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2023年观看长征心得体会范文_长征观看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1/172023年观看长征心得体会范文_长征观看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下面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2023年观看长征心得体会范文_长征观看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观看长征心得体会【第一篇】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3年,我有幸加入了组织观看长征的活动,跟随着遗址原址、展馆纪念馆、纪念园区和革命老区的丰富线路,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一段又一段。这个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老区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远影响,也让我体悟到了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第一段:历史铭刻,感受长征之路。组织观看长征活动中,我们走进遵义会议等重要会议的场所、历史遗址,近距离观看革命圣地和红军长征的新景象。这些让我通过视听感知,加深了对于革命历史的研究,并且引起了我对于那个年代人们的尊重和景仰,这是中国革命和历史的基石,也是我们继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第二段:悟透历史意义,更深层次的认识长征。经过对遵义会议的探讨和学习,我们更认识到了中央红军2/17的方针与策略,注意理解了毛泽东同志“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重要思想,领会了毛泽东和中央红军正确决策的重要性。在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政治路线、领导思想、组织指挥、战略决策等,都赋予了长征以深刻的历史意义,让我们更加深刻意识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可做的牺牲与拼搏。第三段:尊崇老一辈革命家,缅怀先烈贡献。组织观看长征活动,在跟随中央红军的足迹前行时,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曲折的长征历程,也是革命先烈和长征时期的革命先辈的感人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伟大的革命历史,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后代,我们肩负着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责任,必须继承他们的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四段:深刻认识党的领导作用,信念之源。革命历史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动员起人民、战胜敌人的核心力量。组织观看长征让我感受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决心和力度。每个组织成员都要时刻自我审核,更加珍惜党的领导和革命先烈为我们打下的良好基础,建设更加繁华美好的生活环境和充满向上动力的社会。第五段: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使命之所在。组织观看长征活动,提醒我们要认真思考未来的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的胜利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行动,需要我们坚定的信念而且脚踏实地,这为我们提供了“信仰”的基础。我们应该立足当下,把传承革命先辈的精3/17神财富融入到自己的理念中,勇于挑战,始终保持一颗火热的心,受到新时代的挑战而不忘革命长征的这个历史阶段,和胜利的这段历史。观看长征心得体会【第二篇】观看完《长征》纪录让我想起小的时候,就听妈妈说:“长征时,你的外曾祖父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打过好多胜仗哩!”渐渐地,长征在我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根。上学后,我对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愈加偏爱,红军将士至死不渝的信念,使我在心里立下要当一名军人的志向。1920xx年,蒋介石粗暴地摒弃了苏联理念并赶走了苏联顾问,宣告了国民党开始。仍然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人用了四年时间才在中国东南成立了官方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他们的领袖是主席毛泽东和战地司令朱德,众多军官聚集在他们周围。这些人不像中国的军阀那样,他们不接受贿赂。蒋介石用了近四年时间才将他们驱逐。1934年,他们从包围中突围,以一次伟大的长途行军转移向中国西北。在这次伟大的长跋涉中,这支10万人的共产党军队积极地同蒋介石的军队作战。最终共产党的军队到达西北,随后,他们在这片拥有20xx万人口的地区里迅速扩大着共产主义的影响。在漫长的长征途中,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红军创造出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平均日行军74华里;几乎4/17每天都会有一场战斗;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总数超过20万人的红军结束长征时,只剩下区区几万人。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这一“震惊世界的行军”,和横穿中国北部的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曾祖父曾说:“一些红军战士把家人也带在身边,这些战士就像公元初期英国游牧民族或是美国垦荒者一样生活,他们靠在枪上睡觉,轮流上战场,并在行军途中繁衍生息。”我认为,红军战士之所以能够坚持过来,是他们认为吃这种苦是值得的,是为了让所有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的翻身解放,相信跟着共产党,为人民打天下,一定会胜利。没有这种信念,他们是不可能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长征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一书中写道:长征已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而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如此评价长征:“两万五千里征程所展示的意志和力量,已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路标。”观看长征心得体会【第三篇】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东方卫视、艺术人文频道将推出《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节目。其中,艺术人文频道将于22日当天16:00-24:00推出特别版面《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版面,包括多个围绕长征拍摄的文艺专题、《永5/17远的长征》文艺晚会、延安宝塔山大型多媒体景观灯光投影表演等丰富内容,共同纪念这一重要历史时刻,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精心制作文艺专题片,回顾红军长征历史。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东方卫视中心派出多个摄制组,前往于都、遵义、延安、北京等地,精心拍摄、制作文艺专题片,回顾革命先辈的长征脚步,传承长征精神。