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安全生产范畴及其属性的理论分析与探讨
1安全生产范畴及其属性的理论分析苗金明黄习兵冯志斌(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北京,100013)摘要安全生产范畴及其属性是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进一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规制措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安全生产是指为有效控制事故风险、危险有害因素所采取的各种专门措施和从事的专门活动的总称,是一种风险管理,是行动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从过程及措施上看,安全生产应是一个经济学范畴;从结果和目标上看,安全生产是一个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方面的法学范畴。安全生产是一个具有经济学和法学双重意义的特殊概念,其属性首先表现为经济属性,并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出现,而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属性则成为附属,而界定其为法学范畴则勉为其难。关键词安全生产;范畴;经济属性;法学属性1引言什么是安全生产?目前,学界尚未对此形成一个统一的明确认识和定义。2002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的《安全生产法》也没有对安全生产给出明确的法律界定。对安全生产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和定义尤其是对其边界、外延进行界定,是进一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规制措施的一个基本前提。本文将根据安全系统工程和法理学的基本观点来探讨安全生产范畴及其属性。2安全、危险、风险的基本概念2.1安全的概念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安全意味着不危险。古汉语中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韦氏大辞典》对安全的解释为“没有伤害、损害或危险,不遭受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这是人们传统的认识。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是相对的,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具体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实际状态的心理感受和认知。国际民航组织给安全下了这样一个的定义:安全是一种状态,即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将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风险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以下。可以认为,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生产系统所具有的人员免遭不可承受风险伤害的良好状态。因此,人们通常所说的“安全场所”,并不能保证这种场所绝对不发生事故,只是发生事故的可能很小,以至于认为不会发生超过人们所能承受风险的伤害。安全的定量表达则用“安全性”或“安全度”来反映。2.2危险与风险的概念危险是安全的反义词。根据安全系统工程的观点,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具体认识,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实际状态的心理感受和认知。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1]风险是一个常用的基本词语,在字典中,对它的解释是:生命与财产损失或损伤的可能性。刘新立(2006)将风险定义为,风险是指客观存在的,在特定情况下、特定期间内,某一时间导致的最终损失的不确定性[2]。风险与危险有着密切关系,两者一字之差,但表达的含义和作用却有很大的区别。危险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存在的对其不利威胁达到一定程度的实际状态的心理感受和认知,而风险则是危险程度高低的具体度量。进一步,风险可解释为,风险是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件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由此可见,生产系统的事故风险可以用式(1)来表示。工程上,为了对风险进行量化,通常采用系统发生某种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即概率来近似衡量风险。危险是主观的,风险是客观的。R=fp,c(1)式中:R—生产系统事故风险;2p—生产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生产系统发生事故的严重性。2.3安全与危险的关系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和科技水平的制约,人们只能认识一定的危险,同时也只能对已经认识、并认为应该控制且可以控制的危险进行控制管理。随着人类科技水平和人们对安全与健康要求的提高,人们又发现了新的危险,同时生产过程也可能出现新的危险状态,这时人们必须探索并采取新的技术、管理等措施来取得新的安全状态。人类总是在所认识的范围内,按照生产力水平,不断改善自身的安全状况。如图1所示,人类改善自身安全状况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符合认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1]。安全是相对的,事故风险是客观的,危险具有普遍性。图1安全与危险的关系2安全生产的范畴2.1安全生产的定义自从人类进入到工业社会后,随着能量利用形式与规模的增多和升级扩大,以及机器设备的大量使用和新技术的不断运用,在为人类创造大量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企业生产、社会环境带来了工业风险,带来了诸多安全问题,生产必须安全成为现代社会最求的目标。安全生产,用数学语言表述就是,给生产过程设定一个约束条件:安全。《辞海》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把“安全生产”解释为:旨在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公山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前者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企业生产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后者则解释为企业生产的一项方针、原则和要求,都不够全面。综上所述,本文对安全生产的定义是: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或者,为了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疾病、财产损失(设备设施损坏等)、环境破坏等事故及灾害的发生,消除或有效控制事故风险、危险有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使生产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正常进行,所采取的各种专门措施和从事的专门活动的总称。2.2安全生产的边界、外延和内容从客体上分析,安全生产以有目的及有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过程为边界,并以具有固定或相对固定的作业场所及在其中进行的劳动过程的安全生产,即以作业场所安全或职业安全健康/卫生为主;从结果及主体上分析,安全生产的外延是既保护劳动者等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也包括保护生产、财物、环境免遭破坏或损坏,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安全生产的内容实质上是对事故风险的管理控制,是一种风险管理,是行动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归结到经济上就是安全投入的有效落实以实现人们可接受的安全水平。