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农资市场调研报告总结 农资市场调研报告 化肥精编
参考资料,不熬夜1/22农资市场调研报告总结农资市场调研报告化肥精编【预览】此例优秀文档“农资市场调研报告总结农资市场调研报告化肥精编”是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农资市场调研报告总结农资市场调研报告化肥篇1一、基本情况(一)市场供应货源充足。今年,全市全年化肥总需求量120884吨,可供应总量121971吨。其中:氮肥需求量56095吨,可供应量60360吨;磷肥需求量22592,可供应量;钾肥需求量9868,可供应量;复合肥需求量22329,可供应量21405。全市市场化肥可供应货源充足。(二)农资质量整体较好,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在市政府的强力领导下,农委、质监、科技、供销社等部门持续开展农资打假活动,联合工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一是在销售旺季进行抽样检测,不断增加抽样的覆盖率;二是要求零售商做好进货、销售台账,从正规渠道进货,提供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产品证书、产品检验报告,保证产品三证齐全(农药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标准号)。(三)农资经营网络日趋完善,群众购肥方便。近年来,供参考资料,不熬夜2/22销社积极推动“新网工程”建设,全市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运行中的农资配送中心5个,连锁经营店234个,75%以上的村有农资店或加盟的农资连锁经营店,各配送中心和部分经营店配备了送肥下乡专用车辆,送肥进村,农民购肥方便。(四)经营主体较多,供销社优势突出。随着农资市场的发展,原有的经营格局逐步被打破,初步形成了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生产厂家、农业“三站”、个体经商户等多渠道经营格局。我市有各种类型农资经营网点619家,其中供销社网点292家,农业“三站”网点37家,个体工商户290家。龙头企业主要是供销社系统的辉隆集团分公司、东升农资有限公司、东农农资有限公司等;供销社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占市场份%,其中化肥经营市场份额达到%,超出全市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五)价格波动幅度不大,总体平稳。进入2013年春季,农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非常理性,价格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合理引导了市场;商家在采购中也没有盲目跟风,避免尿素价格出现虚高。市场在有需求拉动时价格平稳上涨,预计在用肥结束后,价格才出现回落。二、存在问题(一)市场供大于求,农资市场完全进入买方市场。由于农资生产行业管理缺乏前瞻性,管理制度没有规范化,使得农资参考资料,不熬夜3/22产业进入极为容易,再加之改革开放初期农资行业有着较高利润空间,大量行业外资本流入,从而使得农资生产企业数量剧增,形成产大于需。(二)经营渠道纷杂,市场管理仍较薄弱。随着农资市场的发展,原有的经营格局打破,初步形成了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生产厂家、农业“三站”、个体经商户等多渠道经营格局。我市有各种类型农资经营企业和个体户600多家,分布面广而散,市场管理难度大,一些过期、无效农资产品或达不到使用效果的劣质产品,常常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三)竞争激烈,市场监管难度大。农资经营是投资大,利润小的行业。生产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大量赊货,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商商之间的竞争使得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经销商已无利可言,于是反过来又向生产厂家索要利润,迫使厂家再次降价,从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同时,当某种农资产品畅销,市场价格上涨时,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当农民需要某种产品又没有利润时,又买不到,人为造成市场混乱,市场管理难度增大。(四)化肥储备有待加强。2012年,市供销社与市发改委联合出台了《市市级救灾化肥储备办法》,但我市农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政府储备,除供销社企业每年冬季储备外,其他企业都没有储备。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供求情况和农民购买习参考资料,不熬夜4/22惯的改变,农资化肥储备期相应拉长,储备资金大幅度增大,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储备量减少,影响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五)农资经营品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农民需求。从我市农资经营企业看,目前大部分只经营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等,品种较单一,特色农业生产需要的专用肥几乎没有,同时农药和农膜供应相对较少。(六)农资推广技术难,科学施肥水平较低。我市农资技术推广主要有供销社兴办的“庄稼医院”、农村综合服务社以及乡镇农技推广站。由于供销社农资技术服务网点比较少,乡镇农技推广站人员减少和老化,并划归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技术推广和服务活动逐渐减少,农民需要的农资技术服务很难。三、几点建议一是继续推进农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强力推动实施“新网工程”,建立农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通过发展连锁经营,保障农民用上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杜绝假冒伪劣、高毒农药的滥用。通过连锁服务大力普及无公害农产品规范化生产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卫生水平,减少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大对农资市场管理力度。探索建立农资市场管理长效机制,要加大农资有关知识普及和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的知假辩假能力,增强经营者守法意识;要坚持经常性执法检查,参考资料,不熬夜5/22打击取缔违法经营活动;要建立农资来源追溯、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建立农资供应应急机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建立救灾化肥分级储备制度,加强和完善农资宏观调控,通过淡储旺销、调剂余缺来稳定市场,确保农业生产用肥。四是加快农资技术推广。在60%以上的农资连锁网点建立“庄稼医院”、农村综合服务社,长年开展农资服务;加大对农技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具备农资经营和管理的为农服务队伍,做到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农资市场调研报告总结农资市场调研报告化肥篇2平顶山市农业局2013年春季农资打假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农资打假行动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工作任务,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密切党群、干群联系的民心工程,因此我局始终把农资打假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今春以来,我们按照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3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做好春季农资打假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一、精心制定方案,做好农资打假工作安排部署。