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基于对等网络的数据安全的管理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对等网络的数据安全的管理姓名:田志刚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指导教师:郑顾平20041221基于对等网络的数据安全的管理作者:田志刚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相似文献(5条)1.期刊论文谢朝建.卢显良.唐晖.赵志军.段翰聪.周旭.XIEChao-jian.LUXian-liang.TANGHui.ZHAOZhi-jun.DUANHan-cong.ZHOUXuPPMessenger:基于SIP-IPv6的P2P网络电话系统-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1)基于H.323协议或SIP的传统网络电话大多基于C/S结构,该结构存在单点故障以及服务能力局限性的缺点.对此,构建了基于SIP-IPv6协议的一个网络电话系统:PPMessenger.该系统采用P2P技术构建了一个自组织且能与现存NGN软交换系统相融合的重叠网络.它既充分发掘了P2P技术在容错性和扩展性方面的优势,克服了传统网络电话存在的问题,并且在系统用户规模庞大时,又可以较低的代价实现用户的快速定位.同时,该系统还能提供离线消息、presence、与PSTN电话互通以及网络会议等高级服务.性能分析显示了系统的优越性.2.期刊论文杨灿.张冲.杜玮.黄辉泽.YANGCan.ZHANGChong.DUWei.HUANGHui-ze基于新型P2P与CDN融合技术的流媒体系统设计-电视技术2009,33(12)提出一种在对等互联网络技术(P2P)流媒体系统中引入内容分发网络(CDN)的管理机制,整合并利用用户剩余带宽资源的设计.从P2P流媒体系统中选取高性能、高带宽、在线时间稳定的节点作为CDN边缘服务器,在智能化的调度下为非P2P用户包括手机用户提供C/S模式流媒体服务.使部分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标准控件接入.通过详细的性能分析阐明了该系统的优势,并具体讨论了该设计在实现过程中关于控件选择、节点选取、负载平衡算法等细节问题.通过实际测试与调查证明,该设计在未来流媒体业务,特别是手机流媒体业务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3.学位论文陈静基于P2P的WebServices发现机制2006WebServices近年来一直是业界的研究热点,随着WebServices应用范围的扩大,对WebServices相关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在实际应用中,服务使用者要怎样才能准确、高效地找到自己想要的Web服务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对WebServices发现机制的研究更是上述研究工作中的重点。P2P,即“Peer-to-peer”对等互联网络技术,它引导网络计算模式从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使上网用户能更为轻松地进行共享、交换文件等。在P2P结构中,每个Peer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讯等三方面的功能。P2P和WebServices两种技术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两者之间的结合也就变成了目前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在深入研究P2P和WebServices技术的基础上,将P2P技术应用于WebServices发现机制中,提出基于P2P的WebServices发现机制。本文以分布式散列表作为P2P的模型,给出了一个基于P2P的WebServices发现机制的详细设计。本文给出了一个基于同义词集的分布式散列表技术,实现了分布式散列表的模糊查找。通过对现有本体映射算法的研究,给出了一个异构本体映射的算法,实现了在分布式环境中,基于异构本体的Web服务发现。同时对现有的服务匹配算法进行改进,充分考虑服务和目标描述的各个部分,使得服务和目标能够更精确的匹配。本文还利用现有的软件环境本文提出的发现机制进行了模拟实现,并在查询的响应时间、查全率和查准率等这三个方面将本文提出的发现机制和其他发现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4.期刊论文陶智绿盟冰之眼网络入侵保护系统轻松解决P2P应用控制难题-计算机安全2006,(2)一、什么是P2P?P2P,全称叫做Peer-to-peer对等互联网络技术(点对点网络技术),它通过系统间的直接交换达成计算机资源与信息的共享.P2P技术是当前国际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被财富杂志誉为将改变互联网未来的四大新技术之一,目前微软、Sun、IBM等很多著名的企业和公司都投入到对P2P技术的研究之中.5.学位论文胡小强光子网格体系架构和OBS/GMPLS保护恢复接口研究2009近年来,光突发交换技术(OBS)由于其技术上的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全光网络的一种可行性方案,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主要内容:⑴通过引入对等互联网络技术(P2P)的查找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OBS网络的光子网格体系架构,这种新的体系架构下,通过进入周期性注册网格资源,使得网格能向用户提供更近的网格资源,从而缩短了资源查找的时间。⑵在实验室的标签的光突发交换(LOBS)实验平台上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和已经提出的一种体系架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种架构有着很好的负载支持性和较短的网格资源查找时间,这对于网格用户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⑶对原有的OBS/GMPLS控制接口进行了升级,增加了新的信令和对以前的信令进行重写,增加了对保护恢复的支持,在信令程序部分,增加了对于三种保护恢复功能的控制处理模块。⑷在OBS/GMPLS实验平台上进行了保护恢复实验,结果表明该支持保护恢复的控制接口在OBS/GMPLS网络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5b817ba2-4983-4bfe-9a5e-9e0801127000下载时间:2010年10月7日
本文标题:基于对等网络的数据安全的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9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