索取和享用,却不要求任何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人们用充满深情的笔调赞美母亲、抒写他们所感受到的浓浓的母爱。同学们请看:1、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老舍对我而言,我的.母亲似乎是我认识的最了不起的女人……我遇见太多太多的世人,可是从未遇上像我母亲那般优雅的女人。如果我有所成就的话,这要归功于她。——卓别林2、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深情。自由读3、齐读4、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我的母亲》就是追忆母亲、11/21赞颂母爱的。(板书课题)邹韬奋是我国解放前的著名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2、组织学生对不理解字词进行互相问答。3、教师小结并投影生字词出示:(1)、读准字音(2)、说清词义莫名其妙饮泣吞声(3)、指名读——覆盖片出示答案——齐读1、过渡: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在作者邹韬奋的心目中,母亲也是最慈祥的,母爱也充满了似水般的柔情。下面就请同学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心中给文中的母亲建立一个小档案。2、出示:姓名:姓查无名籍贯:浙江海宁性格:慈爱、富有同情心、感情丰富、勤劳能干3、交流你的档案建好了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换一下意见吧,如果他人的答案与你有出入,请你讲出理由,争取说服他。12/214、指名回答5、引导讨论作者怎么会不知道母亲的名字呢?他是怎么说的?找到了吗?齐读第一节。“只知道”,“至今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的?(提示:联系当时社会妇女的地位想一想)结论:在旧中国社会妇女只是家庭的附属品,根本就没有社会地位可言,她们嫁人后人们就用其丈夫的姓氏来称呼她们,如x太太,x夫人,甚至在她们死后,她们的墓碑上也只刻着“x门x氏”根本就没有名字。这是旧中国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剧。作者反复强调“不知道”包含着对旧社会深深的谴责。通过文中的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第五篇】1.对这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归类二次发散,教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能力。2.引导学生以《感恩》为话题,思维成果,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归纳思维方法,思维内容深入发散。乐学善思办法诗、歌、名言pk赛。一、激趣
本文标题: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热选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52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