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环境安全·绿色化学·循环经济
1环境安全·绿色化学·循环经济曾北危(湖南省环保局)2006年10月13日摘要:从发展战略角度,概述了环境安全,绿色化学、循环经济的有关理念和内涵,扼要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与面临的挑战,指出了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物价、就业之间的矛盾,提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两大制约因素;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实施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明智选择。关键词:人类安全,环境安全,环境保护,绿色化学,循环经济。2一、人类安全与环境保护1、人类安全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正式确定“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战略与共识。199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人类发展报告》正式列出人类安全的七大要素:经济安全(基本收入有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粮食供应充足)、健康安全(相对免于疾病和传染)、环境安全(可获得清洁空气和水源及未退化耕地)、人身安全(免遭人身暴力和恐怖威胁)、共同安全(文化特性安全)、政治安全(基本人权和自由得到保障)。人类安全体现了可人为本的理念,表征了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特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自然需要基本上是生物学的需要;社会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是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马克思认为:人有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A.H.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表现为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免除恐惧和焦虑等。2、环境安全与环境保护人类安全的七大要素中,环境安全是重要的基本要素,它是其他安全的必要前提条件和基础。为了确保环境安全,需要3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环境安全的内涵有:(1)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切条件与因素的综合总和。如果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则环境安全受到威胁和危害,势必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根本上危害或侵蚀人类社会存在与进步。(2)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甚至退化,会直接到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造成威胁或危害,如环境质量低劣、自然资源衰减甚至枯竭、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退化,会从根本上削减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甚至导致崩溃和瓦解。(3)环境污染和破坏,可导致臭氧层破坏、气候变化、酸沉降、沙漠化、水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衰减等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环境问题,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存、生活安全,引发和出现生态难民,引起社会不宁和国家动荡。环境安全的主要特点可归纳为:(1)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性与全局性:(2)生态环境的有限性和稀贵性;(3)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的泛公共性和普通性及外部性;(4)生态环境破坏的不可逆性和难修复性;(5)生态环境恢复的长难性、复杂性、难以替代性;(6)生态环境信息表征的滞后性,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7)生态环境安全的区域性和全球性;4(8)生态环境危机的后世(代)性和深远性。自古以来,希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小康和谐,国泰民安。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可直接或间接关系着人类安全和国家的安危,决非小事。环境安全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要素与核心内容。环境安全不同于传统国家安全和国家硬实力中的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而是一种新安全问题,是属于软实力范畴,是所谓“非传统安全”。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发展导致了“非传统安全”概念的产生,并日益重视软实力的内涵与作用。生态环境、社会结构、人文精神、教育水平、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都属于软实力范畴。生态环境是普世价值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价值取向与伦理道德的重要标志。3、环境问题是世界问题复合体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问题表征出是一个多层面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的关节点,是“世界问题复合体”。环境问题实质上是人口与资源问题。而人口、资源、环境又主要是通过生产、消费和分配环境进行联系,因此环境问题又是经济问题。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同时如何实现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关系到全社会的整体发展以及后代人的利益。因之,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会引起人类生活方式与人生价值的变化,影响人的认识理念、道德伦理、哲学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社会人文等诸多方面,反映为文化问题。环境问题要求以可持5续发展理论来指导社会实践,强调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它又成了政治问题。全球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与边界条件性引起国际冲突发生的必然性,为控制更多由资源环境,各国在各方面进行着错综复杂的博弈,环境问题又是国际问题。为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创新人类社会文化价值观,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调整和协调社会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还必须改革宏观政治决策的机制,要积极革新传统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将这一系列的变革融合到一个统一的发展观框架中,需要进行全球性的综合的环境革命,从而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世界各国开始全面提出“环境友好”的理念。