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参考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参考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参考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第一篇】一、教案设计理念:从20__年开始,广州市已经连续两年的中考古诗鉴赏题都涉及到课后的十首自读的古诗。可见,初中的古代文本的阅读、鉴赏已经具有向课外转移的趋势。古诗本来就是教学上的难点,再加上课外古诗也要考,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都很犯难:如果一课一课讲,没有时间,而且学生死记硬背消化不了;如果完全不讲,学生无法落实知识点,读不懂,自然无法得分。在反复地教学探索中,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与其吃力不讨好地一课一课教,不如教会学生读懂古诗的方法,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抓手”,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往上爬”。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一堂课——通过一首课内古诗的讲授,概括出读登临类素材古诗的基本方法,从“初读,把握基调”到“再读,赏景悟境”,“三读,探究主旨”,层层递进,环环紧扣,共同指向“读懂”的目标,为下一阶段“鉴赏”奠定基础。在课堂设计中,我还安排了拓展运用的环节。通过类似题材的课外登临诗歌的阅读,学生运用归纳的方法自行解读、学习,实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堂课的内容充实,能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化繁为易,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有效教学的要求。二、教材分析:《登岳阳楼(其一)》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诗四首》中的一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陈以义,他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在经历靖康之难后,他的创作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开始效仿老杜,将个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相结合,写下了系列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这首诗情境相容,既有登高怀古又有借景抒情,是一首非常典型的登临类诗歌创作。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读诗的感性基础,能通过朗读,找字眼感受到诗歌的感情基调,基本把握诗意。而且从7年级开始通过课内外的诗歌学习,学生也具备诗歌解读的基本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欠缺系统化,缺乏对登临类主题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纳。四、教学目标:以《登岳阳楼(其一)》为例,教会学生阅读登临类诗歌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自主解读同题材的诗歌。五、教学重点:参考资料,少熬夜!1、掌握诗歌的解读方法,能自行解读诗歌。2、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六、教学难点: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情感2、比较陈与义和杜甫诗歌的特点七、教学流程(一)导入:在这个单元,我们通过文本和古代文人贤达一同领略《三一刀客·》祖国的名山大川,在优美风光中,体会文人诗情。这一站,我们一同与他们登高远眺。登高这个传统自古就有,“高”寓意着国人步步高的美好祝愿,它已经深深扎根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古人有句话说得好“登高则可远望,望远而致深思”,由此也衍生了登临这个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登临诗(展示PPT),今天我们以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为例,共同解读登临类诗歌。(二)诗歌朗读,把握诗意1、朗读《登岳阳楼(其一)》(落实常识: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2、整体感知:感情基调——悲1)从何处感受到悲情?——老木沧波无限悲(悲是全诗的“诗眼”)板书:方法一抓诗眼定基调2)再次朗读全诗的结尾句,体会情感的抒发3、梳理诗意,体会意境1)登临何处何时?——岳阳楼(洞庭之东、长江西面)黄昏(夕阳、湖山欲暮时)秋天(风霜)2)目见何景何物?——帘旌(近景)夕阳(远景)老木沧波3)生发何感何思?——吴蜀横分地(联想到三国吴蜀在此争夺荆州,驻扎岳阳,此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年多难(漂泊多难的三年,联系到自己的经历)补充:凭危——危是高处,高楼的意思,《山市》“惟危楼一座”感:无限悲板书:方法二理诗意悟诗情4)这些内容和诗歌抒发的悲情有什么样的联系?A、时间、地点——触动——悲情B、景物(环境)——烘托——悲情(帘旌不动夕阳迟渲染了冷清的氛围)C、联想——诱发——悲情(万里远游,三年磨难)D、意象——表现——悲情(风霜:双关;老木:作者自喻)板书:方法三抓意象品意境5)探究主旨:为什么生如此之思?——知人论世指导:可以从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所见、所思中寻找线索知人:陈以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经历了靖康之参考资料,少熬夜!难,北宋灭亡)从万里来游(从北方逃难来到南方)三年多难(历经丧乱)论世:北宋灭亡,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国家内忧外患,岌岌可危结论——作者抒发的是国家灭亡的悲愤,自身经历的感伤板书:方法四思背景探主旨4、拓展运用这种历经国破家亡的悲愤和我们之前接触过的哪些作品有相似之处?——杜甫《春望》这种沉郁顿挫的风格和心系家国的精神是两位诗人共同的追求。也表现出陈以义对杜甫诗风的学习。学生根据登临诗的阅读方法,自学杜甫《登楼》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登临何处何时——岳阳楼2)目见何景何物——洞庭湖的浩大吞吐日月(浩大壮阔的气势)生发何感何思——思:国家内忧外患(国)感:悲(涕泗流)自己年老多病,亲人音讯全无(己)3)为何生发此感?——知人论世:杜甫,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唐代,经历过安史之乱后,由盛及衰,国力下降,内忧外患4)主旨: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自己身世际遇的感伤,对亲人的思念5)比较两首诗歌主旨上的异同6、探究登临的文化内涵为什么生发此感?——沈约“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孔子家语“登高望下,使人心悲。”