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安全社区资料收集与整理
安全社区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济南市槐荫区安监局卢浩2012年5月安全社区有标准无模式。档案资料的作用是记录痕迹,反应工作,没有必须,更没有固定模式。档案资料目标:真实、有用、符合逻辑关系。一、对安全社区12要素的理解1、组织机构(要素一。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职责、制度、方案[总目标计划]等);2、安全促进(要素三:风险辨识与评价;要素四:预防目标与计划;要素五:安全促进项目);3、安全社区运作机制(要素二:信息交流与全员参与;要素六:宣传教育与培训;要素七:应急预案与响应;要素八:监督与监测;要素九:事故与伤害记录;要素十:安全社区档案;要素十一:预防与纠正措施;要素十二:评审与持续改进)。二、工作机构职责分工1、促委会是领导机构:组织领导、整合资源、评审评价(要素一、要素十二)。2、创建办是牵头抓总机构:安全社区机制的运转保障(要素二、要素三的一部分、要素六、要素七、要素八、要素九、要素十、要素十一、要素十二)。可根据情况下设或单设其他单项工作机构,如:事故伤害监测组、考核评价组、专家指导组等。3、工作组(项目组)是安全促进的主体:制定预防目标计划、策划实施项目(要素三的一部分、要素四、要素五,其他要素的具体实施)。档案资料的规整分工1、创建办负责促委会和创建办的所有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主要是组织领导、保障机制、考核评价、牵头抓总方面的档案。2、工作组负责收集、整理安全促进的相关档案资料。组织策划、计划方案、定期评估等可在工作组保留,原始工作痕迹由原单位保留。三、按要素需收集的档案资料一、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要素要点:1、有安全社区建设领导机构,成员组成符合跨部门合作的要求,涵盖了辖区内主要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及其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安全社区建设和绩效评审工作。2、有符合社区实际情况的若干个安全促进项目组,成员包括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组织代表、志愿者及社区居民等,负责组织实施安全促进项目。3、建立健全了安全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和安全促进项目组的工作制度并规定其职责。4、制定了长期和年度的安全社区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5、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保障安全社区建设顺利进行。要素一的一般档案资料1、成立和调整安全社区领导机构的材料(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推进委员会、领导小组等,附职责);2、成立和调整安全社区执行机构的文件(专业工作组,可增加项目组,附职责);3、各类工作制度;4、安全社区长期工作目标和计划(一般为2年或3-5年,也可以叫做规划);5、安全社区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1、成立工作机构的文件要点:一、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发文:党委或政府※以街办、乡镇为重点;※体现“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多元参与”理念;※结合实际,具备可操作性。----县(市、区)以上机构的确定、方案的制订应突出整体推动、宏观指导(以制订实施方案为主,成立机构可以包含其中)。----街办、乡镇机构的确定、方案的制订应考虑具体安全促进工作的实施(以成立工作机构为主,关注成员组成)。县(市、区)以上方案制订的注意事项:突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突出安监系统的牵头抓总位置;突出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突出整体推进的实施步骤;突出考核评价的办法。一、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一、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街办、乡镇机构建立的注意事项:1、突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2、突出“资源整合、跨界合作”,成员应包括党政机关、群众组织、社会团体、社会单位、科研机构、志愿者组织、居民代表等;3、确定各工作机构的职责(领导机构、办公室、专项工作组,以及宣传、文秘、专家、考核等辅助工作组;如果成立项目组,也要有职责。即各工作组织都要有相应的职责任务)。一、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2、各类工作制度----安全社区建设运行机制需要建立的制度;----各类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社区建设运行机制需要建立的制度:※机构成员间的交流制度(可以是多个单项的;纵向、横向的,各个层次的,包括例会、协商议事)※风险源辨识与评价制度;※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监督与监测制度;※事故与伤害记录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社区评审制度(方法)。一、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一、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3、安全社区目标和计划(长期的阶段性的)----工作目标要符合实际,切忌好高骛远;----工作目标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工作计划要突出工作方向和重点;----工作计划要有阶段性目标和推进步骤;----工作计划要有相应的措施、责任分工及保障机制。※要注意不断改进、持续推进的问题。二、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要素要点:1、积极组织和广泛参与辖区内、外的安全社区各类交流活动。2、建立了相关安全信息收集、交流、沟通、传递和反馈渠道,保持社区内纵向各层级和横向各部门以及国内安全社区网络的沟通积极、顺畅。3、有持续参与社区安全促进工作的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且活动有效果。4、组织社区成员以不同形式广泛参与各类安全促进活动。二、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主要是活动痕迹:※各级例会的原始档案资料;※反映信息交流制度和平台建设情况的文档(包括信息收集、交流、沟通、传递、反馈的渠道和面向人群等,注意具体信息的收集);※反映全民参与的平台建设情况的文档(包括各类志愿者组织、社会组织建立的情况和工作制度等);※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的一些原始记录(包括参加国内、国际安全社区网络和成员间的交流活动)。三、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要素要点:1、选择并运用适用的方法(如隐患排查、安全检查表、社区调查、伤害监测、专家经验等)对社区各类事故与伤害风险进行辨识与分析。2、辨识的风险符合社区实际情况。事故与伤害资料数据真实,能够反映其发生的频次和原因。3、分析容易发生或受到伤害的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弱势群体并确定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问题。4、建立了各类生产经营和商贸、服务性单位的安全专项台帐,及时掌握其安全动态。1、事故与伤害风险源辨识及其评价制度;2、社区诊断的方案;3、社区诊断报告;4、社区诊断的原始档案;5、各类安全管理台帐。三、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三、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1、风险源辨识与评价制度。