于都是长征的起点。主持人将带领观众再次回到历史的现场,回望这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战略远征,通过对大量历史、影视资料的收集查阅、对红色地点的实地走访、对老红军及其后人的深入采访,回述一个个于都夜渡中的东动人故事:1934年10月17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完成了最后的集结,8万6千多将士云集于都河畔。从何屋里进行长征的全面筹备,到于都河前老百姓们纷纷送上自家门板帮助红军秘密渡河;从陈发姑为丈夫编织的75双草鞋,到华屋村前再也看不到植树人的17棵苍劲松柏……尽管时光荏苒80年,于都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仍然承载着说不完的长征故事。遵义是长征乃至中国革命的转折地,在这里红军不仅取得了长征途中的首次大捷,更在毛泽东同志的卓越指挥下,四渡赤水一举跳出了国民党川军、滇军、黔军约40万兵力包围圈。然而这样的一次重要转折并非仅仅通过一次遵义会议就能实现,为了尽量在有限的幅内还原这段历史史实,摄制组坚持昼6/17出夜行,每天跨越数百公里,一一寻访了乌江、赤水、土城、苟坝、娄山关等红军驻地和战斗遗址,借助大量实地采访,揭示了红军如何获得当地贫苦百姓热情拥护,并奋勇杀敌,屡创奇迹的真实故事。更通过猴场会议、通道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等一系列重要决策的关键影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危急关头,如何临危不乱,怀抱必胜的意志和信念,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完成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对话多组特邀嘉宾,红军后人亲述历史传奇。除了文艺专题片外,上海演播室中,主持人也将对话多组特邀嘉宾。比如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严爱云将与上海团市委副书记丁波共同讲述党领导下的长征的伟大意义,以及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在长征中所起到的作用;中共一大馆长、最后一名采访萧华的上海记者张黎明将与萧华长女肖雨一起回忆讴歌长征的伟大史诗——《长征组歌》的作者萧华将军;著名导演翟俊杰、著名演员佟瑞欣,这两位与长征有着深厚渊源的影视艺术工作者也将讲述自己独特的长征情缘;中华艺术宫馆长、著名画家施大畏谈长征与他的《长征》系列组画创作,民族的文艺复兴也是一场长征。而为了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长征精神,长征摄制组还专程赴京采访了多位红军将领的后人,如周恩来侄女周秉德、贺龙之女贺晓明、朱德外孙刘建、罗荣桓之子罗东进、徐海东之女徐文惠等,在他们的深情回忆中,那些堪称历史传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仿佛穿过时间长河,被生动地呈现7/17在观众眼前,并长久地烙印在群众心中。摄制组在萧华将军寓所独家采访了王新兰妈妈和他们一家,长征和《长征组歌》对于这个革命家庭来说,是不可磨灭的血与火的记忆,是一生中难忘的光荣岁月。萧华将军的夫人王新兰女士已经92岁高龄了,说起长征往事依然思路敏捷、历历在目。当年,王新兰妈妈是长征路上年纪最小的女红军。两次翻雪山,三次过草地,多次在昏迷中走到死亡边缘。但是,这位长征路上年纪最小的女红军硬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长征路,随同大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在云阳镇上,王新兰第一次见到年轻的红军师政委萧华,云阳镇成了他们爱情的见证地。从此,共同的信仰使得两位年轻人走到了一起,共对风雨人生,潇洒书写他们的革命画卷。正是有了这样的亲生经历,萧华将军创作的《长征组歌》才字字入人心,句句是精华,唱响神州大地,成为经典。王新兰妈妈和子女也回忆起了当年创作《长征组歌》时,萧华将军正在病中,长征始终是他心中的一座丰碑,也可以说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写着写着,他就把病痛全部都忘记了,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写。有时候,在他的稿纸上满是他的泪痕,边写边落泪。他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想到今天的来之不易,心情非常激动。《长征组歌》是他用整个的身心,用他的心血写出来的。在萧华将军寓所,家人们还悉心珍藏着父亲生前最珍贵的革命物品:在长征当中被任命少共国际师政委的任命书;小红8/17日记本,有萧华写的第1长征日记,在战斗当中抽着间隙,在没有灯的情况下写下的一些记录、一些感想,还有一些小诗作;还有一台收录机,在萧华将军最后住院期间放过一段段《长征组歌》。萧华将军留给子女的遗产,朴素而丰厚,那就是永远的长征精神。新的时代中,让我们传唱这永世流传革命经典,继承、发扬这不朽的革命精神!重量级嘉宾加盟晚会,长征精神薪火相传。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胜利落脚点,“延安故事”和“延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此,《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特地选择在延安市、在著名的延安大学举办,校园内由216个窑洞组成的壮观的“窑洞广场”就是演出的主舞台。导演团队数度来回延安,邀请到了几位特别嘉宾,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传承着“长征精神”与“延安精神”。最为“重量级”的来宾,当属西北红军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刘志丹的妹妹刘玉兰女士。刘志丹烈士的人格魅力与丰功伟绩,对妹妹刘玉兰产生了终身难忘的影响,她深情缅怀大哥的革命信仰,并鼓励年轻的大学生们继承先烈的精神力量。陪同她一起登上舞台的,是刘志丹的侄孙女刘宁,她如今也坚持留在延安工作生活,代表了许多“延安儿女”矢志不渝的“初心”。此外,同样来自西北根据地的开国将领郭宝珊的儿子郭建9/17民、创作《东方红》歌词的陕北榆林农民歌手李有源的孙子李锦鹏,也从不同角度回忆父辈、祖辈在陕北留下的故事,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燃烧革命理想的岁月,表达长征精神与延安精神的薪火相传。而几位代表了当代长征精神的重要嘉宾,也从上海专程赶到了延安。其中有刚刚在里约奥运会上夺金、并已5次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的著名跳水运动员吴敏霞,她以她的亲身经历,表达了“每一块奖牌都是一次长征”的奥运精神。此外还有“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总指挥张卫东,他和他的年轻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挑战极限的精神,正是长征精神的当代缩影。而曾经在前参加过长征胜利60周年演出的原“好八连班长”公举东,此次也再赴延安,感受革命圣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与延安,对于长征有着同样深切的情怀。,当时的上海东方电视台就在延安举办了“庆祝长征胜利60周年文艺演出”。演出中,融合了京剧与越剧的歌曲《我是中国》,从黄浦江畔唱到了延河畔。当时演唱这首歌曲的,就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时隔20年,这首歌曲再度唱响在延安大学,由尚长荣先生与著名越剧演员王志萍共同演绎。而在20年前参加演出的中国著名歌唱家、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贠恩凤,这次也再度登上舞台,与上海优秀青年歌手席燕娟共同演唱《南泥湾》。在本台晚会中,来自上海的顶尖艺术家与优秀青年演员更10/17是组成了强大
本文标题:2023年观看长征心得体会范文_长征观看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864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