1)登高为了排遣抑郁的心情;2)登高吊古(《登幽州台歌》);3)重阳节登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登高抒壮志(如《望岳》)5、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按照今天学习的方法,归纳已学过的登高的作品的主旨《观沧海》、《望岳》、《黄鹤楼》、《登飞来峰》八、板书设计:何时何处——岳阳楼秋天黄昏(触动)——悲何景何物——帘旌不动夕阳迟(烘托)——悲何感何思——万里磨难(诱发)——悲老木沧波(表达)——悲参考资料,少熬夜!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第二篇】三位目标知识与技能:把握“缘景明情”的赏析手法,提高学生赏析写景诗歌的能力,了解相关诗歌的文学知识,把握诗人景物描写蕴含的情感。过程与方法:介绍概念,根据诗歌赏析“诵读——理解——分析”的程序,学习“缘景明情”的赏析手法。纵横比较方式巩固练习。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学习是人的爱国情怀,消减学生赏析写景诗歌的畏难情绪。教学重点以“缘景明情”法赏析例文中的情、景。教学难点通过同一诗人同类作品,不同诗人同类作品的纵横比较,巩固练习,并增进对诗人品质的感知。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一、概念解读1、什么是“缘景明情”?2、诗词中的情景关系是怎样变现的?二、方法指津1、指导方法:抓住“景物——形象——情感”2、师生共同完成例文《登岳阳楼》的赏析步骤:a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生反复读诗,说自己读诗轻重缓急的认识,互相交流。教师根据虚实结合手法指导诵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b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根据今夕对照的内容,探究原因,了解作者经历和写作背景。学生谈诗歌中作者情感的根源。c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小组活动,完成问题:找写景诗句,归纳景物特点,人物形象,想象诗人形象,分析情感。三、迁移训练小组活动,纵横比较杜甫《登高》孟浩然《观洞庭湖》,完成表格回答问题。四、考情透视:考诗歌鉴赏出题趋势与真题解析小结作业用“缘景明情”的手法,对比分析《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旅夜书怀》。背诵《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后记附表格:结合诗人经历、背景比较分析下面两首诗与《登岳阳楼》写景抒情方面的异同。诗歌《登岳阳楼》杜甫《登高》参考资料,少熬夜!杜甫《临洞庭》孟浩然写景诗句场景特征诗人形象诗人情感1、你们小组研究的诗中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2、这首诗歌怎样表现情景关系的?3、这首诗与课文写景抒情比较有何异同?你们有什么结论?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第三篇】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歌的感情。2.学习本诗,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学习重点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学习难点缘景明情。课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1.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2.写洞庭湖的佳句:(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2.比较阅读,深入了解杜诗的意境和创作风格。预习案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天崩地坼拆迁乾坤弃笔从戎气(器)宇轩昂轩窗涕泗横流2.根据注解,理解诗歌大意。学习过程一、有感情地朗读。二、合作探究(缘景明情):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心情是怎样的?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2.赏析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①借助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将作者所表现的画面描绘出来。②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参考资料,少熬夜!③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作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3.诗歌颈联和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认为诗歌从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吗?请简述理由。知识小结常见的用来概括意境特点的词语:意境是由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组合成的场景,是耐人寻味的诗歌艺术境界。要准确掌握意境,我们只有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表述常见的意境的词语有: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等。三、拓展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1.对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将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作比较,说说它们同是抒发登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四、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1.人教版选修《登岳阳楼》优秀教案2.高二选修《兴贤》教案汇编3.高二选修《陆文学自传》教案设计4.高二选修《兴贤》教案两篇5.高二选修《陶庵梦忆序》精品教案6.高二选修《项羽之死》精品教案7.高二选修《为世界工作》优秀教案8.高二选修《有教无类》优质教案9.高二选修《与尹师鲁第一书》优秀教案10.高二选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优秀教案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第四篇】教学目标1、背诵本诗。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参考资料,少熬夜!4、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复习导入让学生齐背《登高》,问: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二、诵读、整体感知(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朗读的节奏及重音处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
本文标题: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392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