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散步的教案【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该如何写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散步的教案【5篇】”,欢迎大家参考下载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散步的教案【第一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的人性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生机蓬勃的意境美。。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1、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的人性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的语言美。2、难点:理解的人性美、品味的意境美。一课时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想到温暖的家。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轻声朗读,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1、朗读课文1-4段:2/201、问题探究:“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2、情景设想:第2自然段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2、轻声朗读5-7段,思考下列问题: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b、“我”是怎么解决的?c、结果又是如何?d、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一个?为什么?3、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a、深情朗读b、问题探究:1、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这是1短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1、思考: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②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2、思考:①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3/20意境:蓬勃的生机、春天的召唤——哲理: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看到这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的场面,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弦,心中也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写一段50字左右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亲情无处不在,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请你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以“亲情”为话题写1不少于500字的。人物:母亲、我、妻子、儿子“我”委屈儿子——孝顺(尊老)人到中年事件:散步——分歧——解决承前启后母亲依从孙子——滋爱(爱幼)散步的教案【第二篇】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二课时4/20试朗读课文。《散步》这散文,通过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表现出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的时候要用心领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散步》。2.分六个层次指导朗读。1缘由。(第1~3自然段)①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讨论并归纳:为了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②提问:怎么朗读第l~3自然段?讨论并归纳:应读得轻柔一些,用陈述语气。读出“我”对母亲的孝心。③提问:试读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顿,使朗读有节奏感,抑扬顿挫。讨论并归纳: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内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的时候则又听/她的话一样。2过渡。(第《自然段)①提问:这段写什么来过渡?5/20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来过渡。②提问:怎样描写?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绿,嫩芽,冬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用拟人手法,写出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声音和形象。③提问:怎样会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讨论并归纳:写出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④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讨论并归纳:应读得有诗情画意,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3人题(第5段)①提问:课文写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讨论并归纳: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②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讨论并归纳:前一句用平缓的陈述语气,儿子的话应读得天真、高昂,如有新发现。①提问: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分歧?讨论并归纳: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②提问:怎样解决这一矛盾?表现“我”什么性格?6/20讨论并归纳: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③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讨论并归纳:分几个层次读,为了使层次分明“后来”、“不过”、“一霎时”、“我想”、“我想”、“我决定”、“我说”要重读。读出“我”心理活动的几个层次。5一波又起(第7段)①提问: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讨论并归纳: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②提问;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讨论并归纳: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变了主意的决心。③提问: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讨论并归纳: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④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但是”、“摸摸”、“变了”、“还是”、“金色”、“整齐”、“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读。从层次来看,“但是”、“那里”、“我走…·,·”都要停顿。用平稳、舒缓的语调读出母亲慈爱、体谅孙子的感情,读出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6收结(第8段)7/20①提问:怎样以散步收结全文?