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国出口食品安全博弈研究
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国出口食品安全博弈研究姓名:熊咪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廖卫东20091201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国出口食品安全博弈研究作者:熊咪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董华强.宁正祥发挥第三部门作用缓解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2005食品安全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一个市场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有直接关系.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在缓解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现象时都会出现调节失灵。第三部门意义的食品行业协会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愿组织,也是在政府指导下的民间组织,是政府和食品生产经营者联系的桥梁.在缓解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过程中,食品行业协会将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学位论文伍杰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管制问题研究2009最近爆发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管制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多年来,很多国内学者都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探讨,但是相关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把食品安全问题看作是生物学和卫生检疫学领域的问题,而缺乏对引发该问题的经济学研究。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上,市场失灵问题大量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则是重中之重。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是国家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法规的依据,也是现代食品安全公共管制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食品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要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缓解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让消费者和政府获取更充分的信息。因此,研究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以及公共管制问题,将对我国政府完善针对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公共管制体系,缓解食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对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水平、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阐述了信息不对称和公共管制的基本理论;然后以乳制品行业为例分析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并剖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接着通过分析市场方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局限性以及公共管制的优势,提出了依靠政府管制解决信息不对称为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随后笔者从法律体系、标准体系、组织体系三个方面详细分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公共管制体系的现状以及其导致的“政府失灵”;最后结合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提出了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公共管制体系、解决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突破了以往单纯的理论研究。通过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对乳制品食品链的实证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再现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同时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公共管制体系的研究,将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引入到完善我国公共管制体系的对策建议中,提出了建立国家信息披露体制、官员问责制等新观点;对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改善我国公共管制体系方面的作用做出了详细的解读;将博弈论引入到了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分析中等等。这些工作都为本文增加了亮点。3.期刊论文卢佳妮.王延辉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分析-理论界2007,(11)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理论研究,为政府食品安全管制提供理论支持尤为重要,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4.期刊论文孟菲浅析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粮食加工2008,33(4)在食品市场中,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缺失和食品交易主体之间(农业生产要素供给者与农业生产者、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者、食品加工者与销售者以及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使政府不能获得所有食品的质量信息,对食品的各环节予以监测.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最低的质量安全信息管理成本揭示最多的质量安全信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确保食品质量安全.5.期刊论文王俊豪.孙少春.WANGJun-hao.SUNShao-chun信息不对称与食品安全管制--以苏丹红事件为例-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9)本文以苏丹红事件为例,从食品供求中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原因,论述对食品安全管制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最后对加强食品安全管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6.学位论文赵娜食品安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2010“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重大事故接连不断,不仅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在国际社会引发了空前的食品安全危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化学药剂、生物技术、添加剂等有害物质的不当使用;经济贸易全球化形势下延长的食品供应链条;食品安全品质的信任特性难以识别,消费者无法对食品安全做出准确评价;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尽管国家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但由于涉及到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和政府等较多实体,各实体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各种信息难以完全沟通,进而导致了信息不对称,所以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br 本文首先对我国食品,食品安全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介绍了食品安全的历史进程、内涵、特点,并着重分析了信息不对称理论。br 其次,在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食品安全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食品自身特性,生产者和消费者,食品生产流通环节,政府各管理部门之间,生产者与监管人员之间的具体表现,分析了造成这种问题的种种原因和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这些不良影响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更加难以保障。br 最后,通过分析得出了完全解决食品安全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一个复杂并且长期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信息获取的能力,加强生产上的组织化建设,规范流通环节中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加强政府的职能等措施尽量减少这种不对称,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人民生活提供健康保障。7.期刊论文岳中刚.YUEZhong-gang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与监管制度设计-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27(3)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根本原因是食品信息的不对称,这需要由足够令消费者信任的第三方介入市场,改变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多部门监管,从食品产业链整体出发成立一个涉及农业和食品部门的全国统一机构,以有效保证食品安全.8.学位论文李红食品安全信息披露问题研究2006食品安全信息是国家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法规的依据,也是现代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食品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是造成市场失灵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为缓解食品安全信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让消费者获取更充分的信息,各国政府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管时,都十分重视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本研究主要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应用比较分析方法,剖析我国政府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揭示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方面与美国的差距,其研究结论应对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意义。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为:第一,阐述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整个食品供应链中各个交易主体之间都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而私有信息的存在是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根本原因,信息披露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基本途径。政府应该是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主体,政府的信息披露对提高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强化食品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意识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剖析美国政府对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状况。美国是世界上食品安全管理最为有效的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体系,具体表现为:完善信息采集、分析、反馈、追溯与交流机制、明确食品安全信息供给主体、建立统一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规范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第三,分析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原因。我国对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日益重视,但信息披露中仍然存在着信息采集能力不强、风险分析困难、信息披露体制不顺、共享机制不完善、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范围窄、各职能部门网站对于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普遍落后、信息披露缺乏法律支持等亟待完善的突出问题。第四,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体系的对策建议。借鉴美国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从增强信息采集能力、完善食品追踪制度、完善风险分析体系、建立信息反馈制度、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规范信息披露内容、加强信息披露的立法建设、加强职能部门网站建设八个方面完善我国政府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体系。9.期刊论文谢瑜食品安全规制研究的理论动因及规制实践——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5)食品安全规制是纠正食品市场失灵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食品安全市场中存在的市场失灵状况,接着简述信息不对称理论,并指出食品安全规制的理论动因,讨论了食品安全规制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试图为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10.学位论文邓淑芬基于博弈方法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2006食品安全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生物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意识的觉醒。在目前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和预测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理论的指导。本文从管理的角度,在系统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基础上,得出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食品的信任品特征(即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以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分析作为理论基础,在增大食品安全信息化投入对食品供需方都有利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信号博弈模型和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食品供应链的策略空间以及演化趋势。具体地说,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1)从供应与需求两个方面分析食品市场的安全性现状,指出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安全食品潜在需求增加的根本原因;(2)在分析国内外食品安全信息化现状及差距的基础上,应用系统思维观系统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指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根本原因在于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在系统分析的前提下对食品安全信息化作了简要的经济分析,研究指出企业增加信息成本既有利于企业本身,又有利于消费者。该结论是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3)针对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及其特殊性,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食品供给方与消费者之间的信号博弈模型和演化博弈模型。在演化博弈模型中,本文引用系统科学关于动态过程和动力机制的观点,引入含有随机参数的消费者二元效用函数,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非对称的非2×2食品安全重复博弈的演化稳定性。在本模型中,消费者的效用支付和食品供给方的利益支付之间没有可比性,但并不影响结论的推断。不考虑政府监管时,食品市场的演化趋势呈现多样性、复杂性,考虑政府监管时,从长时间看来食品安全问题将最终会得到解决;(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设计应对目前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的机制。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c2bf6cf2-0678-4715-b967-9e3c008a1a5a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8日
本文标题: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国出口食品安全博弈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5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