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科学教案中班(最新4篇)
1/13科学教案中班(最新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科学教案中班(最新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科学教案中班【第一篇】1、能用耳朵仔细听,分辨不同的声音。2、知道要保护自己的耳朵。教具:宝宝熟悉的各种声音的录音。1、放录音。师:什么声音?1让宝宝逐一听汽车、火车的喇叭声和小猫、小狗等动物的叫声。2师:刚才,你们听到了汽车、火车的声音,小动物的叫声,你们是用什么听到的?2、教师引导宝宝认识耳朵。师:宝宝的耳朵在哪里?小耳朵真正灵,小朋友用它听声音。3、让宝宝自由地说一说、学一学。师:大家还听过什么声音?4、请宝宝用双手捂住耳朵,试一试能否听到声音。2/13告诉宝宝:耳朵的用处很大,我们要保护它。不冲它大声叫喊,不挖耳朵。科学教案中班【第二篇】经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部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总课时28课时。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3/13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原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昼夜与四季》在小学不再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另外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岩石与矿物资源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第五单元《交流与质疑》,属于新编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本单元教学首先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交流与质疑,接着让学生通过图片阅读、范例示范以及讨论交4/13流明白如何与同伴去交流,怎样去质疑。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探究力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2、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学技术制作的初步技能。3、认识动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人类进行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4、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利用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5、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知道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6、让学生学会交流和质疑,使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进步,在质疑与批判中成长。重点:神奇的机械、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人体的司令部难点:形状与结构、岩石与矿物五、教学措施:1、认真落实每一节课,使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2、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3、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单元分析5/13本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机械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它指导学生探究力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初步知道一些复杂机械的构造原理,将学生的探究和认识引向机械装置以及较为复杂的机器构造原理,是学生了解人类发明创造劳动工具历史的重要教学内容。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3、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4、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二、科学知识: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证据2、愿意合作与交流。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6/13本单元选取工具中涉及力变化的部分,介绍一些我们生活和劳动工具的原理。机械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的总称,我们生活中所见的刀子、斧子、钳子、剪子、扳子、滑轮、螺丝钉、自行车、缝纫机、汽车、拖拉机、机床、起重机??小到一根缝衣针,大到像航天飞机那样的庞然大物,都是机械。无论这些机械的大小与复杂程度如何,它们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机械,也就是简单机械构成的,这就是本单元从最基本的简单机械引导学生探究的出发点。在本单元列举的简单机械中,杠杆是学生在无意识间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简单机械之一,滑轮和轮轴可以被看做杠杆的变体,斜面则属于与杠杆不相同的一类学生常见的简单机械;转动装置则将较复杂机械的工作部分相连,发挥力的传导作用,使得必要的简单机械能够完成力的衔接,形成机器,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机械是一种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装置,学生对它们并不陌生,有时会在诸多场合见到它们的身影,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加以运用,然而,学生却很少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单元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简单机械人手,以一系列的启发式的问题为课题名称,激发学生探究和认识的兴趣,引领学生在诸多研究活动中认识机械、了解简单机械。本单元是采用总一分一合的思路来进行内容建构的。“总”,就是指导学生从总体上认识机械。它主要是本单元的第1课“什么叫机械”。在学生调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列举多个机械物品,阐述什么是机械,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差异,使学生了7/13解机械的作用和机械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它由来已久。“分”,就是选取四种简单机械逐一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它主要包括本单元的第2—5课,即“怎样移动重物”、“斜坡的启示”、“拧螺丝钉的学问”、“国旗。怎样升上去”。用四课的幅分别引导学生研究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既巩固对机械的的总体认识,也为接下来认识机械中力的传递打下基础。在这四课中.各课主要研究一种简单机械,皆从启发解决现实问题人手,指导学生探究该种机械的作用,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第2课:怎样移动重物。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结构、作用以及用途。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杠杆的价值;在了解杠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在研讨杠杆的用途中,认识杠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第3课:斜坡的启示。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形态、作用、用途以及坡度大小对所需施力的影响。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斜面是一种省力的机械,在控制坡度这个变量的实验中,研究坡度大小对所需施力大小的影响;在制作变形斜面和讨论中,发现斜面的变化和用途。第4课:拧螺丝钉的学问。引导学生认识轮轴的结构、作用和运用。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轮轴的作用;在观察中了解轮轴的结构;在实验中较全面地认识轮轴,即用力大小的秘密;在讨论与交流中,发现轮轴的广泛运用。第5课:国旗怎样升上去。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认8/13识动滑轮和定滑轮及其各自的作用。学生将在观察中认识滑轮的构造,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在组装并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中,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功效。“合”,引导学生从力传递的角度理解简单机械的组合。它主要是本单元的第6课,即“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从自行车的链条传动人手,引人机械传动,指导学生认识传动装置的种类及其功能,明白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从力的传递角度,阐述机器是简单机械的组合,使学生获得对机械的一个整体的认识。科学教案中班【第三篇】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获取有关磁铁的直接经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2、了解磁铁能透过纸板、木板、玻璃板来吸引铁或铁制品的现象。3、能够手眼协调地做磁力游戏。1、教具:磁铁、磁性物品、铁制品与非铁制品、黑板二块。2、学具:人手一块磁铁、每桌一篮物品、小精灵胸牌人手1个、玩具若干、小毛巾、沙等3、场景:布置神秘王国(一)以小精灵到神秘王国引题小精灵律动进场(二)小精灵到神秘王国探秘:9/131、神秘王国到了,小精灵玩一玩,试一试,什么玩具最好玩;2、小精灵自由分组进入神秘王国探秘:①小动物比赛②小蛇跳舞③钓鱼④分类盒:牙签、大头针等3、组织小精灵入座,进行提问:(小树叶音乐)师:到了神秘王国,你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秘密?4、小结。(三)介绍磁铁的特性:“磁铁宝宝”介绍自己的特性:我是铁,但我有磁性,能吸铁和铁制品,所以我也叫吸铁石。(四)幼儿分组动手操作、交流,进一步感知磁铁的特性。(五)教师提问,巩固对磁铁的认识。1、磁铁还有个名字叫什么?2、磁铁能吸木珠吗?铁杯吗?3、磁铁能将铁钉、牙签分开吗?4、缝衣针掉在地上了,什么办法能找到它?5、塑料球、皮球、铁球,用什么方法区别铁球?6、磁铁能吸到什么?(六)活动评价:10/13师生共同评选最佳小精灵队,发奖杯。科学教案中班【第四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11/13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出示课题)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
本文标题:科学教案中班(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774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