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_2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北京住总第一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地铁市政分公司平安就是最幸福•什么是幸福?•你幸福吗?安全警示语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在建筑施工行业,特别是地铁行业,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需要,安全就是效益。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各类施工安全事故还是频频出现,常见的施工伤亡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施工伤亡事故统计分析高处坠53.10%坍塌14.40%物体打击10.60%机械伤害9.80%触电7.20%其他伤害4.90%为了悲剧不再重演,为了不可重来的生命,请您注意安全!事故经过2000年7月22日,四川省冶金建设公司安装公司在广西平县铝业公司炭素厂进行施工作业。因该公司炭素厂软水站3.5米高处一水管漏水,四川省冶金建设公司电焊工张某,身系安全带,手戴操作套,站在铝合金梯上用一交流弧焊机封焊漏水处,尽管水控开关已关闭,但仍有少量水流出,当工作到10余分钟左右,张突然大叫:“快关电”,配合焊接的同志立即跑去关掉电源,此时张已悬空,吊在安全带上,在其它人的帮助下,张被放在地面,此时张已嘴唇乌紫,停止了呼吸,经赶来的医生抢救,救治无效死亡。医生诊断为触电死亡。1.电焊工在操作过程中,身体与金属导体有较大面积接触。2.事故时间在炎热夏季,身体衣着单薄,连续工作十余分钟,身体有汗。3.焊工所使用的焊钳、焊条头直接或间接接触身体。1.加强对电焊工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自觉执行安全制度和规程。2.焊工必须穿戴全套劳动防护用品,对破损的要及时调换。施焊前要仔细检查焊钳是否完好,发现故障或漏电时,要及时维修。3.对环境恶劣,不具备焊接条件的,要采取周全的保护措施,采用绝缘垫(板)将焊工与焊件隔离开,要加强通风,派专人监护,高空作业要系安全带。图为被电击烧伤的工人电工、电焊工等须持证上岗工地上的电线要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架高或埋地处理。破损的电线一律不得使用。一位工友正在焦急的寻找被掩埋的朋友2013年10月28日下午13时50分左右,浙江嘉兴市经济开发区万国路与圣堂路附近一在建工地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此次事故共造成1人死亡,5人受伤。脚手架搭设方案需经过论证。严格按规范和方案进行施工。按要求进行地基处理,设置剪刀撑、悬挑平网、防坠落网等。为生命增加安全屏障。深基坑方案需经专家论证。严格按规范和方案进行施工。坑壁按要求进行放坡或进行支护。2007年7月27日上午7时40分左右,某车站正在进行的底板钢筋绑扎完成,需要将位于基坑1号快底板的电焊机运送到地面,指挥工用对讲机指挥塔吊司机起吊电焊机。在电焊机上升距底板3米左右时,电焊机的焊把线挂住了底板钢筋网。见此情形,一名钢筋工冒险进入电焊机下方,想把挂住的焊把线拉开,此时,电焊机上的钢丝绳索突然滑脱,电焊机坠落,击中该钢筋工头部和肩部,致其当场重伤倒地,后经120救护人员证实身亡。直接原因:1)电焊机上的钢丝绳索不符合要求,在起吊过程中绳卡夹头松脱,导致电焊机坠落;2)受害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不具备司索工资质的条件下进行电焊机吊挂,且未准受起重操作规程,在电焊机起吊过程中走到起吊物下方作业,被坠落的电焊机打击导致死亡。间接原因:1)在没有确保起吊物钢丝绳捆绑符合安全规定的情况下,指挥工盲目指挥起吊。2)安全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钢丝绳索具存在安全隐患,无人制止违章作业行为。3)安全教育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严重违反起重作业操作规程。4)安全管理松懈,司索工无证上岗作业。1)加强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事调查的情况来看,受害者、塔吊司机、司索指挥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及时交底等手续完备。在此情况下,依然发生了因违章操作导致的死亡事故,说明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待加强。操作规程是血的教训的总结,同时应落实班前安全活动,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告知作业人员应知应会,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基本安全技能。2)加强特种作业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本次事故当中的受害者作为钢筋工却从事了需经特种作业培训考核后才可进行的司索作业,实质上构成了无证上岗。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凭请足够数量的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在上岗之前,应当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学习岗位职责,并对其业务水平进行考核,不符合岗位职责要求的应清退出场。3)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应将安全检查做细、做实,提高检查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落实定期检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等安全检查制度。重点施工作业内容必须安排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管理,发现安全隐患立即进行处理。