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歌曲剪羊毛教案【汇集5篇】
1/14歌曲剪羊毛教案【汇集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歌曲剪羊毛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附点”及“四分休止符”的音乐知识。2、能力目标:运用宋君五字教学法一激情起疑使之乐学,导思育能使之善学的思想精华,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1激情——运用多媒体画面、打击乐伴奏、歌表演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及剪羊毛工人火热的劳动场面。2起疑——引导学生在初步感受歌曲情绪的基础上,对歌曲内容、演唱形式、歌曲背景等提出问题,促使其敢于质疑。3导思——启发学生勤于思考、相互讨论,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通过视、听、唱、奏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及丰富的思想内涵。4育能一引导学生通过创编动作,创编节奏,培养其初步2/14的音乐创作能力,并以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恰当的表现剪羊毛工人的愉快劳动心情和火热的劳动场面,提高其音乐表现力。教学重、难点: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教学思路:为学生创编恰当的节奏表现歌曲的情绪。教学准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头饰、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学生听音乐进教室1、播放音乐《如果你高兴》,学生自编动作表现音乐。设音乐情境,在愉悦的歌曲中,精神得到放松,为进入新课做好铺垫。2、教师用语言组织教学:同学们,在欢快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参观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一看牧场上有什么?3、发声练习1播放多媒体画面,出现一个大牧场;点击画面,走出几只小羊。师提问:同学们看,牧场上走来了什么小动物?生答:是小羊走来了。3/14师启发:小羊看到青青的小草、美丽的小花,高兴地唱了起来,听,它们是怎样唱的?2师范唱一遍练习曲。3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二、音乐小练习1、听辨旋律的异同——体会附点节奏的特点。1播放多媒体画面,画面上跑来了一匹马,请同学用口或手或敲击乐器模仿马跑的声响、引出节奏。接着走出一位拿着剪刀的`小男孩,从小男孩走出的声响引出已学过的节奏2教师弹奏两条旋律,引导学生仔细听辨,听后讨论。哪条旋律表现的是小男孩走过来。(a)哪条旋律表现的是大马跑过来。(b)进一步讨论:第二条旋律采用了附点节奏,给人以欢快跳跃的感受。3带领学生再听唱感受一遍。教学思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就是帮助学生解决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附点节奏,教学中将节奏练习与音乐(歌曲旋律)有机结合。既避免了枯燥的技能练习,又充分发挥了音乐是听觉艺术的特点,促使学生在听中做,在做中听,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三、寓教于乐1播放画面,听歌曲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并为歌曲取名。4/142学唱第一段歌词。a.师范唱第一段。b.指导学生用“lu”模唱旋律感受旋律音高。c.指导学生唱谱。3带问题自学第二段歌词。学生讨论:甲:剪羊毛是帮助小羊夏天脱掉旧皮袄冬天穿上新皮袄。乙:剪下的羊毛可加工生产棉衣、棉被、创造财富。请同学们把第二段演唱一遍。4请同学们带着剪羊毛小朋友愉快的劳动心情,用欢快的声音把歌曲再完整演唱一遍。教学思路:本教学环节为各歌曲的学唱部分,由于前面教学环节中对歌曲的学唱已作了铺垫,因此教学中采用了模唱法、听唱法及学唱法、自学自唱法交替使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思考,全面参与,积极讨论,促进其在想唱—学唱—有感情地演唱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歌曲活泼的情绪,更深刻地体验到劳动创造幸福的真谛,使思想教育如春风化雨渗透在每个学生的心里。四、创造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选用节奏乐器自创节奏型伴奏,启发学生创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找出恰当节奏为歌舞伴奏,创出恰当动作进行歌舞表演,最后集体评价。