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惊蛰艺术教案【范例8篇】
1/21惊蛰艺术教案【范例8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惊蛰艺术教案【范例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惊蛰艺术教案【第一篇】一、设计意图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美术《创意公鸡》。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绘画活动的模式直接影响着幼儿能力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即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对幼儿来说,枯燥的形式缺少审美的感知,幼儿的作品往往千一律,依样画葫芦,限制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本节课我为幼儿提供技能知识的拐杖,自由表现的空间,让幼儿能够充分的创想与实践。二、活动目标:1、学画公鸡,突出公鸡的主要特征。2、鼓励引导幼儿表现不同形态的公鸡。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三、重点难点2/21根据本课的教育目标和我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把突出公鸡的主要特征作为本课的重点,把表现不同形态的公鸡作为本课的难点。让幼儿在原有的绘画基础上自由的、自主的、创造性的进行绘画,提升自我的创作兴趣和自信能力。四、教法和学法教法:为了有效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兴趣导学法,观察法,归类引导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学法:主要采用了经验迁移法,儿歌记忆法,让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愉快的,自信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五、教学法理论依据本次教学活动遵循“三为主原则”,做到“一个注意”,体现“一个整合”。“三为主原则”即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的引导为主线。“一个注意”是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一个整合”:教学过程体现整合性,对多元智能发展提供保证。六、活动准备:幻灯片,白纸、记号笔,花朵类、蔬菜类、水果类、树叶类、生活用品类图片。七、活动过程:(一)、提炼公鸡的主要特征1、导入: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来考验一下你们3/21的观察和想象能力。请告诉我你看到的像什么。(这里强调观察和想象,并明确幼儿回答的方向,为以后环节幼儿大胆的创想做铺垫)——幼儿回答,老师充分肯定,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想象2、刚才小朋友们分享了许多,你们的想象非常的丰富,那看到这些图形,你们最先想到什么动物?(这里我进行了两种情况预设,因为在实际的课堂上,幼儿的回答并不一定朝着你想要的.答案而去,所以老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孩子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回答)a(幼儿回答公鸡)——是吗,和公鸡有关系。那这是公鸡的什么?为什么这么认为?(强调圆圆,尖尖,高高,长长,分析鸡爪——这是公鸡的腿和鸡爪,我们只看鸡爪部分,数一数一条腿上有几个脚趾?b(幼儿回答其他动物)——你想到了xx,那它的腿是这样的吗?它的嘴是什么样子的?问:那你现在认为是和公鸡有联系,还是和xx有联系?——根据你们的回答,我来给大公鸡编一个小儿歌(圆圆的眼睛尖尖的嘴,高高的鸡冠长长的尾,三前一后变鸡爪,大公鸡呀多么美)3、——接下来我们玩个小游戏,考验你们的记忆力,看什么不见了。4/21惊蛰艺术教案【第二篇】一、概述1、《元宵节里挂彩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第15课,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简单元宵花灯的制作,元宵节的来历,特点,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2、本课领域是:综合探索,共1课时。课程结构内容包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交流对元宵节的了解,通过收集元宵节的资料,制作元宵花灯,开展猜灯谜的活动,达到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感情。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了解风俗习惯。2设计简单的花灯效果图。3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2.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2能够通过与小组的合作交流,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花灯设计图。3能够应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完成花灯的制作。4对同学的作业给出评价,相互交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5/211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和谐色与他们所学习析色彩线条的联系,更加热爱美术课。2通过学习,能体会到色彩的和谐美,色彩和谐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了解风俗习惯。2设计简单的花灯效果图。3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2.难点1能够应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完成花灯的制作。2对同学的作业给出评价,相互交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四、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东岔中心学校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力;2学生元宵节虽然是中国大型的传统民俗节日,但是我们地处山区,处了春节比较热闹之外,其他的节日庆祝的幅度都不大,学生大多只是从电视上见过元宵花灯。3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能力。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元宵节花灯的欣赏,观看庆祝元宵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来历,特点;接着通过观察,了解花灯形状,色彩等特点,设计出自己的花灯设计稿,然后6/21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花灯的制作,最后进行全班互评。六、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学生:花灯制作的废弃材料,学习资料,装饰材料,剪刀,胶等等。七、教学过程第15课元宵节里挂彩灯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综合探索(一)课前准备(二)课前欣赏:播放一段热闹的视频《闹元宵》,学生欣赏视频。(三)导入新课:1.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这种情形在哪个节日中能过看到?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四)欣赏评析:1.课件出示彩灯图片。2.接下来让我们再跳上龙舟一路前行欣赏各具特色的花灯。穿过一道彩虹桥可以看到水面上有改编自民间故事的水漫金山灯,双龙戏珠灯,岸上有充满浪漫气息的月亮星星灯,店铺里挂满各色灯笼,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着漂亮的花灯,真是流7/21光溢彩热闹非凡呀!3.