根椐2013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河南省农业厅2013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参考资料,不熬夜6/22结合本市实际,针对我市种子、农药、化肥、水产鱼苗、渔船用品等农资市场现状,围绕打假护农中心工作,及时制定了《平顶山市2013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并以市局方件(平农[2013]13号)的多形式下发各县、市、区,对全市的农资打假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二、深入宣传发动,营造农资打假氛围。一是召开各种会议,层层统一思想。今春分别召开了全市农业综合执法、种子、渔业管理等工作会议,强化农业法制工作,进一步完善农业执法网络,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提高农资打假效能,确保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借助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农资打假宣传。今春以来,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晚报、平顶山电视台等媒体先后6次报道了我市农业执法、农资打假相关信息,其中对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资打假宣传服务团进乡入村活动平顶山电视台农村频道作为专题节目在“”进行了专题报道。三是组织全市开展“农资打假宣传服务团进乡镇”、“消费者权益保护”、“放心农资下乡,保障春耕生产”等宣传活动,与农民面对面教授慧眼识假巧维权的知识,营造良好的农资打假氛围。截止4月10日,全市现场接待群众咨询****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份,悬挂条幅****条次,展销并部分赠送放心农资产品*****公斤。三、突出查处重点,狠抓农资打假治理关键。截止4月10日,全参考资料,不熬夜7/22市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人次,抓住重点时段,重点品种,重点市场,重点地区,对农业生影响较大,问题比较突出的农资集中进行了整治,进一步规范全市农业资生产经营市场。一是对全市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县级以上农资批发代理商代理批发的农资产品进行了调查摸底,初步建立了农资生产经营单位数据库,为进一步做好农资市场监管储备好第一手资料。二是深化农药市场治理。以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监管为重点,坚决查处假劣四、下步工作打算。1、4月11――23日,由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牵头,抽调各县市区农业执法业务骨干,组成市农资市场联合检查组,对全市农资市场进检查。2、加大宣传和农资打假力度,推动行业自律,注重农资质量源头防范。3、完善网络,健全制度,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提升农资打假和监管效能。4、倡导连锁、诚信经营,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优质放心农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篇2: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情况统计表3:关于彝良县农资市场调研情况的报告microsoftword文档关于彝良县农资市场调研情况的报告为了解彝良县农资市场经营情况,为有关部门加强农资市参考资料,不熬夜8/22场管理,稳定农资价格,做好农资供应提供依据,彝良县农业局于二0一一年十月中旬,对全县乡镇农资市场进行调查,与广大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基层干部和农资经营企业对农资储备、供应及市场秩序等方面情况反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农资市场现状1、供应途径我县农资供应主要是三条途径,一是县供销社农资公司(改制安置的原职工、主要经营化肥),二是个体经销户(主要经营种子、化肥、农膜、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三是乡镇的农技站(主要经营种子);归纳起来、全县销售网点有:销售大户一家;乡、村级个体销售点133家;乡镇农技站18家。2、储备情况全县每年化肥总需求量(折纯量)约2万吨,春季约需万吨。秋冬季约需万吨;农膜350吨;农药30吨;种子360吨。其储备情况是:县供销社农资公司(其实是挂公司个体大户)自去年十月份以来,陆续调入各类化肥(折纯量)万吨,个体经销预备了各类化肥(折纯量)万吨;再加上县辖周边农户外购一部分;全年化肥供应量在生产厂家有聪余的时候有保证;在厂家无聪余的时候没有保证;其储备量并不充余。农膜储备量:个体户储备量约300吨左右;县农技中心组织每年的扶贫参考资料,不熬夜9/22地膜储备约50余吨。3、价格情况一是(进价)进口复混肥:今年3500元/吨,去年2900-3000元/吨,上涨%;国产复混肥(25%):今年1350元/吨,去年1260元/吨,上涨%;国产复混肥(30%):今年1590元/吨,去年1500元/吨,涨%;尿素:今年2050元/吨,去年1700元/吨,涨%;磷肥今年520元/吨,去年420元/吨,涨%;碳铵:今年740元/吨,去年540元/吨,涨%。二是农膜:今年1500元/吨,去年1400元/吨,涨%。4.农资市场发展趋势及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调研后发现,我县农资市场主要是个体经营,除有一家能基本主导全县市场的经营大户外;其余都是年销售额在10万元以下的个体经营户。在市场供给方面基本能满足全县农业生产的需要;但市场管理和组织经营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⑴、缺乏统一有效的经营许可审批制度,市场管理混乱。我县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经营采取许可证制度,并实行“先证后照”准入制。即符合条件经营者先取得经营许可证,后凭许可证到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但随农资经营政策的变化,许可证审批制度名存实亡,造成大量无证经营者上市,经营行为难以规范,一些过期、失效农资产品或达不到使用效果的劣质产品流入市场,有的经营户在经营中以次充优、以不足含量参考资料,不熬夜10/22冒足量销售等,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⑵、销售市场无序,流通不畅。随着改革的深化,农资市场原有的经营格局已被打破,已形成了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生产厂家、农业“三站”和个体户多渠道经营的局面。由于农资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偏小,全县农资经营户年销售化肥超过1000吨的只有一家,超过百吨的个体户没有,绝大部分个体经营户年销售化肥只有十到几十吨,有的甚至只有几吨,企业规模的偏小造成我县化肥市场很难与国内农资市场接轨、竞争,每遇农资价格波动、供需紧张等问题,彝良县农资市场就失控,直接影响农民种田成本。⑶、执法主
本文标题:农资市场调研报告总结 农资市场调研报告 化肥精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80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