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23年小石潭记教案两课时精编5篇
参考资料,不熬夜1/342023年小石潭记教案两课时精编5篇【预览】此例优秀文档“2023年小石潭记教案两课时精编5篇”是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小石潭记教案两课时篇1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难点)2、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篁竹()清洌()为坻()为屿()为嵁()佁然()俶尔()翕忽()差互()寂寥()悄怆()幽邃()心乐之蒙络摇缀可百许头斗折蛇行犬牙差互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凄神寒骨参考资料,不熬夜2/3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2、品读精彩语段,感受大自然的美。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难点)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主旨: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2、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4、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文章前参考资料,不熬夜3/34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一)熟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1、描写小石潭中水的声音的句子:2、描写小石潭周围的植物的三个句子:3、描写小石潭中的鱼游动的句子:4、描写在小石潭游玩时凄凉感受的句子: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一)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1分)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参考资料,不熬夜4/34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译文: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译文: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句子:理由: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liè()翠màn()连zhuì()清chè()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___________________)⑵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参考资料,不熬夜5/34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_________蛇:_________)(4)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5)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凄:_________寒:_________)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参考资料,不熬夜6/34的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资料,不熬夜7/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资料,不熬夜8/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教案两课时篇2《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教学重难点1、背诵和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教学准备文章以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教师可以导游的形式,引导同学理清思路,掌握课文内容。辅之以多媒体手段,将配乐范读、录像画面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设计思路参考资料,不熬夜9/34《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4篇,全文缺乏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1篇。虽是游记,却不能当作一般游记来读。试想,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其心情又当如何?恐怕是苦中作乐者多。本文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景色写得多么美,技巧多么高,也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情景交融,而在于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异步和反差。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接受的冷清与孤寂。因美景而生感伤,于高潮处戛然收束。心情的猛然震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而不得不回到实际生活中去。否则,便无法解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复杂内涵。当然,这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但却是一个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参考资料,不熬夜10/34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彩屏显示课题。)二、明确学习目标1、(彩屏显示。)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3、体会作者的感情。三、整体感知课文1、声屏显示朗诵录像。要求同学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彩屏显示。)⑴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篁竹(huáng)清冽(liè)为坻(dǐ)b、为屿(yǔ)为嵁(kān)佁然(yí)c、俶尔(chú)翕忽(xī)差互(chā)d、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í)⑵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做底。参考资料,不熬夜11/34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c、怡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3、齐读课文。四、引导讨论,完成目标(彩屏显示以下问题。)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痛深沉。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彩屏显示。)参考资料,不熬夜12/34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五、安排作业1、熟读并背诵全文。2、翻译第二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喻自身的心情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彩屏显示。)学习目标:1、学习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二、学习讨论,完成目标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引导讨论下列问题:⑴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参考资料,不熬夜13/34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⑵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
本文标题:2023年小石潭记教案两课时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57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