根据上述分析,从过程及措施上看,安全生产应是一个经济学范畴;从结果和目标上看,安全生产是一个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方面的法学范畴。因此,安全生产是一个具有经济学和法学双重意义的特殊概念[3]。3职业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与安全生产的异同3.1职业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的含义职业安全卫生(OccupationalSafety&Health)是美、英、日等西方国家采用的说法,是指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生产力水平时间危险安全危险安全危险安全3劳动保护(LaborProtection)或劳动安全卫生是前苏联、德国、奥地利和我国(主要是2000年前)等国家采用的说法,其定义为: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可见,上述两个定义基本含义虽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基本一致,在各个国家实施时工作内容也基本相同[4],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保护对象的范围不完全一样,前者包括作业场所内的所有人员,而后者仅强调工作场所的劳动者。但两者在结果上完全一致即实现基本人身权利—安全和健康。一般情况下,它们可以被认为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图2安全生产与职业安全卫生、劳动保护的关系3.2职业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与安全生产的异同安全生产与职业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相比,它们的基本内涵大致相同,基本宗旨和核心目标都是保护从业人员或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边界和外延上,安全生产要比后两者宽泛,如图2所示。安全生产既包括对劳动者的保护,也包括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强调过程和措施手段,具有很强的经济性;而后两者主要是对员工或劳动者等人员的保护,强调结果即实现基本人身权利—安全和健康,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在我国,政府主要是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对企业以及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提出安全保障要求,因此,安全生产主要被政府和广大企业、安全科学学术领域所采用;而我国的法学、经济学等学术领域往往从劳动者的基本人身权益出发而主要采用职业安全卫生或劳动安全卫生。严格来讲,这三个术语存在着很微妙的差异,它们所强调的重点具有明显的区别。4安全生产的属性4.1安全生产的经济属性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安全生产强调的是要在人、机、物料、环境等方面采取各种专门措施和从事专门活动,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使生产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正常进行。所有这一切最终都需要相应的经济投入,减少事故风险和工伤疾病是相当费钱的。这种为保证安全生产的经济投入即为安全投入。没有安全投入就没有安全生产。所以,安全生产终究归结为经济问题。一方面,对于企业家来说,各国企业家只想知道他们对于安全的投入能否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企业家最希望接受的一种结果就是,由于改善劳动条件能带来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利润。如果能,他们是很愿意进行这种安全投入的,如果不能,从企业家的利益出发,他们是不愿意进行这种投入的(除非是迫于政治和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若把国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是相互依赖的,那么发生工伤事故后,个人的事故必然影响到社会上的其他人,形成一定的社会成本。事故对社会总生活标准会形成不良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有事故所造成的费用和损失将加到产品的成本上,使产品的价格形成非正常的上升;②事故对人和物质生产产生不良影响,国民生产总值会下降,下降幅度随国家可利用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而变化,上述种种费用,使数额不等的资本不能再用于生产性投资[5]。图3部分国家人均GDP与职业工伤亿元GDP死亡率回归曲线劳劳动动保保护护职职业业安安全全卫卫生生安安全全生生产产4安全生产是社会经济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经济领域一个不可缺少的保障性要素。尽管,政府、社会和公众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和需求是一致的,但具体到安全生产的实际问题却隐藏着深层次的经济性因素。离开经济来单纯谈安全生产及职业安全卫生是脱离实际的。图3和图4分别是部分国家人均GDP与职业工伤亿元GDP死亡率回归曲线和中国各省市亿元GDP死亡率与人均GDP关系[5]。事实上,人类的安全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水平。一方面,经济水平决定了安全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经济水平制约了安全技术水平和保障标准。由于安全生产具有经济性,所以,不但经济学理论适用于研究安全生产及其规制问题,而且研究首先从经济学分析入手是很必要的,以分析实现基本人身权利—安全和健康这个安全生产最终核心目标的经济可行性及影响因素。图4中国各省市亿元GDP死亡率与人均GDP关系4.2安全生产的法学属性正如前文所分析的,从安全生产所产生的结果和实现目标上看,劳动者等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生产中得到保护。职业安全健康权的基础是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权利,职业安全权是最基本人权的体现。也就是说,安全生产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健康权。所以,安全生产无疑有着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功能,可以被视为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领域的一个法学范畴。因此,安全生产是一个具有经济学和法学双重意义的特殊概念[3]。4.3安全生产的属性冲突但是,从安全生产定义本身来看,安全生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护生产、财物、环境免遭破坏或损坏,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安全生产的是过程控制,是行动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归结到经济上就是安全投入的有效落实以实现人们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不难看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生产主体的行动以及生产主体如何采取行动、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从而可以判定,安全生产的属性首先表
本文标题:安全生产范畴及其属性的理论分析与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59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