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安全性评价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安全性评价2010级预防医学第二小组1930’s以来,人工化学品急剧增长,现已达1000万种以上,有10余万种进入环境。自60-70年代,在南极和北极开始检测到了DDT、PCBs等POPs(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类有毒污染物。目前POPs污染已遍及全球,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成为重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1964年,RachelCarlson出版《寂静的春天》“我们正遭受着暴露的化学药品的全面污染,动物实验已经证明它们极具毒性,很多情况下它们的效果还会积累,这种侵害在出生时或出生前就开始了。20世纪60~70年代,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寂静的春天》中的科学预言:“过于依赖合成杀虫剂,无异于饮鸩止渴!””POPs简介《斯德哥尔摩公约》安全性评价概念特征种类危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具有高毒性,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可生物积累,能通过空气、水和迁徙物种进行长距离越境迁移并沉积到远离其排放地点的地区,随后在那里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积累起来,对当地环境和生物体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高毒性半挥发性多氯联苯(PCBs)通过食物链富集于海洋动植物体内•艾氏剂、氯丹、DDT、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分杀虫剂•多氯联苯、六氯苯工业化学品•二噁英、呋喃生产中的副产品2009年5月4~8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缔约方大会第四届会议决定将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全氟辛基磺酰氟、商用五溴联苯醚、商用八溴联苯醚、开蓬、林丹、五氯苯、d一六六六、$一六六六和六溴联苯等9种新增化学物质列入公约附件A、B或C的受控范围。短链氯化石蜡(SCCPs)、硫丹及六溴环十二烷(HBCDs)目前处于审查的范围之内。免疫系统•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降低生物体的病毒抵抗能力内分泌系统•生殖障碍•先天畸形•机体死亡致癌作用•TCDD):I类•PCBs:IIA类•氯丹、滴滴涕、七氯、六氯苯、灭蚁灵、毒杀芬:IIB类生物个体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DDT导致食鱼鸟类的蛋壳变薄;•鸟类、爬虫动物和哺乳动物死胎和夭折;•水貂和北极熊,生殖异常;1.•禁止或消除有意生产的各种POPs2.•严格控制豁免POPs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3.•减少或消除非故意副产物POPs4.•研究、开发和监测5•公众宣传和教育6.•制定POPs控制的国家实施方案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对POP物质采取的国际控制行动完善法规管理和加强执法检查与执法力度制定淘汰POP物质的产业政策和研究替代措施加强全国POP物质生产、使用和环境污染的实地调查和跟踪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对POP公害的认识(一)概念:是通过动物试验和对人群的观察,阐明某种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其潜在的危害,以便对人类使用该物质的安全性作出评价,并为确定安全作用条件制订预防措施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二)原则:根据化学物质的种类和用途来选择国家标准、各部委和各级政府发布的法规、规定和行业规范中相应的程序。安全性:在规定条件下接触化学物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实际确定性。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采用分阶段进行的原则,先安排实验周期短、费用低、预测价值高的试验。安全性评价程序大部分把毒理学试验划分为4个阶段。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致癌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生殖试验毒物动力学试验第二阶段重复剂量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发育毒性试验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局部毒性试验:中国多氯联苯(PCBs)——废弃处置或环境无害化管理1965-1974年曾生产PCBs,主要作为电容器介质和油漆配制,总产量达10000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从法、比等国进口40~45万台含PCBs的变电设备;目前,大部分PCBs电容器已报废,废弃处置状况堪忧,调查显示1)因管理不善,各地对PCBs封存数量、地点不清;2)部分PCBs电容器封存地出现PCBs泄露,严重污染土地和水体;中国PCBs生产企业分布中国12家生产含PCBs设备和油漆企业分布急性毒性:•LD50:1900mg/kg(小鼠经口);•PCB3:LD504250mg/kg(大鼠经口);•PCB4:LD5011000mg/kg(大鼠经口);•PCB5:LD501295mg/kg(大鼠经口);•PCB6:LD501315mg/kg(大鼠经口)。•最低致死剂量为500mg/kg(人经口)。经皮毒性涂敷于动物皮肤时,使局部表皮增厚、毛囊肿胀,肝脏出现脂肪变性和中央性萎缩。亚急性毒性:•给一组大鼠喂饲PCB5为1g/kg的饲料,动物在喂饲的第28~53d之间死亡(Tucker&Gabtree,1970)。•喂饲含PhenochlorDP6为2g/kg的饲料死亡发生在第12~26d之间(Vos&Koeman,1970)。在后一实验中,于尸检时见到肝脏增大、脾脏缩小以及进行性化学性肝卟啉症。Aulerich等(1973)给成年水貂喂饲含PCB为30mg/kg的饲料(PCB3,PCB4,PCB6各为10mg/kg),结果6个月内死亡率为100%。•吸入毒性大鼠暴露在平均浓度为0.57mg/m3的含氯65%的本品中,16h/d,6周后,引起轻微肝损害,因此认为它比氯化萘危害更大。慢性毒性:严重的PCB中毒会使动物产生腹泻、血泪、运动失调、进行性脱水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症状,甚至死亡。致癌性:PCB对大鼠、小鼠都能产生致癌反应,产生癌变的器官均为肝脏。致突变性:Pcakall等(1972)发现给斑鸠食用含PCBs10mg/kg的饲料,其胚胎的染色体畸变明显增加。PCB污染事件1967年,日本米糠油事件1979年,中国台湾油症事件1986年,加拿大PCBs泄漏事件PCBs的典型危害皮肤和内脏器官受损导致癌症、免疫力低下孕妇如果中毒将影响胎儿,发育极慢神经毒性、行为毒性1995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理事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18/32号决议,邀请国际化学品安全计划处(IPCS)、政府间化学品安全论坛IFCS)以及组织间化学品妥善管理规划处(IOMC)等国际机构参与首批12种受控制POPs的性质、危害、控制措施和机制的评估工作,以便:①充实IPCS等机构提供的上述POP物质的化学和毒理学信息;②分析全球范围POP物质的迁移途径、来源、迁移沉降情况;③审查与POP生产和使用有关的来源、效益、风险和其他事项;④评估替代物质的可提供性,包括费用和有效性;⑤评价现实的对策、政策和减少或消除POP排放物、排放和流失的机制。候选POP物质长距离迁移特性生物蓄积性持久性风险评价评估该物质在输送到的偏远极地地区可能导致的有害效应确定确定是否需要采取国际行动提出该物质的风险管理方案化学品协会国际理事会(ICCA)的POP专家小组1997年9月就扩大UNEP现行12种物质候选名单及其筛选程序向UNEP提交了立场文件。判定基准:•推荐的持久性基准:半衰期(1)180天(水体),(2)360天(底泥),(3)360天(土壤);•生物蓄积性基准:BCF>5000;•远距离迁移并返回到地球上的基准:半衰期2天(空气中)以及蒸气压在0.01~1kPa;•判定在偏远的极地地区一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基准:该物质在水体中质量浓度>10ng/L。目前,大多数国家对UNEP控制名单上12种POP物质已采取控制行动。采取的措施包括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禁止进口;对进口、生产、销售和贮存要求进行登记并取得许可证;对废物的排放和处理制定严格的标准等。
本文标题: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安全性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2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