5/14全班在边唱边敲边跳的愉快气氛中结束新课。本环节教学思路:本教学环节为本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运用综合艺术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节奏创编、歌表演创编、图画创编等各种创造性教学活动,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提高其音乐表现力及创造力,从而将歌曲教学推向高潮。五、完美结课教师小结听音乐出课室。教学反思:今天的这节课应该说达到了预期效果,上完唱歌课《剪羊毛》,我心情很愉快,再看看我的学生们,他们边下楼还边哼唱着《剪羊毛》的旋律,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心里意识到;这节课成功了!静下心来分析原因,感觉课堂上还是多了一些花架子,走了一些弯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选择不太恰当。一直有一个愿望,想把这节课再上一遍,上得更完美一些。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我在设计课堂结构时,以简洁有效为原则,导入新课时舍去了以前花了很长时间的节奏训练,通过师生谈论与剪羊毛有关的话题直接进入主题,省时有效。一节音乐课结束了,但这节课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应该是久远的,这首歌的旋律应该能永远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歌曲所蕴涵的对劳动、对生活热情更是影响着学生对生活、对劳动的态度。这节课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老师和孩子们一样,在一次次的磨砺当中不断成长,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会发现问6/14题的慧眼,有一种愿意为音乐教学投入精力的热情,我们每个人都能千锤百炼出好课。歌曲剪羊毛教案【第二篇】活动目标:1、学习用船龄和圆舞板演奏|x―x―|xxx―|节奏型。2、根据指挥的手势演奏乐器。3、爱护乐器,学会轻拿轻放。活动重点:学习用船龄和圆舞板演奏|x―x―|xxx―|节奏型。活动难点:根据指挥的手势演奏乐器效果分析:这首打击乐我们小班就已经学过,在只是带领幼儿复习了一遍,整体效果很好,说明小班时候的功课很扎实。活动准备:人手一件打击乐器,串铃和圆舞板各一半。活动过程:一、在《小朋友散步》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走进教室。二、复习歌曲《小猪睡觉》。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欢乐的音乐表演小猪可爱的形象。三、学习打击乐《剪羊毛》1、幼儿随《剪羊毛》乐曲两拍一下的拍手2、边听音乐边拍|x―x―|xxx―|节奏型。7/143、比较前、后节奏的快慢,并随乐练习|x―x―|xxx―|动作。4、学习分声部做动作把全体幼儿分成两部分,请一半幼儿拍手,另一半幼儿拍腿,并随乐练习。5、幼儿用打击乐器演奏要求幼儿轻轻地把乐器放在腿上。学习看指挥。“老师面向串铃划拍子就是指挥你们演奏,面向圆舞板拍子就是指挥你们演奏。”随乐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6、轻轻地有序地在音乐声中把打击乐器放在指定的地方。歌曲剪羊毛教案【第三篇】目标在熟悉音乐、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为乐曲配伴奏,会听音乐打2/4拍节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编力。准备有关剪羊毛的图片或录像、打击乐器。《剪羊毛》的录音磁带,并让幼儿欣赏。过程1.利用有关图片、录像向幼儿介绍剪羊毛的常识,知道羊毛的用途,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介绍时,配以《剪羊毛》的乐曲,帮助幼儿理解作品表达的内容、情感,熟悉旋律。2.欣赏乐曲《剪羊毛》。教师弹奏乐曲《剪羊毛》,让幼儿8/14再次欣赏,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运用简短、生动的语言讲述音乐表达的内容情感。让幼儿通过音乐体验剪羊毛的紧张的劳动、愉快的心情和音乐2/4拍节奏特点。3.学习为乐曲配伴奏。启发幼儿根据音乐的内容、节奏特点进行讨论:怎样打出节奏?编出几种节奏型。如:羊毛剪子发出的声音××××|××××|或×××|×××|;人们高兴的心情××|×—|××|×—|或×○|×○|×○|×○|4.练习掌握以上几种节奏型。教师逐一弹奏乐句,请幼儿再次讨论用哪种节奏型合适?选定一种或两种节奏型后,随音乐拍手打节奏。5.选择和使用几种乐器打节奏。幼儿持乐器分句练习。如:手铃:××××|××××|或×××|×××|沙锤铃鼓:××|×〉—|××|×〉—|木鱼:×○|×○响板6.