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新时代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时代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2024/X/XX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各类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迅速而广泛地进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以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反映公众诉求、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让人充满期待。一、xx区社会组织发展及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概况(一)xx区社会组织发展现状1.社会组织体系门类齐全、覆盖广泛。截至xx年底,xx区共有登记社会组织472家,其中社会团体13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38家、基金会2家,专职工作人员2584人;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105家,每万常住人口拥有社会组织50家,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平均拥有社区社会组织分别为28家、18家,居全省前列。2.孵化培育体系较为完善。xx年,成立了xx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并以此为枢纽,秉持“集聚资源,集成创新,集约服务”的理念,构建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组织服务网络,有效发挥了社会组织“以社管社”“以社育社”“以社助社”功能。目前,全区镇(街道)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全部社区建成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站,形成了覆盖广泛、统分结合、协调联动的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体系。3.社会组织发展数质并举。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30余家发展成熟、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性社会组织,涌现出了骆驼商会、镇中校友会、海天户外应急救援队、黄背包志愿者协会等一批分布在不同领域的优秀社会组织,在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社会公益、协作帮扶等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并逐步发展成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二)xx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1.汇聚各方力量,发挥桥梁纽带功能。xx区的各类社会组织立足各自的资源优势,汇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功能。如,镇中校友会自成立以来,通过联系服务镇中校友、发掘镇中校友资源,助力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区企业家协会、紧固件行业协会、骆驼商会等协会商会致力于打造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桥梁,在政策宣传、产业协作、规范秩序、维护权益等方面积极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2.立足专业优势,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随着社会治理多元化格局的逐步形成,作为新兴力量的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如,xx区海天户外应急救援队与区110、119、三防指挥中心建立信息互通机制,累计开展应急培训50余万人次。“守护雄镇”志愿服务项目已指导组建村(社区)级赈济救援队90余支,应急救援小组村(社区)100%全覆盖,在抗击台风、搜救走失人员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被列入省社会应急力量名录,成为政府赈灾救灾、应急救援力量的有效后备补充。天愿志愿者服务中心为失智老人发放定位手环并成功搜救24人次,在新冠疫情期间用无人机为封控区居民和养老机构老人运送药物。3.聚焦社会需求,发挥民生保障功能。在助老、助学、助困、助残等民生保障领域,社会组织立足于专业优势协同参与,成效显著。如,xx区新三宝服务社是宁波市首家普惠性特色养老服务机构,是集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国民体质测试中心、义工服务中心、智慧养老呼叫中心等六位一体的“养老综合体”,为区域内万老人提供融“养、学、乐、为”于一体的特色化养老服务。康馨工疗站、澥浦镇残友家园等社会组织关注残障人士的各类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康复训练、就业帮扶、技能培训、文娱康乐等服务,在满足残障人士康复需求的同时,培养服务对象的自立自理能力,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支持。4.践行公益理念,发挥社会动员功能。社会组织对于社会治理中面临的资源不足难题,具有先天的互补性。xx区一批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积极践行公益理念,不断整合志愿者队伍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村容整治、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等工作。如,九龙湖黄背包志愿者协会秉承“绿动青春,拥抱自然”理念,定期组织山林环保、治水护水、环境整治、公益宣传等主题活动,动员志愿者近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间万余小时。绿丝带环保志愿者总队、澥小美志愿服务队等社会组织,立足于公益理念,调动引导社会资源,为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各种志愿服务。二、xx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一)自身实力还比较弱1.社会组织发展结构不均衡。xx区社会组织类型还不够多样,慈善类、专业服务性的社会组织比较少,能为弱势群体、困难群众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不够多,民生领域专业型社会组织发展不够充分,还不能较好满足社会发展的个性化、精细化、专业化的需求。如,服务社区发展的社会组织中,文体类社团占比超过1/3,社区行政推动发起的社区行政类和服务类社会组织也超过1/3,真正依托社区邻里互助及参与精神建立的志愿互助型和社区治理型社会组织数量偏少。2.社会组织整体呈现“小散弱”。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加之受行政力量主导等因素影响,目前xx区社会组织普遍缺乏稳定的资源获取能力,整体呈现“小散弱”状态。资金来源方面,政府拨款仍是主要渠道,社会捐赠和基金会捐赠占比较小。人才建设方面,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匮乏,除一些经营性较强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之外,专职人员规模在3人以下的社会组织占了较大比例。社会组织吸引年轻人、高学历人才的能力不够强,具备专业素质及专业能力的人才较少,从而导致社会组织承接专业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3.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水平低。因登记管理要求,xx区绝大多数社会组织成立了理事会,少数社会组织对理事会设置重视不够,仅在章程中有论述,实际未有相应人员配置。以民办非企业单位为例,有超过四成的单位理事会成员由几个主要发起人(股东)及其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组成,重大决策也主要由机构负责人直接拍板决定,很少通过理事会集体讨论决议。社会团体理事会成员的构成则有相当部分是上级行政部门通过行政力量指派或推选。从整体上看,社会组织尚未形成真正的独立法人治理结构。(二)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保障尚未健全1.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整体设计尚待优化。长期以来,党委、政府是我国社会治理的主体,社会资源的分配也主要通过行政力量实现。