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简短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获奖教案【范例4篇】
1/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简短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获奖教案【范例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分享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简短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获奖教案【范例4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简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获奖教案【第一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2、理解诗歌和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4、教学时数:两课时。(一)简介作者、作品。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2/19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二)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三)边读边分析。诗起首四句写野外雪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作惊奇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四)总结本课内容。(五)布置作业。背诵本诗。(一)检查背诵情况。(二)默写名句。(三)继续分析课文。接下来四句写室内苦寒。“散人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由帐外转入帐内,点点雪花飘落进来,浸湿罗幕;穿着狐裘盖着锦衾也不觉暖,奇寒难忍。而将军都护这样的勇猛边将,也是“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铁甲也冷得穿不上。“瀚海阑干百丈冰,愁去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3/19“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以上描绘了“瀚海雪景图”,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辕门。茫茫雪原中一杆红旗,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天气奇寒,劲吹的北风翻不动坠有厚重冰凌的红旗,更显出一个“寒”字来。最后四句写分手的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路遥远,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意交织于胸。“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四)小结。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五)完成课后作业。4/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简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获奖教案【第二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五首诗歌。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1、熟读并背诵诗歌。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饮酒(其五)》一、导入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导入二、诵读理解1、反复诵读《饮酒》,注意读出诗人清高、自得的感情。2、作家作品简介:3、解读诗歌:(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⑴这首诗还有没有不能理解的字词?⑵“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不是矛盾了吗?⑶“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作者什么样的意?⑷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⑸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明确:⑴:①喧:吵闹的声音。②君:指陶渊明。这5/19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④辨:说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⑵:不矛盾,因为“车马”是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没离开“人境”,但心情舒适,志趣高远自然不受搅扰。⑶:人的自然本性。⑷: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黑暗,从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行路难》一、导入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比,希望能成就一番伟业,但世事艰难,他二十四岁“仗剑去国”漂泊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由人引见做了供奉翰林,其间扮演的是一个以文娱君的半弄臣角色,根本谈不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两年后黯然离京,这使他不经发出“行路难”的感慨。二、朗读1、指名朗读。2、全班齐读。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2、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你是怎样理解的?6/193、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1、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3、借吕尚、伊尹的故事来说明贤臣在明君治下倍受重用,而自己也希望得到君主的器重发挥自己的才干。4、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处境,同时在悲愤中又不失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感情。四、课堂抽背。《已亥杂诗》一、导入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诗歌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去感受他的爱国热情。二、朗读7/191、男生、女生互读互查缺漏2、教师范读三、探究1、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叙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2、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哪两句?你是怎样理解的?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1、记叙自己满怀离愁地离开京城的事,抒发了自己仍系心国事,为国尽忠的感情。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离开国家政治权利的中心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3、表达作者离开京城、离别好友的忧伤,也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同时对脱离黑暗官场感到喜悦。四、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导入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历来是人们所吟咏、描绘的对象。在古诗中,有很多描写白雪的诗句,你们能说说吗?(生举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千古名句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学生反复诵读诗歌8/19要求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试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明确:离愁,别绪,依恋等三、学生再读诗歌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前提下,要求体会古代诗歌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特点和方法。并展开丰的想象,勾勒出一幅幅塞北雪景图,品味着一份份浓浓离别情。要求学生思考:1、理解作者“围绕什么来写”?2、要懂得“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3、抓住关键词来鉴赏诗歌、分析情与景的融合。⑴抓住诗歌的线索。(通过让学生找出有关“雪”的词语──飞雪、暮雪、雪满、雪上,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确,本诗的线索就是“白雪”)⑵同时找出与四个词相对应的“情”──送别前、饯别中、临别时、离别后。⑶依次与学生探讨各部分的景与情的有效结合。送别前(离愁):“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飞雪”──大雪纷飞奇丽景。其中“卷”“折”写出了北风的猛烈,于是才有了下文的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千古名句,要引导学生去想象并体会其中运用的比喻手法。“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写的是“寒雪”──雪天奇寒戍边人。学生很快就能够找出表现9/19“寒”的词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的是“厚冰”──瀚海冰封愁云凝。“愁”,即离别的哀愁,为下文设下情感的基调。(学生试背该部分)饯别中(盛情):“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的是“饯别”──中军置酒别故人。让我们想到“劝君更尽一杯,西出阳关无故人”。临别时(依恋):“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写的是──东门雪中送别情。抓住“雪满”一词,既写出了回京之路的艰辛为送别情凭添了一份凄凉,也说明了作者的情深,与其说“雪满还不如说是“情满”。一切景语皆情语。离别后(回味):“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的是──别君之后依依情。诗人在友人离去后还站在送别处迟迟不肯离去,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恋之情。四、学生试背全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本诗的主旨诗歌主旨:诗人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瑰丽奇寒的塞外雪景,表达了对友人的诚挚浓厚的送别之情。五、拓展性阅读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加强古诗文的积累。推荐岑参的另一首诗:《逢入京使》10/19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六、小结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七、作业1、你还学过哪些写雪景的诗文,试写出其描写精彩的句子。2、将本首诗改编成500字左右的散文第三课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草堂有诗魂,诗成泣鬼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零距离接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读他将要向我们讲述的怎样的世间的故事。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对其中的难辨字进行点拨。2、教师做一般朗读,意在正音。学生边听边为难辨字注音。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点学生注意诗歌的韵脚。四、思考探究1、诗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2、诗中哪写词你觉得精妙?为什么?11/19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你怎么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皆欢颜”的崇高理想?点拨:1秋风破屋──惨群童抱茅──悲长夜难眠──哀广厦庇寒—一愿2“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白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3不记小我,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变成现实,如果诗人在天有灵,他定会感到欣慰。“草堂留后世,诗圣着千秋”。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朱德参观杜甫草堂的题词。我们但愿杜甫草堂长留人世,杜甫诗光芒千秋永照。12/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简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获奖教案【第三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挚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3、教学时数:1课时。4、教具: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1、早就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了不起,博学强记,能背不少的古诗词,上课前老师组织同学们做个小游戏,一分钟古诗词句子背诵,看谁记
本文标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反思简短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获奖教案【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2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