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练。要求幼儿认真倾听伴奏音乐,倾听别人的演奏,记住自己乐器出现的顺序,正确地打出节奏。在改换乐器、改变节奏前一拍(或半拍)时,教师要给予暗示或提醒。7.幼儿练熟后,可加大鼓和镲伴奏,供托音乐的气氛。9/14歌曲剪羊毛教案【第四篇】活动目标:1、学习用船龄和圆舞板演奏|x-x-|xxx-|节奏型。2、根据指挥的手势演奏乐器。3、爱护乐器,学会轻拿轻放。活动重点:学习用船龄和圆舞板演奏|x-x-|xxx-|节奏型。活动难点:根据指挥的手势演奏乐器效果分析:这首打击乐我们小班就已经学过,在只是带领幼儿复习了一遍,整体效果很好,说明小班时候的功课很扎实。活动准备:人手一件打击乐器,串铃和圆舞板各一半。活动过程:一、在《小朋友散步》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走进教室。二、复习歌曲《小猪睡觉》。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欢乐的音乐表演小猪可爱的形象。三、学习打击乐《剪羊毛》1、幼儿随《剪羊毛》乐曲两拍一下的拍手。2、边听音乐边拍|x-x-|xxx-|节奏型。3、比较前、后节奏的快慢,并随乐练习动作。4、学习分声部做动作把全体幼儿分成两部分,请一半幼儿拍手,另一半幼儿拍腿,并随乐练习。(教师用相同的动作10/14进行指挥)5、幼儿用打击乐器演奏要求幼儿轻轻地把乐器放在腿上。学习看指挥。“老师面向串铃划拍子就是指挥你们演奏,面向圆舞板拍子就是指挥你们演奏。”随乐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6、轻轻地有序地在音乐声中把打击乐器放在指定的地方。歌曲剪羊毛教案【第五篇】目标在熟悉音乐、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为乐曲配伴奏,会听音乐打2/4拍节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编力。准备有关剪羊毛的图片或录像、打击乐器。《剪羊毛》的录音磁带,并让幼儿欣赏。过程1、利用有关图片、录像向幼儿介绍剪羊毛的常识,知道羊毛的用途,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介绍时,配以《剪羊毛》的乐曲,帮助幼儿理解作品表达的内容、情感,熟悉旋律。2、欣赏乐曲《剪羊毛》。教师弹奏乐曲《剪羊毛》,让幼儿再次欣赏,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运用简短、生动的语言讲述音乐表达的内容情感。让幼儿通过音乐体验剪羊毛的紧张的劳动、愉快的心情和11/14音乐2/4拍节奏特点。3、学习为乐曲配伴奏。启发幼儿根据音乐的内容、节奏特点进行讨论:怎样打出节奏?编出几种节奏型。如:羊毛剪子发出的声音××××|××××|或×××|×××|;人们高兴的心情××|×—|××|×—|或×○|×○|×○|×○|4、练习掌握以上几种节奏型。教师逐一弹奏乐句,请幼儿再次讨论用哪种节奏型合适?选定一种或两种节奏型后,随音乐拍手打节奏。5、选择和使用几种乐器打节奏。幼儿持乐器分句练习。如:手铃:××××|××××|或×××|×××|沙锤铃鼓:××|×〉—|××|×〉—|木鱼:×○|×○响板6、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练。要求幼儿认真倾听伴奏音乐,倾听别人的演奏,记住自己乐器出现的顺序,正确地打出节奏。在改换乐器、改变节奏前一拍(或半拍)时,教师要给予暗示或提醒。7、幼儿练熟后,可加大鼓和镲伴奏,供托音乐的气氛。反思1、大班幼儿对队形的变化已有浓厚的兴趣。这从两方面可以看出来。其一,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的队列训练,幼儿非常12/14感兴趣。其二,在今天的活动中,本来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并不浓,许多孩子注意力涣散,但到了真正开始站队形的时候,孩子们的注意力又回过来了。2、要求交代不够清晰。这是我的活动中的一个老问题,它不是指活动中个别的要求没解释清楚,而是整个表演的脉络没有理清,就像上次的《金蛇狂舞》,也是这个问题。既然是教师预设为主的活动,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幼儿清楚地知道整个表演等活动的大概框架,然后再处理好其中的各个要素(动作、队形等)。所以活动的一开始就应该先通过清晰的示范和提问,理清动作的顺序:先去、再摸摸羊、再剪、再和羊一起跳舞。然后再就具体的队形变化开展活动。3、队形变化的图谱设计得不够科学。我一直觉得自己做事特简单,写不出论文是因为在我看来那些长大论几个字就能概括了,所以之前的反思也总是几句话概括一下。其实这不叫简单,这叫糊涂、马虎。当模糊地觉得一件事儿不好时,我总不习惯去深刻思考到底不好
本文标题:歌曲剪羊毛教案【汇集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7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