认真观察各种各样的彩灯,从颜色、造型等方面欣赏花灯的美(五)探索研究:1、同学们想设计一款什么造型的花灯呢?请同学上讲台来把自己的想法画一画。2、对于这些草图谁有合理化的建议提出来帮他修改一下。3、学生上台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鼓励其他同学大胆修改,提出意见。(六)欣赏评述:1、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花灯即将诞生,不过先不要着急,再来欣赏这几盏出自同学之手的花灯,看看你比较喜欢哪一盏,说说理由。2、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七)教师示范:1、出示教师制作的花灯,从材料、做法、装饰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技法探究。2、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灯的制作方法。(八)合作交流:1、出示教师制作的花灯,从材料、做法、装饰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技法探究。8/212、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灯的制作方法。(九)合作交流,协作完:1、相信同学们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的制作创意。2、合作完成花灯制作,小组合理分工,制作装饰并把灯谜书写粘贴在花灯上。(十)作品欣赏:1、看着一盏盏构思巧妙,制作精细的花灯把我们的教室装扮成灯的海洋,在这个美丽的作品下还藏着一条条灯谜等着大家共同分享,下面请同学们有秩序来赏花灯,猜灯谜吧!2、学生有秩序赏花灯,猜灯谜。八、教学评价设计1、注重过程性评价,倾向于学生设计过程,理解过程,制作过程的评价;2、突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全班交流性的评价;3、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如何被评价。九、教学反思:本课属于综合探索类型,由于我们地处山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元宵节的了解不够,学生只是从电视上了解了一些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学生欣赏了元宵节得的相关视频及一些彩灯的图片,兴趣相当的浓厚。在进行彩灯设计时,好多学生的作品非常有创意,很漂亮,但在根据效果图制作彩灯9/21的过程中,由于设计稿的难度问题,有些脱离实际,有些则是材料不足,因此只有少数学生完成了作业。对于偏远山区的学生来说,在制作材料的寻找上是一个较大的问题,可用的材料相对较少,我觉的,如果将彩灯的制作与我们本土的材料相结合,会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因此,开发课程资源,是我们山区教师的一个长期的探索,研究过程。惊蛰艺术教案【第三篇】一、指导思想随着幼儿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师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和提升,经过上次美术欣赏教研活动的磨练,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觉得受益匪浅。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老师们对美术教学活动家的创新,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惑。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实践新理念?怎样正确认识与对待激发幼儿想象力与提升幼儿美术技能之间的关系??针对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以教研的方式探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意”之教学策略,对教师的实际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二、活动目标通过集体研讨、小组互动、模拟实践等,引发教师对幼儿美术创意教育的深度关注和思考,并在研讨中积极反思,提炼教师群体智慧,梳理教师实践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支持和帮助。10/21二、活动人员:策划人:楼剑波老师教研组人员:楼剑波老师、方义平老师、柳芳芳老师参与人员:全体教师三、活动准备1、参研人员对美术创意活动进行理解与设计2、自定关于美术创意活动的教学设计四、活动过程1、全体教师编写教学设计2、教研组成员挑选优秀活动设计3、两节优秀课公开展示及研讨4、听课后,挑选一节比较优秀的实践教学活动,再次改进5、优秀活动方案再次进行第二次的公开展示及研讨五、活动资料1第一研活动设计共19份2第二研活动设计共2份——李霞《漂亮的小乌龟》,吕明珠《手型创意》3第三研活动设计共一份——吕明珠《手型创意》4活动照片惊蛰艺术教案【第四篇】活动目标:11/211、支持鼓励幼儿愿意尝试运用新材料进行美术活动;2、能大胆运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活动准备:创意绘本,画有柳树、树干的大图一张活动过程:一、将各种树干图片张贴在活动室周围;二、组织幼儿坐好后交谈;1、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树吗?来,让我们认识认识他们吧!(松树、杨树、梧桐树等等)2、大树和我们小朋友一样,每一棵都长得不一样。找找它们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树干有的高、有的底、有的粗、有的细;树叶也长得不一样)。3、拿出柳树的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1、柳树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的树枝长长的、细细的、软软的)2、柳树的枝条像什么?(像妈妈的长头发、像马尾巴像绿色的彩带)。三、请幼儿翻开创意绘本,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四、出示画有柳树干的大图,教师示范,在树干上画出长长的软软的柳枝。五、鼓励幼儿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作画。12/21惊蛰艺术教案【第五篇】活动目标:1.学习使用棉签蘸上颜料在树枝上添画果实。2.迁移观察的经验,在树枝上画上树叶。3.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注意画面的整洁。活动准备:1.果树图片。3.颜料以及棉签若干。活动过程:一、果树妈妈。秋天到了树妈妈的.身上结满了果实,快来看呀。果子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在哪里?树上还有什么?二、教师示范棉签点画的方法。1.出示树妈妈,示范点画的方法:棉签站站好,喝点水,轻轻的拿起来。小棉签要跳舞了,它是怎样跳的呢?左边跳、有边跳、上边跳、下边跳。。2.教师带领幼儿空手练习点画,并用语言提示幼儿:“蘸点绿色,轻轻画;蘸点红色,轻轻画……”三、幼儿使用棉签进行操作活动。1.提醒幼儿不把不同颜色的面前混合,颜料不撒到桌上。2.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幼儿给予必要的指点和帮助。四、展示幼儿的作品。13/211.请树妈妈到太阳底下晒晒太阳。2.看看谁的树妈妈,宝宝最多。活动反思:活动中主要让幼儿学习用棉签为树添画。为了避免以前美术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在帮助幼儿学习使用棉签的过程中使用了富有童趣的引导语,如让棉签喝喝水、站站好、弯弯腰等。在引导幼儿添画的过程中我也用语言进行指导,如:小棉签要跳舞了,它是怎样跳的呢?左边跳、有边跳、上边跳、下边跳。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孩子们一边画一边说:小棉签,站好了,喝喝水。小棉签来跳舞,这
本文标题:惊蛰艺术教案【范例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42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