讨论并归纳:一叙述散步的方向;二叙述在散步中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三叙述“我”的感受。②提问: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一个世界”?讨论并归纳:因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表现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③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菜花”、“桑树”、“鱼塘”、“走”、“蹲”、“背”、“瘦”、“重”、“胖”、“轻”、“慢慢”、“稳稳”、“仔细”及最后~句都要重读。从层次看,“这样”、“到了一处”、“但”都要停顿。用较快的语速读,最后一句要读得缓慢、深沉。这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朗读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最后,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1.课后练习。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一)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的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一个世界。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8/201.比喻句:_______2.非比喻句:_______(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表现了什么?散步的教案【第三篇】《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图案和色彩鲜艳,幼儿感兴趣,翻看故事书更是觉到内容的幽默与诙谐,与此同时我想把这个故事编成教案,在班级进行一次语言教学的想法油然而生,于是我就这么做了。经过反复琢磨我发现这本书除了色彩鲜艳内容有趣以外,其故事的线索很清楚、明显,而且能有很大的余地让小朋友自由地发挥和展开想象的空间。在这过程中更可以促进他们在语言的讲述、表达、词汇的运用等方面能力的发展。根据我们中班小朋友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活动目标、活动过程的准备工作。目标的设计是根据我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来制订的: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2.根据故事线索,让幼儿想象、讲述并展开故事情节;3、通过阅读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诙谐和幽默。在围绕目标实施过程中我采取了三个教学策略:其一、集体看书,通过阅读故事,让小朋友们初步地理解故事内容;其二、出示情景图,让小朋友对故事当中的场景能够映像深刻,使故事中的主要线索--9/20母鸡散步进一步清晰;其三、图标卷轴的连贯出示,使小朋友对整个故事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启示。在两条线索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2、根据故事的线索,让幼儿想象、讲述并展开故事情节;3、通过阅读让幼儿感受到故事的诙谐和幽默。图标卷轴、故事书、情景图师:故事的名字?故事里有谁?母鸡去散步,狐狸为什么跟在后面?母鸡被吃了吗?这一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再来看故事(书)1、将回型针取下,根据故事的线索,丰富故事情节,边提问,边猜测。2、师:母鸡散步去了哪些地方?--出示情景图师:这就是母鸡散步走过的地方3、师:狐狸一直跟在母鸡的后面,就想吃它,可到最后也没有吃到,这是为什么呢?4、出示图标卷师:原来呀,狐狸碰到了这么多倒霉的事情,这真是一只倒霉的狐狸呀!师:现在我们再来完整的讲一边故事,想说的小朋友,我们一起讲这真是一本好玩的书,我们回去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吧。在活动中小朋友能大胆地讲述、想象和猜测故事的情节,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他们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和感染,非常10/20的开心快乐。经过这个活动小朋友能够积极动脑,不断闪现出灵感的火花,在请他们猜测狐狸的遭遇时,还有了意外的收获,他们在观察书上的图片中发现了很多细节,并且以此猜测想象和讲述,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通过这个故事,我发现不要担心小朋友在上语言课时,不会讲或是讲不好,只要老师在设计提问方面要恰到好处,提问句要具有启发性,那么小朋友的表现一定会令人相当的满意。活动过程中我先用回形针把故事的部分内容隐藏起来,制造悬念,当小朋友对故事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边想象边猜测,边讲述,使故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精彩,接着采用展示情景图的方法,使他们对故事当中曾出现过的场景映像深刻,之后图标卷轴连贯出示,使小朋友对整个故事产生了想说、想讲的'积极欲望,最后大家一起边看书边讲述,愉快的结束教学。这几个策略的使用,围绕教学目标,顺利地完成,同时我还有发现在语言类的教学活动当中老师的提问语言,启发性的语言、引导性语言、暗示性语言,都要精练,点到即止,充分的发挥以教师的主导性和小朋友的主动性为主,多给他们机会来表达、讲述、表现自己和发挥想象,这样才能让两者之间产生互动和共鸣。《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其实对小朋友来说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和空间,可以再创编或续编故事情节,可以在体育游戏中使用,书中曾提到许多动词有:走过、越过、绕过、钻过、穿过等,还可以玩角色游戏,更可以与其他科目相结合开展综11/20合活动,例如在美术活动时用绘画的形式给故事创编其他的情节,他还有更深层的寓意:坏人做坏事没有好下场。散步的教案【第四篇】1、学习散文诉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2、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人物的形象美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次考试小作文要求大家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反映父爱,但大家感到没有材料可写,其实写文章不一定就是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在作家的笔下,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1著名散文--《散步》(板书课题--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二、教学新课(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二)、整体感知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正音:熬分歧一霎时领袖拆散各得其所波光粼粼齐读(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12/201.散步的人是谁?季节?地点?我们一家人初春田野上2.散步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3.决定走小路的原因是什么?4.同学复述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5.这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明确:①通过散步写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哪些
本文标题:散步的教案【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7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