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资助育人工作案例分析【热选4篇】
资助育人工作案例分析【热选4篇】2024/X/XX资助育人工作案例分析【第一篇】学校严格执行省市资助学生工作的文件精神,学校高度重视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把专项资金用在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身上,让受助学生既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又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领导重视,制定助学方案我校高度重视资助工作,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其他副校级领导任组员。首先制定了桦甸一中资助学生工作方案,各班按班级人数分配指标,既要照顾到家庭困难,又要考虑学习和平时表现等情况,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把助学款真正用到刀刃上,让受助的学生学习有劲头,没受助的也心服口服。为了便于学生了解情况,公开助学方案,学校把制定的资助学生工作方案上传到校园网上,让学生随时查询,同时公开学校助学邮箱,学生如有情况反映,可往邮箱里发信息留言进行说明,派专人每天查看2次邮箱,把情况直接提供给校长。二、调查摸底,确定受助对象为了能使每一个困难家庭学生都能得到资助,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同时又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完成学业,我校班主任对班级每个学生都采取多种途径进行调查摸底,通过家访、调查、询问、座谈等形式进行摸底。各班级上报贫困学生名单前,由本班学生进行讨论和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反映情况,无异议再上报到学校。上报到学校后,学校领导小组再进行逐一核实,做到不看人情,不不徇私情。三、张榜公示,公开评选结果受助学生确定后,为了将此项工作切实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对受助学生名单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张榜公示,并公示举报电话、信箱,主动接受师生及社会的监督,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举报的信息。四、建立档案,跟踪学习成绩所有受助学生填写了家庭情况调查表,并由学生户口所在地的街道或村委会出具相关的证明材料。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严格复查,通过走访、家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并且根据学生家庭困难情况分配受助等次,同时,将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学校汇总输入微机,建立贫困家庭学生学习档案,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学习跟踪管理,让受助学生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如果受助学生出现学习滑坡现象,班主任要跟踪管理,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确保贫困生学习不掉队。五、加强疏导、优化学生心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一特殊学生群体,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诱发心理障碍。因此,在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的同时,也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经济帮困只是解决学习费用的问题,精神解困才是最终的目的。学校重视了教育经济困难学生要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自觉克服自卑心理;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注重经济困难学生挫折教育;教育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他们树立诚实守信思想;加强关爱教育,感恩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情操,善良的人性,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他们养成关爱弱者,助人为乐的品质,提倡勤俭节约,花钱不大手大脚等。六、学校减免,资助群体扩大学校为了切实解决贫困学生学习问题,不让因家庭经济困难问题影响学生求学,每年从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伙食费、行李备品费等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减免,每年减免各种费用多达60万元。资助育人工作案例分析【第二篇】摘要:资助工作,是爱的传递,更是一门持之以恒的教育学科,需要教育者不求回报的真切付出,更需要教育者毫无保留的全情投入。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各高校在扶贫工作,特别是资助育人工作上始终孜孜不倦,润物无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长成才,帮扶了一位又一位有需要的孩子,把温暖切实的送达他们的身边。因此结合一则高校资助育人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深刻突出教育扶贫、经济扶贫、心理扶贫的重要性,以期广大相关工作者更好的做好大学生资助工作。关键词:资助育人;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案例简介他叫小Z,某大学一名理科生,个子不高,体型微胖,比较害羞。大一的时候,家庭经济困难本就不自信的他对所学的专业也充满着疑惑和焦虑,对自己的专业认知不清,感覺前途很迷茫,为此,他时常闷闷不乐。笔者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位家庭困难,而且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孩子,主动找到小Z谈心谈话,深入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介绍所带专业的同时介绍国家和学校多项资助政策,打消他的担忧与顾虑,同时用诚挚、沉稳、质朴的语言不停的给他加油鼓劲。也正是这一次谈话,让小Z感受到了辅导员老师,感受到了学院,感受到了学校对他的关注与鼓励。小Z成功进行了贫困认定,获得多次助学金,对他的学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现在,当同学们提到小Z,第一个印象就是:专业前三的学霸。但小Z却很谦虚,他说,没有笔者那一次谈话,他还是个迷茫的孩子;没有国家的资助政策和学校的鼓励帮助,他也不会取得成功。但是命运总会和人开玩笑。大一下学期临近期中考试的前一晚,小Z舍友看到他接了个电话后马上跑到厕所嚎啕大哭,随后即刻收拾行李赶去北京。小Z的家人给笔者打来电话,他的父母在北京出车祸,母亲当场去世,父亲正在抢救。对小Z来说,这简直是晴天霹雳,他的天塌下来了。家庭本就不富裕的他,遭遇如此飞来横祸,导致和母亲阴阳相隔,还要花费高额的手术费以延续父亲的生命,全院师生得知消息都感到震惊和遗憾。坚强的小Z强忍泪水,在父亲苏醒接受治疗之际,仅仅待了3天,就回到学校,完成剩下的考试。学校和学院高度重视,为小Z父亲打去了部分手术费用和慰问金,同时通过临时补助为小Z的在校生活解了燃眉之急。在笔者安慰鼓励小Z的时候,二人相拥而泣。学校始终关注小Z父亲的康复情况以及孩子的生活,笔者定期提供经济补助,同时动员多方力量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精神安慰。坚强的小Z没有向命运低头,越挫越勇,期末考试,他以专业第三的成绩,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大学这几年,多亏了学校和学院组织的贫困认定工作,辅导员也通过多方面了解我的情况后,让我有机会获得多次助学金资助。另外,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的家庭经济负担。”化悲痛为力量,化挫折为动力,这一切,不仅仅是育人之光洒进孩子的心里,更是一个孩子在关心与鼓舞下,书写励志传奇的感人事迹。2案例分析本案例中,笔者在充分为小Z解读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按照学校、学院的相关资助制度和要求,充分为小Z提供经济资助,确保其可以顺利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当小Z家庭遭遇飞来横祸之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与关爱,提供经济帮扶、学业帮扶、心理辅导、精神安慰和鼓励,时刻关注小Z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多方力量共同助力,使小Z尽快走出困境,更加坚强,进而收获成功。