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八上数学教学计划浙教版【精编5篇】
参考资料,不熬夜1/20八上数学教学计划浙教版【精编5篇】【预览】此例优秀文档“八上数学教学计划浙教版【精编5篇】”是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八上数学教学计划浙教版【第一篇】本学期担任四年级(1)班数学课程,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处在从低年级迈向高年级的一个过度期,他们的思维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在数与计算方面,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参考资料,不熬夜2/20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参考资料,不熬夜3/20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资料,不熬夜4/20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1、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提供丰富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是认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了数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的思想,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不仅是有用的工具,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的进步;数学是人类共同的文化。2、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通过计算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参考资料,不熬夜5/20(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4)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策略,体会估算的作用。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一、大数的认识(11课时)1亿有多大?………………………………………………………………………1课时二、角的度量(4课时)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参考资料,不熬夜6/201、口算乘法…………………………………………………………………2课时左右2、笔算乘法…………………………………………………………………7课时左右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1、口算除法…………………………………………………………………2课时左右2、笔算除法…………………………………………………………………1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六、统计(3课时)你寄过贺卡吗?………………………………………………………………1课时参考资料,不熬夜7/20八上数学教学计划浙教版【第二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则,运用法则进行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说明其合理性(三)情感与价值目标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受到思维训练.学习重点:掌握分式的乘除运算。学习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法运算。一、情境引入:你还记得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吗?你能用类似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计算下面两题吗?(1)?=(2)=二、探究学习:(1)你能说出前面两道题的计算结果吗?(2)你能验证分式乘.除运算法则是合理的.正确的吗?(3)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你能从计算中总结出怎样进行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吗?(1)分式的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参考资料,不熬夜8/20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即:ab×cd=acbd。(2)分式的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即:ab÷cd=ab×dc=adbc。(3)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式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即:(ab)n=anbn三、典型例题:归纳小结:分式的乘法运算,先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然后再进行约分;进行分式除法运算,需转化为乘法运算;根据乘法法则,应先把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化成一个分式后再进行约分,但在实际演算时,这样做显得较繁琐,因此,可根据情况先约分,再相乘,这样做有时简单易行,又不易出错.四、反馈练习:五、探究交流:(1)在夏季你是怎么挑选西瓜的'呢?(2)你认为买大西瓜合算还是买小西瓜合算?七、课堂小结:1、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约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系数也要约分。2、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先要进行因式分解,才能够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八上数学教学计划浙教版【第三篇】(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参考资料,不熬夜9/20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二)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4、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本课的教学难点:以直角三角形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法分析: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猜想结论—实验操作—归纳总结—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七部分。参考资料,不熬夜10/20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一)提出问题:首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强大的台风使得一座高压线塔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塔顶落在离塔底部12米处,高压线塔折断之前有多高?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的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从而教师指出学习了今天这一课后就有办法解决了。这种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这一认识的基本观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二)猜想结论。教师用计算机演示:(1)在△abc中,∠acb=90°,∠a,∠b,∠c所对边分别为a,b和c,使△abc运动起来,但始终保持∠acb=90°,如拖动a点或b点改变a,b的长度来拖动ab边绕任一点旋转△acb等。参考资料,不熬夜11/20(2)在以上过程中,始终测算,各取以上典型运动的某一两个状态的测算值列成表格,让学生观察三个数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得出猜想。(三)实验操作:1、投影课本图1—2的有关直角三角形问题,让学生计算正方形a,b,c的面积,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不管是通过直接数小方格的个数,还是将c划分为4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来求等等,各种方法都予于肯定,并鼓励学生用语言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a,b,c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学生通过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容易发现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而言满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2、接着让学生思考:如果是其它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备这一结论呢?于是投影图1—3,同样让学生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但正方形c的面积不易求出,可让学生在预先准备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形,再剪一剪,拼一拼后学生也不难发现对于一般的以整数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也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了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也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
本文标题:八上数学教学计划浙教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14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