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学本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汇编4篇】
1/15学本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汇编4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学本教学心得体会【第一篇】下课铃声乍响,看着孩子们那开心的样子及意犹未尽的表情,我知道,这节课很圆满!孩子们个个学有所得了。想想自己最初的想法,真是太可笑了。初读第五单元《有趣的汉字》时,我翻阅着文本及教参,感觉这单元太简单了,学生肯定易懂,也易接受,没什么内容可讲的。但是细读细品之后,才发现如果要上好这样的课,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这看似平淡枯燥的文字,还真是不容易。如何让“死”的文字变得鲜活、灵动起来呢?我颇费了一番脑筋。于是,我把课堂拓展到了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手段搜集相关资料,自己也上网查阅大量相关材料。最满意的是在课间我利用字例说明,及时渗透了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构字基本知识。当然,孩子们最喜欢的莫过于猜字了。那些象形字一写上黑板,立刻犹如跳跃的小精灵般“活”了起来,2/15孩子们猜得不亦乐乎,竟然连下课铃声也拒绝接受,一直缠着我再猜几个呢!于是,当听到我讲汉字历史时,原本无人问津的“历史”竟然也变得热门起来。另外,在“错别字”教学时,我将学生作业、作文中的实例摆上课堂,并“煽情”地说:“每次老师让同学们习作时,大家都将改正纸、改正带放在桌子上,似乎潜意识里想要有错别字出现。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的汉字,我们怎么可以随意改动呢?”讲到此处,我悄悄扫视了一边全班同学,发现书桌上的改正带、改正纸不知何时已不见了踪影。我欣慰地笑了。当然,最得意也最热闹的莫过于各学习实践小组的成果展示了。孩子们精心设计、编排搜集、誊抄的各种有关汉字知识的资料,以各种形式向全班汇报,如猜谜语、讲笑话、朗读儿歌、手抄报展示等等,各种精彩纷呈的节目经过孩子们的精心编排,不时赢得阵阵热烈的掌声,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汉字的知识。我想: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中华汉字一定会生根、发芽!课罢,我不禁提笔,写下这教学随记,姑且叫它反思吧!学本教学心得体会【第二篇】回头看看,我似乎已经习惯了忙碌的生活,我并不觉得累,反而感到快乐,我可能已经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真谛!一二年级共11个班,虽然每天我在不同的班级讲着同样的内容,但是我不会觉得烦躁,反而有时候觉得时间太快。我3/15每节课的流程是先回顾旧知,接着讲授新知,其次练习写字,然后指导学生,最后布置作业。其实我每上一节课都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学生的接受情况,我觉得同样的内容重复讲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历练和提升!我期待着给孩子们上课,所以我每次早早的走进教室,听着孩子们的欢笑声,他们拍手叫好,说:“太好了,上书法课。”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我想我要尽力教好每个孩子!周一中午我利用午休时间,批改书法作业,进行勾画,一一给出评语,以鼓励孩子进步。再批改作业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存在占格不对的问题,字大小不一,下笔位置掌握不好,我以后上课要重点强调,日后更进一步!孩子们偶尔也会让我有些感动。那天,我在二年级一班,喊“下课”时,孩子们都不动,我很惊奇的问他们:“你们怎么了,下课了怎么不动呢?”孩子们说:“老师我们不想下课,我们还想上书法课。”听了孩子们的话,我心里十分感动,这是孩子们对我最大的认可!有时候下课了孩子们拿着本子就往前跑,在讲台旁围着我问:“老师,你看我写的好吗?”其实啊,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他们一直在进步,他们愿意去学习,期待得到老师的认可!听课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周三上午去录播室听了李梅玉老师的语文课,她也是新老师,教五年级,我想观摩学习,所以听听课。她讲的是《童年的发现》这课,过程是词语闯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发现规律、理解句子、拓展4/15延伸、随堂精练、布置作业。听课后,我觉得李老师整节课的设计思路很完整,梳理文章脉络清晰,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但是我觉得她讲课过程中没有变通性,过程有些重复单一。