(1)风险源辨识与评价不能理解为启动之初的那一次社区诊断。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2)风险源辨识与评价一般有社区诊断(首次)、专项调查、针对项目的调查、日常的风险辨识与评价机制(管理台帐)。(3)与其他要素有交叉(监督监测,如何结合?)。制度就是要明确上述问题的实施、责任、方式等。三、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社区诊断的理解:1、以确定最终结论为目标(三重点一需求及其原因)。2、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不要割裂的使用每种方法。3、诊断内容:基本情况;事故伤害分布;风险源辨识。4、建议专业部门参与。举例:大连的大棚职业病;贵州省修文县的微耕机伤害。2、社区诊断的方案三、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社区诊断的目的;----社区诊断的内容:人口、资源、环境、伤害情况、事故情况、群众需求、风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现状、危险物品管理、社会环境安全状况”、群众安全知识的认知、安全管理制度等;----社区诊断的方式(座谈会、事故统计分析、伤害统计分析、安全检查记录、居民调查等);4、实施主体(包括数据收集渠道);5、结果运用。3、社区诊断报告:三、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社区诊断的目的;----所采用的几种社区诊断方式,分别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事故分析、伤害分析、安全检查记录分析、社区安全形势分析、专家经验汇总分析、座谈会记录分析分析、安全形势等);----综合几种方式的结论,并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实际工作的开展,提出三个重点和一个需求(12个方面其实也是三个重点,如老年人、社会治安、学校,可以拓宽)。----针对提出的三个重点和一个需求,提出促进建议。4、风险源辨识的原始资料三、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社区诊断的原始资料(各部门提供的数据、伤害报告卡、座谈会记录、安全检查记录、专家提供的书面材料等);----定期的开展风险源辨识的资料档案(重点是安监站、村居、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的隐患排查台账或安全工作台账)。要素要点:1、根据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的结果、社区实际情况和社区成员的安全需求,制定了事故与伤害预防控制目标,应有明确的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问题的安全促进目标。2、制定了覆盖不同人群、环境和设施的并能够长期、持续、有效进行的事故与伤害预防和风险控制计划,尤其是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问题的安全促进计划。四、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四、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1、目标计划应该针对社区诊断提出的三个重点和一个需求。2、首先确定目标计划的制定主体(工作组)。3、目标要有可考量的参数。4、年度目标计划。各专项工作组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根据上年度中期评估情况做出;----对项目的设立情况做出调整(适当删减或对项目的措施变更提出建议);----对工作组工作机制及组成情况也可做出调整;----要提出本年度本安全专项的具体工作目标。四、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五、安全促进项目要素要点:1、依据事故与伤害预防、控制目标和安全促进计划,策划并确定安全促进项目。2、安全促进项目的策划要针对社区存在的特定问题,有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项目结构完整。3、安全促进项目覆盖了工作场所、消防、交通、社会治安、居家等主要方面。工作场所安全应关注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4、安全促进项目覆盖了目标人群或场所,覆盖面不少于50%。5、能够体现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社区单位的参与情况,证明已多渠道整合了各类资源。6、安全促进项目实施效果良好并能够提供相应对比数据或客观证据,并用于持续改进。五、安全促进项目1、实施方案;2、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有原始资料;3、项目评估的相关资料;4、项目的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五、安全促进项目1、实施方案:----要有立项依据(针对本项目所针对的具体问题所做的进一步的分析,重点是原因);----本项目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本项目牵头单位、参与单位的构成(可成立工作组);----各参与单位的职责分工;----项目推进步骤等。五、安全促进项目2、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有原始资料:----项目成员单位的定期交流、会议等资料;----各个项目成员单位在具体实施项目中的图文资料(宣传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整改、安全管理机制、安全检查记录、安全技术改造、对高危人群进行安全干预、志愿者队伍开展的活动等);----对项目实施情况的信息发布、信息收集、群众意见反馈、接受各界监督等资料。五、安全促进项目3、项目评估的相关资料:----项目总结(评估目标计划完成情况);----数据佐证项目本年度目标和计划完成情况(要针对本项目所立项的问题;评估项目效果);----上级评价等(评估项目实施过程)。4、项目的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根据评估情况做出工作目标和计划;----符合项目实施方案提出的推进步骤;----计划要客观、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落实每项工作计划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五、安全促进项目要素要点:1、吸纳和整合能够满足社区需要的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的设施和资源,包括社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2、有符合社区制定的事故与伤害预防计划的宣传教育与培训计划以及相关管理要求。3、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实施对社区成员适用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实施效果能够满足不同需求与要求,达到预期效果。4、安全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和各安全促进项目组的骨干参加了安全社区标准和建设方法的培训。5、建立并充分运用传播安全知识的渠道和载体。6、依据相关要求组织或监督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职业健康教育。六、宣传教育与培训1、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办镇的、村居的、单位的);2、培训教育资源的整合登记情况(了解掌握并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3、教育培训活动开展的相关资料(培训教材、签到表、考试试卷、图片资料等);4、安全社区骨干的培训情况资料;法定教育培训的相关资料。※注意与促
本文标题:安全社区资料收集与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0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