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应用
1浅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xxxxxxx分公司xxxx(2003年8月)前言遵循着事物一贯的发展规律,我国的安全管理经理了体制上的行政手段到法律手段、思想上的忽视到重视、行动上的被动到主动、形式上的传统到系统这样一个不断向合理、科学方向发展的过程。很长一段时期,安全管理处于一种就事论事很被动的状态。2001年《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的出台,2002年我国第一部专业法律《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安全管理工作将摆脱被动局面逐步走上系统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随着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前片面强调结果,只要没有安全事故发生就万事大吉,现在人们意识到安全管理应该重视的是过程,过程控制才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质量管理的目标主要是消除事故隐患(危险因素),保证人身健康、安全,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经过专家们不断调查研究,发现所有危险因素虽然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但通过现象找本质,产生危险因素的根本原因却只有两点:一是能量和有害物质的存在,二是能量、有害物质的失控,前者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安全消除的,只能进行约束和控制。只要进行施工生产,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例如:容易发生危险的能量主要有高处作业时的势能,使用机械设备时的动能,带电导体上的电能,各类声能、光能、辐射能等,有害物质主要包括防腐做业时油漆中含的苯,采用四氯化碳、二氯乙烷、三氯乙烯进行管道脱脂作业时产生的有害物质,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窒息性气体等。后者虽然也存在随机性但可以通过过程控制消除和减少产生危险的条件。失控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三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势如何加强过程控制消除和减少危险因素呢?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下简称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具有的六大特点2充分反映了这一管理体系的优势所在。第一点,实现了系统化管理。体系内存在两个系统:一个是自上而下的运行系统,另一个是监控系统。通过这两个系统来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第二点,运用了先进的管理模式。体系运用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该模式是由查理斯·德明首次提出的,因此又叫德明模型。这一模式的先进性就在于为组织建立了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框架。第三点,实现了持续改进的目的。体系管理通过分析关键作业过程、识别危险、评价风险、制定作业标准以及根据这些标准来衡量管理绩效,进一步采取纠正措施,然后付诸实施,从而逐步完善体系,强化体系功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第四点,实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体系管理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充分体现了我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本企业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针对评价后确定的重大风险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对各种预知的风险做到事前控制,实现了预防为主的目的,对各种潜在的事故制定应急准备程序和救援预案。第五点,实现了全过程控制。对于容易产生事故隐患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两大类危险因素大多数都发生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控制整个生产活动过程的危险因素,必须加强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体系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进行人员培训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自觉地遵守安全法律法规,达到了消除和减少危险因素地目的。第六点,具有很强地兼容性。安全管理体系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一样都是开放式体系,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三者之间有很强地兼容性,企业很容易在建立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地基础上引进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全面管理体系”,这也是今后企业管理地发展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管理体系所具有的这些优势将越来越多的被广大组织和企业所了解,许多生产经营管理者都认为:如果组织严格按体系要求运行,就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安全管理体系推广的时间还不算太长,导致有些通过了安全体系认证的企业也未能杜绝伤亡事故的发生。结合有关企业体系实际运行的情况,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在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偏差和欠缺:3一、对危险识别与风险评价不彻底危险源辩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是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在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很容易犯不彻底的毛病,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方面是辨识不全面。主要原因是排查不全面仔细,不能覆盖企业生产、生活服务活动的全部内容,危险根源未排查出来。比如成套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石油化工装置安装完毕后整体投产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组织活动发生的事故,生活卫生发生的疾病等。第二方面是更新不及时。有的企业在建立体系之后就没有更新过危险源清单,导致新的危险因素被遗漏,造成一种失控状态。第三方面评价结果不真实。企业风险评价一般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比较简单,容易在企业内部实行,但有些企业选择组成评价小组的人员由于知识面窄,不懂工艺流程,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评价结果失真。要克服这些;只要认真理解分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中4.3.1条款的涵义,针对本企业的各项活动选择各方面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此项工作,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归纳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和步骤,主要包括五步:第一步,建立组织机构。挑选熟悉作业条件、生产经验丰富、判断力强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第二步,进行危险源调查登记辨识。为了做到危险源清单不重不漏,最好先进行分工,一般按厂址布局、生产设备装置、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有害作业部位、劳动保护、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几方面分工。评价小组指定各部门分析其存在的危险,进行登记列表,形成危险源调查登记表报评价小组。第三步,进行风险评价。评价小组收集调查登记表进行汇总整理编制风险评价表,统一进行分析评价。