整体看这节课很完美,李老师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地方!周四上午听了同伴蔡飞颖老师的美术课,讲解数字画“1234”过程中,蔡老师先让学生们联想,再做出示范,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快孩子们融入到了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但是一整节课的时间把控的不好,前面讲解详细,后面时间紧张,内容讲解较粗略。总之啊,我们想要提高教学能力,要多听老师的课、同伴的课,互相评课,提出建议,多做反思,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是充实、忙碌、有意义的生活,我们每天努力向前奔跑着,不敢松懈,某时你觉得累了,停下脚步,回头看看,你进步了!学本教学心得体会【第三篇】教学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掉进惯性的圈子里,貌似千1律的识字课如何上出新意,上到学生的心里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走进课堂,翻开语文书,该进行的是火字旁和四点底相关汉字的教学。首先从一个“吃”字入手,简单聊一聊中国的饮食文化,引出教学内容。把要学习的内容抛给学生:“这节课你们想怎么学?自己看看要学习的内容,拿出一个学习方案。”5/15本以为学生“遭遇”这样的问题会茫然无措,意外的是大家很认真地研究着教材,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老师,我看了一下书,都是一个生字加一幅图,再加一个带有这个生字的句子。我想先认识认识生字,再把句子读一读。”“我想先认识那些难写的字,再记一记简单一些的字。”学生的热情似乎比以往高了不少。于是,一节识字自学课开始了。“我认识‘蒸’,我有办法记住它。一个丞相戴着草帽做烹饪。”“我在菜谱上见过‘烤’,考试的‘考’加‘火’就是烧烤的‘烤’。”“我在语文书上发现了一段资料:火字旁的字与火有关,带四点底的字有两种,一种与火有关,另一种表示动物的尾巴。”“熏人的‘熏’,臭气熏天的‘熏’是一千个黑人在做熏肉吃的意思。”“哈哈哈哈……”课堂上的惊喜就这样迸发,创意课堂震撼了我。课堂是学生们的,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主人。放手,是爱的体现;智慧的放手,是明智之举。相信走进教室的学生都拥有无限的潜能,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去成长,让他们满怀欣喜遇见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6/15学本教学心得体会【第四篇】纵观历代大师的绘画成就和绘画认识,都视素描为表述思想、情感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形式,如今它已成为视觉艺术各专业基础学习的共同需要。它不仅是视觉艺术各专业夯实基础的需要,亦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以人物头像为例,浅谈几点素描教学体会。我国现代素描奠基人之一徐悲鸿先生曾对素描的基本训练提出“新七法”,这七法十分全面地概括了画好一张素描的基本要点,即“一、位置得宜,二、比例正确,三、黑白分明,四、动态天然,五、轻重和谐,六、性格毕现,七、传神”。其中前三点是从构图、造形和色调方面提出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这三点是最重要和必须把握好的;四五两点是从审美角度提出的美学原则——自然和谐;最后两点又进一步从精神和心理学高度要求素描不仅外形画准画好,还要体现性格、传达精神。我们学习素描一般以写实为基本要求,比例正确是写实的前提,经过一定阶段的训练,把表现对象的比例画准是较容易的,但若把神态、动态画得自然、调子画得和谐生动却是不容易的,这要依靠美术修养、熟练程度及总体艺术要求。一、“形”与“型”的理解误区“形”与“型”对于绘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两方面共同组成统一的视觉画面。“形”主要指形象平面特征的准确,一个部位与另一个部位的平面位置关系,“形”准是写实绘画的基本要求,其决定了能否把模特画准画像,侧重于二7/15维的表达;“型”主要指所表现的形象的体积关系空间关系的表达,侧重于三维的表达,即所谓形体塑造。“形”与“型”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共同作用于整个画面。人物素描头像作为素描基础训练的一项主要内容,要求作画者不仅要掌握头部的基本解剖结构,理解头部的形体结构,还需把握对象的局部特征,及对形体的观察力、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等等。欲把形体画准,仔细地观察外,还需了解人头像的基本特点,头部结构最基本特点是它的左右对称性,从正面角度画模特儿很容易把握对称特点,从半侧面画模特儿由于有了透视因素的影响,在平面位置上画准对称性并不太难,但从体积上做到左右对称难度却很大。对于“形准”的要求需在各部位平面位置的准确性上严格把关,对于“型准”的要求要依赖其内部解剖结构。