另一方面,一些部门对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不愿或不敢放手让渡管理和服务空间,这使得政府职能转变难以落到实处,也压榨了社会组织的生存空间。由行政力量推动成立的社会组织,运营模式、资金来源以及内部治理结构均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大多数成为行政职能的延伸,有些甚至与党政部门合署办公,两者之间缺乏明晰的权责界限,也没有明确的委托协议,从而导致社会组织活力缺失,发展后劲不足。2.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渠道还需拓展。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自身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利益协调,因此,搭建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有效沟通平台至关重要。xx区虽然已经构建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组织服务网络,但是社会组织和政府之间还缺乏一个供需对接的综合服务平台,导致社会组织和政府的交流合作存在信息沟。一方面,政府部门无法及时掌握社会组织所能提供的社会服务项目,以及活动和项目的开展运行情况。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也难以及时跟进政策的变化、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和要求,影响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成效。3.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保障有待加强。xx年以来,xx区将社会组织发展列入全区社会治理创新重点推广项目,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逐步建立了社会组织发展政策体系,但是离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监管还存在欠缺。一是监管制度缺失。从立法层面看,除登记管理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之外,其他管理制度存在较大空白。二是监管力量薄弱。社会组织审批、管理、执法及孵化培育等职能尚未分离,缺少专职专管。三是社会监督缺位。社会组织在内部治理结构、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公开程度不够,给外部监管造成了一定障碍,公众及新闻媒体对社会组织的监督也十分有限。(三)党建引领有待加强1.党组织覆盖面还不够广。由于社会组织大多机构松散,人员兼职多、流动频繁,很多党员不接转组织关系,更有不少处于游离状态,难以纳入稳定规范的管理体系。相对近年来社会组织较快的增长速度,社会组织党建相对滞后。特别是新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没有及时跟进,限制了党组织在社会组织发展初期阶段的作用发挥。2.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不能较好发挥。部分社会组织对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因为缺乏优秀党建工作人才,加之受经费、场地、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党建活动无法扎实开展,走过场的多,或者简单照搬照套党政机关党建工作方式,导致党内活动与业务工作脱节,没有起到以党建促发展的真正作用。三、加强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一)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确保社会组织在正确的方向下发挥更大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随着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领域逐渐拓展,涉及人群不断扩大,新阶层人士不断加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显得十分关键。一是要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深化和完善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建设,设专职党务工作者,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行托底管理。新成立的社会组织,具备组建条件的应同步成立党组织。建立党建带群建机制,加快在社会组织中组建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二是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党建上下联动合力抓的工作体系。开展“双社融合”,引导社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发挥社会组织信息广、社区党建强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镇(街道)党组织与社会组织党组织场所共用、资源共享。注重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党员队伍和骨干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牢社会组织发展方向。三是在党组织引领下,统一战线工作要积极作为,进一步健全社会组织参政议政和表达诉求的机制,让社会组织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声渠道。(二)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巩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关键基础1.健全孵化培育机制。一是探索全周期成长平台。建立社会组织网络学院,开发党建统领、业务提升、意识形态等线上课程,推动社会组织自我提升。在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加大与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社会组织培育。打造社会组织服务品牌,支持镇(街道)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急难愁盼,推进“一镇(街)一品牌”建设,提高慈善类、专业性、服务类社会组织比重,培育一批服务力强、影响力大、运行规范的品牌社会组织。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把高层次社会组织人才纳入全区人才培养工程,对社会组织人才通过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资格考试和社会工作督导考核的予以奖补。2.健全政策扶持机制。一是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各职能部门要对各自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行全面梳理,有重点、分步骤地将适合社会组织承接的职能通过授权、委托等方式依法转移给有资质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承接。着力发展服务项目招投标模式,探索把成熟的公益创投项目固化为公益采购项目,将其纳入政府采购体系。转出职能和参与购买服务的业务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资质审查、标准化建设、跟踪指导和绩效评估。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制度,支持党组织健全、管理规范的社会组织优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服务项目。二是完善资金扶持机制。以政府投入为基础、社会资金投入为支撑,完成区级社区发展基金会的建立和镇(街道)社区发展基金的全覆盖工作。继续优化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免税资格认定工作,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按照规定申领公益事业捐赠票据。3.健全监管机制。一是健全治理机制。强化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的工作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建立和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
本文标题:新时代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71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