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大堰河我的保姆_教案设计一等奖【通用5篇】
1/12大堰河我的保姆_教案设计一等奖【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分享的“大堰河我的保姆_教案设计一等奖【通用5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设计(一等奖【第一篇】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2、分析诗歌的表现特点一、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1、学生讨论回答2、明确:a、通过精细描写大堰河怎样在地狱般的环境里,默默进行无休无止的各种劳动;°劳作之后,体现对诗人慈母般的爱,在流尽乳法后,又到地主家承担各种繁重的劳动;排比句式,像特写镜头,写出她的勤劳、纯朴和善良的品质,她劳作时含笑,说明她为了自己一家而活着,不计较劳累、辛苦,深爱自己的乳儿,一种宽厚品格跃然纸上。在表现她蒙蒙善良宽厚性格的同时,渗透着对其命运的深切同情(指导研读4.7小节。)b、不仅如此,还着力描写她丰富美丽的内心世界:疼爱2/12乳儿,一往情深(作者也带着深情记叙)研读8小节c、诗人对大堰河的歌颂,也是对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嫂嫂品德的歌颂,揭示她们的悲惨命运(12小节),二、通过这一形象,要表达的主题。通过描述大堰河悲惨的一生,抒发了对其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牢房阴冷,晓雪飞舞);同时,在叙述悲惨一生的同时,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旧世界。三、分析诗歌表现手法。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2、修辞手法: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四、与《词二首》比较:在抒情上的不同特点:1、《词二首》: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大堰河》:间接、直接抒情,借事抒情。3/122、表现手法:前者,想象联想,借助神话来抒情;后者,排比、对比、反复来抒发强烈情感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设计(一等奖【第二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1、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2、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一、导入、示标(略)二、检查预习1、艾青简介:原名蒋海澄,1910生于浙江金华现代著名诗人,《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礁石》《我爱这土地》。他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的命”,被送到一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回家读书,但受到冷遇,只准称父母为叔叔婶婶,正如他所说:是在冷漠和歧视的空气里长大。1932年被捕,在冰冷监狱里,看见晓雪飞舞,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这首悼念讴歌之作。2、解释词语典押,典当。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三、有感情地全诗。注意抒情基调,感激与怀念,对黑暗世界的诅咒。四、理清文章的抒情结构:4/12大堰河我的保姆五、“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等于作者,但由于诗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有作者的影子,或者说,往往就是诗人自己。六、布置预习: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设计(一等奖【第三篇】1.学习、体会抒情主人公——“我”的个性特征。2.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3.学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导入新课提问:大堰河是怎样的艺术形象?诗人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稍作点拨:诗人塑造大堰河形象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提问:诗人除了通过塑造大堰河形象进行抒情之外,还采用什么方法?明确:直抒胸臆。借塑造形象抒情或直抒胸臆,都是为了塑造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诗言志。”缺少抒情主人公就称不上抒情诗。抒情主人公一般是诗人自己,但又不限于诗人自己,往往形成一个独特的艺术形象。在学习本诗时要注意这个问题。5/121.引导学生讨论抒情主人公形象。提问:《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特点?在讨论的基础上,对诗中抒情主人公的特点作如下归纳:(1)对劳动人民非常热爱,对抚育他成长的大堰河充满怀念和感激之情;(2)他憎恨自己出身的那个阶级,憎恨黑暗的旧社会,是地主阶级的“叛徒”;(3)感情真挚、热烈,襟怀坦白,爱憎分明。艾青曾多次说过:“诗人必须说真话。“他还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这首诗正是依靠真情实感方才打动千百万读者的心。2.引导学生体会本诗的节奏和旋律。这首诗比较散文化,有人称它为“散文诗”。但阅读时并不感到“散”,其原因在于诗中有节奏和旋律。这种节奏和旋律取决于诗人起伏的思绪和奔涌的激情。指名分段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旋律。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阅读时也要随之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第四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因而要节6/12奏强烈,旋律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3.学习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诗人感情的节奏和旋律总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本诗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相当充分、有力。提问: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回答: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都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明快,气势酣畅,有力地传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爱。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诗人对她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写道:“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有力地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1节,都采用开头和结尾诗句反复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4.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为了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本诗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可以先让学生寻找这类句子,体会它们所起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和点拨,着重体会第4、6节的对比。