对于人物头像素描而言,头骨起着框架的关键作用,要在以头骨为框架的基础上,画准整个头的比例、透视、动态、斜度等,做到解剖结构与形体结构的有机结合。二、形神兼备——人物素描的最高要求。形与神是一幅优秀作品需具备的两个基本方面,形准是神备的基础,画形容易画神难。人物素描不仅要表现不同形象的特点,还须尽量深入细微地表现出个性气质、神态情绪、理想追求,表现人物的完美和谐,庄重自然,青春生命,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的不同经历,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精神面貌。作为基础或有一定功底的学生,首先要解决的是形准的问题,8/15在此基础上注意人物神态的刻画,在平时的练习中,注意人物内在性格和情绪的刻画,并不是必须在技巧提高之后才去追求。多留意眉、眼、嘴的情绪变化的表现,在模特神情最为自然、生动的时刻来表现,较容易使画面形象具有生气。三、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关系整体的艺术形象是一切艺术门类创作中的最高追求。马蒂斯说:“没有整体的形,细节画得再好、再出色也毫无价值。”“整体”有两层含义,一是画面效果的整体性,二是整个作画的步骤的整体性。一张画的整体视觉效果,是评价这张画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从整体出发进行观察体验,才能把握住物象大的形态、气质,局部,孤立的不顾整体的观察习惯,只能是因小失大,支离破碎。观察时的整体意识,不仅是视觉习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审美要求问题。作画过程应是整体观察整体刻画整体进行,做到整体着眼局部落笔。正确有效的观察应以做画时的整体意识,具体刻画时的比较分析意识,对物象特征的关注意识同时展开,有的同学在作画时不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全面推进,而是急于求成,急着出局部效果,在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下一味死抠局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常常是某一部分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的,因而造成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解决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主要靠比较的方法,比较色调的深浅,比较形体比例的长短、宽窄、大9/15小、斜度,比较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等等。根据这些比较画出来的形象,才能形象的表现出客观对象的本质面貌。整体也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要重视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体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在学习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点。分析比较是处理物体与物体之间,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物体自身内部不同部分之间关系的基本思维方式。这样的比较分析能使观察、刻画不陷于孤立、片面、狭隘,它是作画时整体意识在局部深入时的反映。在观察时,写生对象中形状,结构,体面,比例,明暗,空间,质地等绘画因素都是比较分析的对象和内容,这种比较分析意识必需贯穿于作画全过程。整体—局部—整体的反复过程是绘画实践的必然过程。二者互为依托,不可偏废;很好的把握整体,需要一个人的胸怀与气度,一双未受过专业训练的眼睛总容易在局部之间停留,注意力往往迷失在一些细枝末节当中。深入刻画时的分析比较意识是使局部刻画服从画面整体要求的根本保证。有些细节因画面整体需要而自生自灭,它同样完成了它所担负的或主或次的任务;一个细节都不应在整体中占据其他细节的位置,所有的细节应在整体中含而不露,显示其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意味。四、再现与表现——两种基本的绘画形式素描的再现性是指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忠实地再现客观对10/15象的形体特征,真实客观地揭示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素描的表现性是指以画者的主观感受为依据,运用夸张和变形等手法,强调对象形体中的情感因素,强烈表现作者对对象的体验和评判,表现性是素描学习的最
本文标题:学本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818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