因龙门架倒塌(超载)而丧生的工友常见的起重吊装事故的原因有:超载(这也是起重事故第一大杀手);车身失稳;指挥和操作失误;机械故障;吊具损坏或缺陷;外部环境因素。一员工在工地上没有戴安全帽,被高空坠落的一根长32厘米、直径2厘米的钢筋由到鼻根部直穿进口底下巴,颈动脉三角区被穿透。由于没有戴安全帽,工地上作业人员被高空坠落物体砸伤。血的教训!外用电梯平台防护门未关上电梯上行,施工人员倒拉斗车不慎从此处坠落身亡施工人员的鞋和洒满一地的建筑垃圾2019/10/144外用电梯平台防护门未关上,电梯上行后,施工人员不慎从此处坠落施工人员血迹为保护他人的生命也保护自己的生命,施工人员出入外用电梯应随手关闭平台防护门。2019/10/1施工单位使用塔吊吊运90厘米长的碗扣脚手架(违反标准未使用容器吊运),在吊运中吊物与塔吊附着操作平台相撞,导致两根碗扣脚手架从近30米高度坠落,其中一根击中下面施工人员的头部将其砸死。信号工无证上岗,指挥不当。与吊物相撞的附着操作平台击中施工人员的钢管46塔吊司机赵某等三人进行塔吊保养作业时,赵某从一层平台向二层平台爬时,不慎失手,坠落至塔吊基坑(落差约36米),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从此处向上爬时,不慎坠落坠落地3月19日下午14:00时左右,在洛栾高速洛嵩段瓦西大桥施工现场,工程负责人安排5名民工乘吊车执行高空作业任务,工人们乘坐吊篮在被拉往高空的过程中,钢索突然断裂,吊篮从50米高空坠落,4名工人当场死亡,1名工人送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塔吊司机无操作证。洛栾高速施工工地2天发生2起安全事故7名工人死亡工人侯喜刚说,他是看着哥哥从50米高空掉下来的。工人模拟事发时工友就是这样被吊离地面的。某工地上的民工,在凝望他们的工友。只是,剩下的只有安全帽……只有这些……上方工人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一是上方人员作业时有意或无意抛掷料具;二是上方悬挑平网设置不到位,而下方又未设置警戒区。死者上班时间没有按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没有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是此事件发生的又一原因,自我防范能力不强。2010年2月10日中午12时,沙溪镇沙坪村中天建筑公司工地宿舍着火,大火烧毁员工宿舍工棚2排,万幸的是,大部分工人因春节放假已离开了工地,现场没有发现人员伤亡。有工人说,刚领到手的工资被烧,建筑公司的办公室人员称,重要资料和文件也被烧毁,初步估算大火过火面积约一千平方。起火原因怀疑与工人在宿舍内煮食有关。管理层的角度:1、教育有盲点2、管理有误区3、监控有漏洞4、投入有欠缺工人的角度:1、宿舍内私拉电线,使用违规电器2、宿舍内吸烟思想的麻痹是导致火灾隐患的最大因素!违规操作导致的悲剧。机械工应持证上岗。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某月傍晚,取得驾驶证仅三个月的秦某在送父亲上班的途中,驾驶其妹夫的小客车(内乘其父)时,由于醉酒驾驶撞上路边树木,造成秦某与其父当场死亡。图为:事故现场惨状1、疲劳驾驶据调查显示,重特大交通事故中,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事故所占比例达40%以上。2、酒后驾驶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大约50%至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开车有关。3、车辆故障。4、违反交通法规。每一次事故都是一次教训每一张图片都是一次震撼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到底要吸取什么教训?到底要吸取多少次?无止无休吗?请看看那些永远闭着的眼睛。他们曾经明亮地望着大地,望着星空……再看看他们的家人,孤儿寡母将怎样承受这凄惨的人生?为了我们生命的安全,为了我们家庭的幸福,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爱人的牵挂,为了儿女的祝愿,请珍重!面对如此频繁的安全事故,我们能做的只有预防: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2、依法进行安全宣传、教育3、有效控制和管理危险源4、严格查处事故隐患,隐患整改要落实到位5、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安全管理缺陷6、制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控制和预防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这样才能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重视安全生产是事关企业稳定的主题之一。要实现安全生产,只有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需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只有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才能有效的控制安全生产事故。企业员工要自觉遵章守纪、增强防范能力,掌握安全知识,细心操作,严格落实;安全管理人员要提升管理水平,坚持做好各类安全管理,坚持对生产系统的每个环节量化考核,做到管理到位,宣传教育到位,活动开展到位,隐患查处到位,奖惩兑现到位,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起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你的家人需要你安全地工作并安全地回到他们身边2019/10/185以上有些个别事例画面比较血腥,可能引起大家不适,请大家原谅。感谢在座所有的朋友!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_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8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