这两节,把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描写,虽然没有发什么议论,但诗人的感情倾向不言自明。此外,如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生前的辛勤操劳和死后的凄苦悲凉,这些都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气7/12氛以及对主题的表达。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设计(一等奖【第四篇】1.分析讨论保姆大堰河的形象。2.领会诗歌写人的特点。3.学习边叙事边抒情以及直抒胸臆的方法。提问:本诗与《词二首》在抒情方法上各自有什么特点?答案见第一课时。从检查已学过的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大堰河形象。1.学习诗歌要根据每1诗的特点进行。这首诗虽然也是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写人来抒情的,因此,我们要把对大堰河的刻画作为重点来学习,分析。2.诗歌写人与小说写人不一样。它要求选择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又饱含诗意的细节刻画人物。语言要极其精炼。诗歌这种特殊的文体。规定它在写人时不能像小说那样精雕细刻,全面铺开。布置预习思考题:1.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2.大堰河勤劳纯朴、宽厚善良、只求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3.为什么说大堰河的形象意义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4.本诗除了通过对大堰河形象的塑造进行抒情外,还采用8/12直抒胸臆的方法进行抒情。这具体表现在何处?根据预习提纲,学生自学。再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代表一名回答一题,经师生评议、补充,统一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预习思考题的参考答案:第1题:主要表现在第4、5、8节里。在第4节,用八个排比句集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这八句实在是八个出色的细节,把她的爱心写得非常具体、充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两句首尾反复,起了点化、强调感情的作用。在第5节,叙写“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之后,发问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显而易见,从哭声中传达出来的是对乳儿的爱。这种间接表现的方法是十分有力的。在第8节,进一步写大堰河对乳儿之爱,其细节有切糖、夸画、赞儿、梦做“婆婆”等。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得浪漫,富有幻想、激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爱至极致,不禁做起梦来。她的梦可以看作对乳儿的祝福,当然也表现出她个人的精神要求。不过,她很本分,知道自己地位低下,不配享受这幸福,所以她不敢把梦对人说。第2题,在第4节,描写她在家整天做家务,带孩子,忙得不可开交,在第7节,用6个排比句集中写她在乳儿家劳动,年复一年,始终“含着笑”,显得那样勤劳纯朴,宽厚善良。为了乳儿,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9/12麦晒豆……什么都肯干,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第3题,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和不幸遭遇,在旧社会颇有典型性。诗人在第12节里明确写道:这首诗是“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由此可见,“大堰河”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诗人对她的讴歌和赞美,实质上是对广大劳动妇女的讴歌和赞美。第4题,第1、2、12、13节都是诗人直抒胸臆。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段,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设计(一等奖【第五篇】1、诗歌的朗读指导,思想情感体会2、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体会、学习3、“大堰河”形象的把握。1、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体会;2、语言特点分析。诗歌中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揣摩品味。拟采用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师生互动问答法等。教本、教案、有关多媒体课件。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保姆”这种工作的内容吗?10/12学生答,师点评——今天,我们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板书课题)。请大家看大屏幕,了解有关背景资料——请大家齐声读出来。2、请同学们把全诗的13个诗节标上序号。3、教师范读1—3节诗歌,之后提出阅读要求:有表情朗读,准备3分钟,自由举手读自己喜欢的诗节。(要求先说喜欢的诗节番号)4、在学生读诗节结束的时候,要求学生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和自己的理解,及时点评读的效果,师生互动,并趁机对学生读的诗节进行情感和语言技巧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教师做及时的有选择的板书。具体的分析预设写在教本上。5、在分析诗歌内容差不多的时候,导引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与结构。启发学生可能用到的预设问题:a、诗歌哪些小节是写回忆大堰河生前的往事的?b、诗歌哪些小节是写大堰河去世后的凄凉悲苦的结局的?c、哪些诗节是对大堰河的大声直接的赞美歌颂的?d、哪些诗节明显是对大堰河深情的感激和怀念,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起她?6、学生思考、与同桌讨论,自由举手回答自己的内容划分。(要求学生答出诗节的序号)之后师生互动点评,形成统一的认识。然后,展示幻灯片,体会结构图的内容。教师对结构图作点评,帮助学生理解。7、最后,全班齐读第12—13诗节一遍,出示幻灯片,展11/12示有关大堰河的坟墓图片已经跟艾青的一往情深,加深印象。8、如果有时间,让学生以诗歌般的语言赞美自己的一个亲人。师生适当点评。可能用到的板书准备(视情况而作调整)1节:尊敬、怀念、怜爱2节:惭愧、感激3节:怀念、沉痛4:感伤、感激、同情5:沉痛、依依不舍、无奈6:难过、不安7:同情、怜惜、赞美8:同情、感激9:伤心、惭愧10:感伤、痛苦、同情11:悲哀、愤怒12:无限的赞美、感激13:无限的敬仰、赞颂我是带着感情教学生学习这首长诗的。我知道这首诗是作者用情感孕育而成的作品,如果我不用“情”字解读她,那将是对作品的一种不敬。事实上,我的这课的教学还是成功的,是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我带着感情朗诵作品,我带着感情引领学生品读作品,我带着感情读我写的文章《那个春节真难过》拓展本文的教学。我的情感也将学生的情感引出来了。一12/12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自己读文章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感受,让你这么一分析,
本文标题:大堰河我的保姆_教案设计一等奖【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13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