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24年荷花淀第一课时教案【最新5篇】
1/212024年荷花淀第一课时教案【最新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网友分享的“2024年荷花淀第一课时教案【最新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荷花淀第一课时教案【第一篇】1.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3.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2/21《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长小说《风云初记》,中小说《铁木前传》,短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3/21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1.提问:这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美感印象是那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的荷花荷叶组成的美丽坦荡的荷花淀。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2.提问:作者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呢?让学生找出描写段落:明确:首先,描写月色下的水乡景色。第1段和第3段。第1段开头3句点明了时间、空间和劳动对象,语言简练、动听、优美,不仅写了环境,还反衬出环境的主人的勤快利落。第3段通过水生嫂眼光的引示,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色调:洁白、银白、透明。水生嫂身子下面编成了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4/21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①描写了芦苇、荷花,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有密切关系。②正因为白洋淀如此美丽可爱,所以人民热爱她,决不容许日寇来侵犯。这都为以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其次,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里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提问: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他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5/21的赞美之情。请快速概括这三个生活片段的内容。夫妻话别探夫遇险助夫杀敌文中对话描写的特点。荷花淀第一课时教案【第二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鉴赏多种风格文学作品的能力。2.品味小说个性化的语言,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3.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2.品味小说诗化的语言,体会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诵读法、讨论法一课时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风格。2.用简洁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4.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一、导入展示战争场面的图片,请学生用几个词概括。残酷、恐怖、血肉横飞、血流成河……6/21二、检查预习,梳理小说情节脉络1.作家作品: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小说《风云初记》,中小说《铁木前传》,短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2000年《亚洲周刊》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中,孙犁的小说被选入两,1就是《荷花淀》,另外1是《铁木全传》。孙犁去世后,有人这样评价他: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离开了我们,一个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个文字清丽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诗化的一生。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2.三部分的小标题:(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4.小说的主人公:7/21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三、研读课文(一)诵读、品味小说“清丽如水”的写景文字,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1.学生自由阅读“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段文字并感知: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皎洁的月光、洁白的苇席、银白的湖水、薄雾、清风、荷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纯美境界。2.划出恰当的节奏,然后诵读,把诗的味道读出来。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朗读指导:应注意语调柔美、舒缓,忌沉重、急躁。3.试比较《荷塘月色》的一段描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相同:都营造了一种朦胧、静谧、诗意的境界。8/21不同:《荷花淀》语言素朴清新,《荷塘月色》语言较为典雅。4.思考:抗日战争这么严酷,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这样诗情画意的描写是不是违反现实的呢?如果不是,他的用意何在?引导联想:“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假如我是一只鸟》)用意:银白的世界、透明的薄雾、徐徐的清风、清新的荷香,这里是我们美丽的家园,这里有我们美好的生活。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江山如此多娇,岂容日寇肆意践踏?这正是所有抗日战士战斗的动力之所在。(二)诵读、品味“夫妻话别”中的对话,探究水生嫂的形象。1.阅读本段对话,说说水生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印证。勤劳善良:月下编席温柔体贴:“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坚强: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深明大义:“你走,我不拦你”、“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2.朗读下列句子,体会水生嫂的性格特征及此时的心理状9/21态。(1)“怎么了,你?”变换句式朗读,体会其不同的表达效果:怎么了,你?--急切、体贴你怎么了?--语气平淡(冷淡)怎么了?--语气陌生、生硬(2)“你总是很积极的。”变换重音朗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你总是很积极的。--突出积极,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你总是很积极的。--略带一点埋怨(3)“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变换标点符号朗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理解支持丈夫的态度明确,突出不阻拦。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强调了“家里怎么办”,表现了依赖性。(4)“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只要丈夫能理解自己的难处,再苦再累她也愿意。体现了水生嫂为代表的中国劳动妇女勤劳、善良、坚忍的传统美德。(5)分角色朗读下面对话,体会水生嫂回答过程中情感的变化。10/21“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嗯,还有什么?”“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面对与丈夫的生离,依恋、不舍。“嗯。”“嗯,还有什么?”--坚强面对,不让丈夫担心。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了个人的、民族的尊严,他们的选择只能是与敌人“拼命”。此时夫妻的思想感情,一定经历了瞬间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流着眼泪答应丈夫,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忠贞。3.改写水生夫妻对话并表演,让水生嫂用另一种口吻与丈夫对话,表现另一种个性。例如:“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猛地抬起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看着丈夫说:“你真是个爷们!”11/21“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你走,我不拦你,我也跟你去!”“我们是去打鬼子,你一个女人去干什么?不成!”“咋不成?女人也能打鬼子!”“队上不会同意的。”“我找队长去。”(三)朗读“商议探夫”一段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1.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机智伶俐。“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快人快语,有点冒冒失失。“我
本文标题:2024年荷花淀第一课时教案【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652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