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本,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形态。二、化学和化工的安全性1、化学与化学物的安全性人类安全中化学物质是一重大因素。自古以来,化学知识和化学物质的使用是利弊共存,祸福相依。像其他科学技术一样,化学也是柄双刀剑。化学物的危险性主要有:(1)生理和生态素性。对人体健康和对动植物的毒性作用和腐蚀性危害。6(2)火灾爆炸的危险性。活性化学物质的火灾爆炸性风俗(易燃性、可燃性、可爆性)。2、化学物质的种类与生产量剧增带来的风险经济全球化的当代世界,人类财富的50%左右来源于化学品及其相关物品,化学品丰富了人类物质文明与世界财富。CA资源表明,全世界已登记的化学物质在近100年内至少单品种增加500倍,甚至1000倍以上。CA在1880年登记的化学品种类数1.2万种,1978年达500万种,1990年700万种。20世纪90年代,CA登记的新化产品种每周以6000~7000种的速度增加,大约每天新增约千种,年新登记化学品约30~40多万种。而且大多数新化合物在自然界中从未发现过,多半是人为合成的新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环境会造成各种风险。化学品的滥用和不加限制地生产,势必使一些有毒化学品大量进入环境,酿成大患,危及全球生态环境。当代全球环境污染主要是化学污染所引起。3、化学品的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价是件大事、难事据OECD称,全球每年合成化学物质与合成材料的工业生产量超过3亿吨,进入市场的合成化学物质种类超过10万种,并且还在不断增加。当代世界,有多少种类和多少数量的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其中有多少物质有毒?对生态环境和对人类有多大危害?这是个难以确切回答的问题。1973年美国职业卫生研究所列出的有毒物质有25043种,7当时估计至少有9.6万种化学物质进入环境。1/3个世纪过去了,化学物质的种类、数量和其排放量仍呈增长趋势,某些化学物排出量有所控制和减少,但总形势不容乐观。仅美国化学工业每年排放约30亿吨化学废物(其中含500万吨化学品)进入环境,其中60%进入大气,10%进入土壤,10%进入地表水,20%进入地下。其化工产业的污染控制费用约1500~2000亿美元。化学品的全面科学评估并非易事。这需要对化学物质进行理化测试和生态毒性毒理实验,开展必要的生物活性试验。平均每种化学物质急性毒性测试费约2500~4500万美元,双周吸入毒性试验费100~150万美元,2年饮食毒性测试费300~4500万美元。如若再考虑三致:环境激素毒性,遗传基因毒性研究的高昂费用,则每个化学物质的评价测试和实验研究费不低于1亿美元。除财力之外,当前人力也不适应,即使把全世界现有的动物毒性毒理试验能力全部动员,要评估现有的环境污染物也要花80~100年以上的功夫和时光。何况化学污染物在逐日增加。化学污染引起的风险有:A、损伤神经系统,引发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病及各种中枢神经疾病激增,杀虫剂汽车废气、各种有机物,汞多是病因;B、癌症增多,WHO报导20世纪50年代全球癌症约500万人,90年代上升到700万人,化学污染在体内代谢中产生大量自由基,袭击DNA,免疫功能下降,癌症诱发产生;C、引发过敏性鼻炎,汽车尾气,油漆、各种溶剂8是罪因,美国上班人群中有1270万人患鼻炎;D、环境激素效应,引起内分泌干扰,导致儿童发育异常,造成心理生理障碍和智力低下;E、提高双胞胎出生率,如英国近几十年来双胞胎出去率上升了20%,化学污染导致胚胎非正常分裂,可出现发育不良或先天性疾病。在欧洲污染区双胞胎出生率的概率大大提高(2.6倍或以上)。4、防治化学风险的要点(1)信息传播与理念意识。危害性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影响复杂,表征纷呈,规律各异,归趋模糊,现象异化,污染复合,因果多样,评价困难。其中不确定因素很多潜在风险的变异很大。世纪之交,CA登记的化学品已超过1千万种,进入市场和现实生活的不少于30~40万种,年耗用总量在数亿吨以上。面对复杂错综的局势,需要从化学品登记入手,分类归纳整理,将各种化学品的理化特征,生态环境行为、迁移转化归趋、生态毒理毒性、降解转化规律、浓缩高集效应,环境激素影响、遗传素性等资料数据汇集。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分门别类和归纳分级,表述成清晰明了的科学资料,予以传播,使社会公众理解认识其正反两面的双重效应。避免信息不完全而导致公众行为的“逆向选择”,而酿成大患。(2)筛选出优先监控的危险性化学物难降解,可生物高集(亲脂性)高素性污染物;9明显生态和生理毒性或三致作用之化学物质。干扰内分泌作用的化学物质;遗传毒性之化学物质。(3)从国家和全球角度对各类不同的危险性化学物实行全方位监管水环境中优先监控污染物(如1976年美国公布129种,1980年德国公布120种等)保护臭氧层要求监控、淘汰、禁止生产和使用的化学物质。《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5年3月),《蒙特利尔认定书》(1987年9月16日),要求淘汰和禁用氟里昂)(CFCS)、哈龙(Halons)、甲基溴等消耗臭氧化物(ODS)。气候变化有关的温空气体(CO2、CH4、N2O、CFCS、Halons)。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以及随后的《京都议定书》要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并认定削减期限与数量,实施全球总量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21世纪初始提出并签署(127个国家)《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2001年5月23日)第一批监控和禁用的有3类12种POP3:A、杀虫剂类、艾氏剂、狄压剂、氯丹、七氯、灭蚁灵、毒杀酚、滴滴涕、六氯苯;B、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多氯联苯(PCBS);C、化工副产品,多氯化二苯并二噁英(PCDDS)和多氯化二苯并呋喃(PCDFS)POPS有四项重要特性:A、难降解,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10B、可生物积累高集,通过食物链多级高集,对高营养等维生物造成危害性影响;C、其蒸气压很大,可以挥发,通过大气环流或流能长距离输送迁移到达遥远的偏僻地区和极地地区;D、在相应的环境浓度下可能对接触该化学物质的生物造成有毒或有害效应,特别是三致效应,内分泌干扰效应和遗传毒性以及致免疫功能减退效应。POPS的全球蒸馏效应和蚱蜢跳效应。(4)加强对化学物质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效应研究。(5)大力推进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当代化学科学和化学工程技术的重要前沿,具有明确社会需求和科学目标。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模式的更新、变革和新发展,也是本质性反思,通过批判性思维,寻求新的方向与途径。通过开展、研究、推行和实施绿色化学,以实现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生态适应,健康有益的化工过程及其无害化的产物。三、绿色化学1、绿色化学理念认识从环境观点认识,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全球上防范污染。从经济观点认识,绿色化学是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循环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本文标题:环境安全·绿色化学·循环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5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