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全市基层治理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基层治理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创新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共同缔造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我市高度重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围绕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及时明确了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村(社区)治理组织体系、健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机制、创新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建设机制等四个方面的19项试点任务。当前,部分试点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一、现状及成效(一)构建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在农村地区,培育形成“骨干党员、卫生员、技术员+河湖长、路长、警长”的“三员三长”组织细胞,推动实现关键岗位、关键节点都有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推进组建共同缔造理事会和监事会,因地制宜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矛盾调解会、道德评议会、乡贤参事会等,培育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动员农民群众“入会入队入社”,自己选会长、立村规、定民约,评好人、做好事,刹歪风、破陋习,其中“整治人情歪风,树立文明新风”案例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在城市社区,培育形成“骨干党员、网格员、卫生员+片长、警长、楼栋长”的“三员三长”组织细胞,让群众心声通过网格得以反映、矛盾纠纷通过网格得以化解、安全隐患通过网格得以消除。健全社会组织服务体系,成立小区共同缔造理事会(自管会)、小区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组建文体活动、文明创建、平安守护、邻里守望、应急突击等志愿服务团队,完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推行街(巷)长制,建立“街长(市领导)+副街长(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市民)+巷长(市民)”的组织模式,由31名市领导担任街长,30名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副街长,包联城区29条主次干道,发动组织2000余名市民担任巷长、楼栋长,通过议事协商解决一批城市治理重难点问题。(二)设立红色业委会大党委。围绕实施“红色物业”暖心工程,在市级层面设立红色业委会大党委。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大党委书记,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住房保障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大党委副书记,其他相关单位负责人担任大党委委员,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力推动物业企业、业委会及其党组织的组建,推动物业行业进行专项整治,推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联动”议事协商,整体提升城市小区物业治理能力。(三)实施“双指数”管理。推广党支部“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管理模式,配套开发掌上APP,对党支部和党员实施动态积分、评星定级。以“双指数”为抓手,激励自管党员当“主人”,做到村级重大事项党员先知晓、重大决策党员先讨论、重大活动党员先参与;发动住地党员当“家人”,包楼栋、包单元、包住户,担任小区(网格)党小组成员、楼栋党小组组长(楼栋长);引导下沉党员当“亲人”,领办实事项目、指导议事协商、参与帮办代办。(四)推行“四办”工作机制。着眼于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优化服务供给。在农村,探索“湾组党组织领办、村党组织议办、乡镇党委协办、工作专班督办”机制。在城区,探索“小区党支部领办、社区‘大党委’议办、市直单位协办、工作专班督办”机制。有效推动了一批现实问题得到就地解决,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2022年解决各类问题和微诉求1.34万个。(五)设立党内关爱资金。出台我市党内关爱资金管理办法,高规格举办党内关爱资金启动仪式,筹集资金815万元,关爱帮扶因重大疾病、重大灾害和重大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党员。该政策出台以来已资助563名困难党员,实现了以党内关爱凝聚党员力量、以党员力量汇聚基层治理力量。二、经验做法(一)探索完善群众协商议事载体。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创新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支持打造“圆桌对话会”“湾组会”“屋场夜话”等群众协商议事载体,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彭场镇大岭村先后召开18次板凳会、恳谈会,争取到在外企业家、个体工商户捐资260多万元支持乡村建设,并成立产业发展基金,帮助当地“大岭造”土特产走俏市场,还打造了“牛鼻岛”研学基地和“大拇指”志愿服务品牌,使水美大岭焕然一新。长埫口镇四合村先后召开34次“板凳会”,推动党员群众变“无职”为“有职”、变“无责”为“有责”,使得过去无人理会的杂事现在被主动要求管、争着管。(二)探索建立共同缔造积分管理办法。市一级出台共同缔造积分管理办法,指导各试点村(社区)因地制宜地将群众参与共同缔造行为纳入积分管理,让群众能用所得积分换取爱心超市的优惠服务和集体经济的超额积累分红,从而最大程度地把群众汇聚到公共事务中。干河街道满庭春社区推出“公益联盟共享超市”,吸收50多家社区爱心商户以成本价提供物资,供社区志愿者用积分兑换,这一做法将社区、居民、商户有效联结在一起,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三)探索建立联合党委机制。我市共有行政村617个,呈现数量多、小村多、空村多、选人难等“三多一难”特点。我市按照“重区域、轻区划”的理念,探索建立农村片区联合党委,打破了地域限制和单一组织壁垒,组建“片区联合党委+基层党组织+包联单位党组织+合作社党组织+N个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党建联盟,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联动共治。比如,张沟、郭河、西流河等镇黄鳝养殖产业较发达,为此组建了黄鳝产业片区党委,推动了黄鳝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还在谋划成立产业发展五大区域片区党委、流域综合治理党委,以整合各方资源,提升统筹发展能力。(四)探索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机制。坚持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人民群众共享共同缔造成果的重要内容,以市场观念去发展村集体经济,牵牢市场主体牛鼻子,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引导村民用土地、房屋、技术等入股,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共享集体经济“红利”。例如长埫口镇四合村探索“瓜瓜椒”种植模式,建立蔬菜大棚100个,实现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带动140多户群众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户的双增收。今年,我市将重点以发展“庭院经济”为抓手,推行分散生产、联合经营、规模发展、利益均沾模式,力争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五)探索建立乡村共同富裕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推动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探索实现先富带后富而后共同富裕,以利益共同体构建命运共同体。将探索重点放在土地流转、利益联结方面。当前,全市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有7.6万户,流转土地55.2万亩,64%的特色产业基地、59%的农户在产业链中受益。目前,我市正积极探索建立盘活利用农用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农房“三地一房”机制,旨在进一步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让更多农民群众从中受益。三、对策建议(一)加快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市乡镇一级普遍存在权责不对等、小马拉大车等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到基层治理成效。建议省级层面加快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扩权强镇”相关政策,因地制宜推进乡镇赋权事项差异化;探索在乡镇设立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行使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执法权。(二)加快推进合村并组,提升资源利用率。当前,行政村空心化、村级公共服务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建议省级层面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支持和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优化村级建制设置工作,稳妥推进合村并组,提升资源利用率。(三)提高村干部待遇,畅通村干部成长路径。针对村“两委”干部存在待遇低、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建议进一步畅通村(社区)干部成长路径。加大从村(社区)干部中招录公务员、选拔其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力度。结合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由省级层面出台相关政策,选拔一批优秀村(社区)干部进入乡镇事业单位。建议优化村干部养老保险补贴制度,从省级层面破题,探索将村副职干部纳入养老保险补贴范围,并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四)大力培育参与基层治理的社会组织。针对村(社区)社会组织总量不够、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等问题,建议在省级层面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并积极推动公益项目的策划实施。重点培育共同缔造理事会等参与基层治理的社会组织,持续加大对工青妇公益性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五)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培育扶持力度。目前,我市部分村集体经济基础仍然薄弱,农业产业特色不突出,产业形式单一。建议省级层面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的培育扶持力度,重点在示范社创建、农产品品牌创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构建乡村共同富裕利益联结机制打牢基础。(六)加大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扶持力度。当前,我市正积极探索以“城市大脑”为核心,推进数据平台“一网通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大力开展智慧社区、数字乡村、智慧养老等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建议省级层面加大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扶持力度,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发展、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等方面给予精准指导和政策倾斜,以数字化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进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本文标题:关于全市基层治理工作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66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