分析时要防止遗漏,特别要关注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因素,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时的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因素。第四步,确定重大风险。重大风险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而且不同的行业、部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范围。企业通过风险评价确定重大风险时一定要结合国家有关标准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确定后编制成重大风险清单,经体系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布。第五步,进行更新识别,体系运行过程中每年都要对企业内所有危险因素进行重新识别,若发现新的危险源和重大风险必须及时更新另行发布,确保体系运行的有效性。4二、安全防护和安全技术措施费用不能保证企业建立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是持续改进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而持续改进最好的体现反映在每年不断更新的目标指标上。体系管理的实质就是目标管理。随着目标指标的不断提高,企业才能达到整体水平的不断改进。企业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是管理方案。管理方案实际上就是目标指标的实施计划,其中也包括实施的经费保证。虽然标准4.3.4条款中明确要求了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要具备人、财、物方面的支持条件,但是在体系运行过程中经费问题大多不能保证或者避而不谈,特别像建筑、煤矿等高危险行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无科学根据地削减安全防护和安全技术措施费用,致使预防措施不到位、劳动保护不到位、管理方案落实不到位。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以建筑企业为例,结合当前建筑市场种种现状和建筑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分析,目前安全防护和安全技术措施费用不能保证的主要根源:根源一,建筑市场低价中标的现状。由于建设单位一味的追求低价,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中标不得不降低报价,企业不约而同的将报价中安全技术措施费和管理费削减了。工程中标后,自然这项“额外”开支就无从弥补了,只好将就。根源二,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不切实际的结果。我们并不是反对加强成本控制,只是想说明以下许多人对成本管理的理解存在偏差。大家都知道:成本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但是该投入的必须投入。试想,如果一个工程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得不接受各种处罚和赔偿时,还谈何节流、节支呢?根源三,领导思想观念的问题。许多建筑企业的主要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存在“两面性”,一面口头上大谈重视安全工作,一面行动上却舍不得投入,存在侥幸心理。笔者认为企业建立安全投入保证制度包括法律依据、组织基础、申领程序、监督措施等几方面。首先是建议国家立法明文规定安全投入应列入生产经营成本,并且重新明确安全投入的标准及追究不执行企业的刑事责任。这样奠定安全投入保证制度的法律基础。其次是建议企业建立安全防护和安全技术措施费用专项基金,奠定保证制度的物质基础。最后是建议基金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制定相关的申请、审批、领用程序和监督措施,奠定保证制度的组织基础。安全投入保证制度并不是脱离于体系管理之外的,而是作为一项管理制度写进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中,纳入整个体系运行的,保证安全防护和安全技术措施的投入。5三、安全教育存在形式主义、缺少绩效考核目前,安全教育工作存在形式主义现象,特别是在安全上岗教育方面,许多企业没有真正做到从提高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目标出发,对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虽然也进行了上岗教育,但没有实事求是地进行绩效的考核,造成现在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4.4.2条款强调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员工进行培训。但在体系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还是按照传统的内容进行教育,而忽视了一些十分重要的内容:其一,忽略了对员工进行有关企业及员工的安全职责、安全政策、体系要求的教育。其二,忽略了全面的安全意识宣传。其三,忽略了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培训。现代企业注重人性化管理,什么事都讲究以人为本,其实安全教育工作更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在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后这种观念尤显突出,这就是意味着现在的安全教育应该讲究因材施教,不能再填鸭式教育了,而要采取一些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联谊会、知识竞赛、座谈会、典型案例分析、警示牌等加强全面的安全意识宣传,从根本上改变每位员工的安全观念。企业在进行“三级教育”的时候可以将有关企业及员工的安全职责、安全政策、体系要求等内容加进去。在岗位培训方面可以根据岗位的不同需要,不同层次的管理、技术、操作人员要求的知识、技能不同,确定人员培训的内容,并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训完后一定要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考核。例如对管理体系的内审人员应进行有关审核的培训,确保审核过程能够真实客观,能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对特殊工种的安全教育则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安全操作培训,及时更新安全技术,确保持证上岗。四、安全管理人员的“四不够”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4.4.6运行控制中提到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或降低危险,企业要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包括人力的配置。我们认为也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因为安全管理人员是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执行者,没有我们努力工作恐怕体系就没法正常运转了。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存在“四不够”现象,这也是阻碍安全生产工作发展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是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够。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各种建设项目层出不穷,对安全管理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企业来不及培训,只好一个人身兼数职,一个安全员管两个项目变成很“正常”的事了,6其实这对项目安全管理是极为不利的,安全员心有余而力不足,顾此失彼。其次是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够。现在企业里的额安全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他们大都是老工人出身,文化水平较低,年龄偏大,思想保守,不懂电脑,文字水平不高,口头表达能力有限,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现代化的发展了,这个矛盾在体系管理过程中显得尤其突出。再次是安全管理人员权利不够。这一点与安全工作得不到重视不无关系,许多人都认为安全工作又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无足轻重。这就造成现在安全管理人员的地位普遍低下,说话没人听,管理起来力不从心,致使很多安全隐患迟迟不能整改,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最后
本文标题:浅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49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