由此可见,资助不仅仅是经济帮扶,更重要的是通过资助来育人。3经验启示1辅导员在做资助工作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一方面按照真实家庭情况进行贫困认定和助学金发放,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另一方面要面面俱到,不要遗漏任何一位不了解国家资助政策或不愿意申报贫苦生的学生,做好思想工作,润物细无声。2确保精准扶贫。资助工作不是简单的发钱,而是通过深入教室、宿舍、食堂、活动,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和心理状况,熟悉每一位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实现精准扶贫。3资助助人转向资助育人。单纯的经济帮扶显然不能给贫困生解决问题,各高校以及各资助工作者要聚焦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想方设法进行心理帮扶和精神鼓励,例如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帮助贫困生自立自强,引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资助者以助人。参考文献[1]薛璟.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案例分析与启示[J].成才之路,2019,(21):6.[2]刘卫锋.从“资助助人”向“资助育人”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16,(08):42-44.[3]黄建美,邹树梁.高校资助育人创新视角:构建多维资助模式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04):81-85.[4]张福友.关于普通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理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78-80.资助育人工作案例分析【第三篇】根据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关于开展资助育人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为提高学生的感恩教育,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国家助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我校从9月份起积极组织发动学生,制定详细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现将此次系列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活动概况9月起在全校开展以“资助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在xx年9月至10月初开展了一系活动,总计参加活动450人次。二、活动内容与宣传形式1、全面推进我校资助育人工作,我校于9月3日下午组织全校在校学生观看视频。2、开展的宣传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切实成效,我校于9—10月份开展学生书法、绘画作品征集,从征集到的各类作品中,经评委老师细致地评审与讨论,最后校内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10月份我校对部分获奖作品进行集中展示,通过此次作品征集,既展示了学生书法风采,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并且在校园内营造出了人人知晓资助政策、人人关心学生资助的良好氛围。3、举办资助手抄报评比大赛。我校全部班级10月份都开展了资助手抄报比赛,活动得到了全体班级的积极响应,各班级围绕主题,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做到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的从寓言故事引述诚信的重要性,有的从名言名句阐述坚守诚信的意义,有的从自身感悟谈如何做到诚信,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宣传“诚信”的重要意义,唤起同学们对“诚信”的认识,启发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学习、生活中树立“诚信”意识,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4、举行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有的班级从名人趣事和历史典故谈感恩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有的班级为同学们介绍当今社会存在的不感恩现象和这些现象的破坏力,有的班级鼓励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不感恩行为和揭示不诚信的严重后果。开完班会,发现原来感恩举足轻重,感恩教育就在我们身边。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班会,都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感恩并不一定体现在一诺千金的大事上,将感恩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让感恩变为一种自发的习惯行为,这才是最重要的.。5、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前,针对全体学生进行政策宣传及诚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之后针对全体家庭经济困难生,进行自信与自立教育;资助评选工作进行时针对存在问题的班级及个人,针对问题进行教育指导;资助工作结束后针对全体获得资助的学生,进行诚信感恩教育。6、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特殊学生群体,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很容易产生自卑、攀比心理,容易产生严重的思想压力,甚至诱发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创造条件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时,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怀他们的心理健康,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经济帮困是目标,精神解困才是最终目的。要教育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自觉克服自卑意识;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经济困难学生挫折调节潜力的培养;教育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他们树立诚信意识,要诚实做事、诚信为人,做到诚信生活、诚信学习、诚信就业;加强关爱教育,感恩教育。个人潜力有大有小,但都能够尽力而为,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操,善良的人性,高尚的道德品质,滴水之恩,涌泉回报,从个人抓起,使他们养成关爱弱者,助人为乐的品质。提高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现代学生勤俭意识越来越淡薄,花钱大手大脚,班主任要注意教育学生提高勤俭节约意识,争取做到“两个一”,与家长通一次电话,和学生谈一次心。资助育人工作案例分析【第四篇】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怀与教育。作为负责资助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经济资助的同时,更应注重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以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分析资助育人的各项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关键词:经济困难关怀与教育成长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1作为一名主要負责学生资助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如何充分地了解学生并做到精准
本文标题:资助育人工作案例分析【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55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