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培智_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范例5篇】
1/14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培智_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范例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我给大家分享的“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培智_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范例5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培智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第一篇】教科书43-44页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如何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提高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挂图64=答案56=答案35=答案246=答案305=答案153=答案2/14244=答案306=答案155=答案1、出示p43第4题图(一):你看到什么?茄子老师要我们怎样做?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然后指明交流:为什么用除法?84=2是什么意思?2、出示p43第4题图(二):你知道什么?求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它们用了哪句口诀?44第6题仔细看一看,同桌说一说你看到什么?要求什么?然后全班交流。请小朋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说一说每个算式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独立完成第7、8题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作业第44页第9题用乘法口诀求商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培智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第二篇】1、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3/14商的思路,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2、培养学生联想推理的能力。3、联系实际,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我们班的小画家白宗岳和宋润杰画的画。这幅画的是猴妈妈,这幅画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在美丽的花果山上,由于猴妈妈突出的表现,得到了猴王的表扬,并奖给猴妈妈12个又大又肥的鲜桃。同学们,请你猜一猜,猴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些鲜桃的?说说你的理由。(评析:让学生去猜一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猴妈妈可能要把这些桃平均分给小猴吃,从而巩固了“平均分”的概念。)1、教师:猴妈妈是这样想的:我有12个桃,每个孩子分4个,正好分完。请你算一算,猴妈妈有几个孩子?学生思考后发言。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以下4种算法学生1:12÷4=3学生2:3×4=124/14学生3:12-4-4-4=0学生4:4+4+4=1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让其他的学生能听懂,并做出简单的评价。教师:这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种?说说理由。教师:试试看,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卡片上的题目,验证一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出示卡片:10÷2=15÷3=16÷4=20÷5=……教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想说什么?(评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猴妈妈有几个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多种算法,力争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而通过验证活动,则让学生自己本能地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比较简便。)2、教师:刚才我们已经算出了猴妈妈有3个孩子,猴妈妈也可以这样分:把这些桃平均分给3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几个?学生列出:12÷3=4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是怎样算出来的。5/14(评析:这一环节过度自然,既复习了除法的含义,又体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3、教师:猴妈妈正想把这些桃平均分给它的3个孩子,有1只小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你猜,它提出了什么意见?应该怎样分?引导学生知道,有好东西时不要自己独用,要想着妈妈,想着别人。列出算式:12÷4=3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它与刚才写出的12÷4=3有什么不同?(评析:设计“小猴提出不同意见”这一环节,对学生渗透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提高数学课的人情味,同时深化对除法意义的认识。)4、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计算除法时,要看除数和哪个数相乘得被除数,就用哪句乘法口诀求商。1、你能很快地算出来吗?15÷5=20÷4=25÷5=18÷3=30÷5=出示一组口算题,让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计算,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求商。特别地说一说像5÷5=、1÷1=这样的算式是怎样求商的?2、你知道这句乘法口诀可以算几个除法算式吗?6/14三六十八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出示乘法口诀,让学生说出除法算式,特别要注意像“五五二十五”这样的乘法口诀。3、自编5道除法式题,并用乘法口诀算出来。小组交流。注意学生出现的问题,如:20÷2=引导学生用除法的意义来解答。4、课本练习题。(评析:本课的练习设计巧妙,层次感强,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既需要独立思考,又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作用,使学生在练习活动中巩固了基础知识,分散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培智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第三篇】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7/14法多样化。谈话法,讲授法。多媒体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出示主题图)1、初步感知画面。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2、提问题。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回答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3、解决问题。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生:2+2+2=6(朵)第二题:4+4+4+4=16(条)第三题:3+3+3+3+3+3=15(个)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8/14生:都是连加生1:加数相同。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生动手写:3+3+3+3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生:很麻烦。师:怎么就不麻烦了?生:用乘法。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9/14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培智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第四篇】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p541、熟练3、6、9的乘法口诀。2、通过自主探究得出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探究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探究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1.填表2.复习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板书:4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8的倍数一定是2的倍数8的倍数一定是4的倍数3.猜测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出示课题)预设:6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9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一)探究两两之间的关系1.3与6的乘法之间的关系1拼一拼,验证猜想6的1倍=3的2倍6的2倍=3的4倍10/146的3倍=3的6倍结论:6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2数射线师: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吗?(出示数射线)2.3与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1验证猜想板书:9的1倍=3的3倍9的2倍=3的6倍9的3倍=3的9倍结论:9的倍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2数射线师:3的倍数一定是9的倍数吗?(出示数射线)3.6与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1拼一拼,验证猜想板书:9的2倍=6的3倍9的4倍=6的6倍9的6倍=6的9倍结论:9的双数倍一定是6的倍数。(三)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1.数射线共同的积:18、36猜想下一个共同的积。2.表格1第一次出示再次验证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11/14预设:6打勾的地方3一定打勾,3打勾的地方6不一定打勾。2第二次出示结论:9的双数倍是3、6、9的乘法共同的积3第三次出示验证36、54等都是3、6、9的乘法共同的积1.书本第54页的练一练。30=()630=()3隐藏积,出示算式()6=()32.媒体出示()3=()9()6=()9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培智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第五篇】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倍的认识教案。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12/14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课件。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小学数学教案《倍的认识教案》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2、学生活动。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13/14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生:一个4根。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学生观察。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板书:2个4根,3个4根)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2巩固“倍”的概念。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3教学例3。①出示例3,问: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②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为什么?③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14/14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1、拍手游戏。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2、76页“做一做”。3、78页第1题。四、全课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本文标题: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培智_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学反思【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2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