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对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关于对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得到关注与重视,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农业是一种以技术为主体的农业,随着相关科学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从农业种植生产、加工处理、物流运输到电商销售等全生命周期均采用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技术,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稳定性,因而发展智慧农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一)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可以为农业提供实时的气象、土壤、作物等信息。利用这些数据分析,能够做到远程操控,推动农业的智能化生产,保证生产管理的质量,同时,在农产品运输流通及产销预测等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以下为主要应用方面:其一,加强灾害预警。对历年来发生的农业灾害数据进行分析,准确总结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及时感知地方的气候变化,对农作物进行灾害预警,帮助农民提前做好应对举措,提高农业的防灾能力。其二,使农业生产管理科学有效化。利用大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等功能,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展开分析,明确土壤肥力状况、空气的温度与湿度状况等生产条件,并将信息分析结果应用于智能化系统中,准确判断施肥时间、除虫时间等,利用自动化设备施作,使农业生产过程愈加精细化、高效化和科学化,实现智能化的管理目标。其三,加强病虫害防治能力。通过应用物联网设备,采集监测点的数据信息,发挥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优势,对监测点数据准确实时分析,及时有效预警,加强对病虫害的防范作用,保护农作物健康、茁壮生长,有效减免经济损失。其四,对农产品的产销信息预测。科学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产品现有产销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结果进行科学预测,以调节农产品生产,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供需发展动态,采取指向性措施,最大程度上避免因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经济损失。其五,能够建立科学有效的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通过构建质量追溯机制,对农产品生产、贮藏、运输等环节,都能实现严格的管理,在农产品的信息追溯、信息查询和信息跟踪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总之,农业大数据在中国的现阶段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数据安全、数据标准化、数据共享等。未来,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农业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创新,使农业大数据为农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二)机器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可以助力农业自动化作业,如自动灌溉、自动植保和自动收割等,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农业机器人开发商引入了AI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更人性化、更精准的自动化农业。自动灌溉设备是目前应用较广、较为常见的自动化机器设备。通过传感器探测土壤中水分含量,根据作物需水量的不同及吸水速度的不同[3],控制灌溉系统进行针对性运作,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自动化灌溉。不仅能够节约人力成本,还可以确保精准灌溉,避免水资源浪费,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植保无人机的喷洒模式,能够有效节约农药使用量和用水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资源成本。此外,在应用中发现,植保无人机还具有折旧率低、油耗量较小、便于维护等特点[4],因此将其投入到智慧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极大地减少作业成本。在应用效率方面,农业植保无人机喷洒飞行速度、喷洒装置宽度以及作业宽度等自身特点,使得规模化作业效率比常规喷洒高出许多。更重要的是,自动化飞行的导航作业能够最大化减少操作人员接触农药的时间,从而能够减少农药施作对农民的身体伤害,提高安全系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与先进的监控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相融合,对收割机的工作状态进行动态监测,提高了收割作业的工作效率。此外,通过传感器装置自动识别生物体征,能够避免误伤施作农民,保障收割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提高工作质量。(三)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产品电商平台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农产品销售渠道。随着智慧物流的迅速发展,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建设也愈发成熟,农村电商在网络的作用下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当下,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广泛,农业商品品类齐全、特色鲜明,且随着信息环境的日趋完善,人们的网购体验也愈来愈好,由此可以看出农产品电商服务业务的进步和发展。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者可直接将家乡的特产信息提供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此外,电商平台还提供了物流、支付等一系列配套服务,降低了农民的销售成本。当前,农产品电商数字化转型明显加速,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诸如综合性电商、垂直性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体验性电商、产业互联网电商等发展迅速,各种配送供应链、支付结算方式和网络金融等农产品电商体系创新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二、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农业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其生产力转化效率却很低。主要是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支持智能化技术的落地实施。在道路建设方面,一些农村道路狭窄、地势崎岖不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在基础信息设备方面,由于农业生产设备陈旧且更新不及时、质量水平低等问题,也会导致智能机器落地困难。智慧农业建设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而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所引起的直接问题就是信息化改造的成本太高,一些农村地区并不具备足够条件引入智能技术发展农业。与此同时,农村地区机器设备智能化程度低。目前很多农村农业耕作设备相对落后,仍然采取以往的耕作方式。除了我国耕地类型复杂多样,如数量不少且较为分散的农田、坡地、梯田等,使得大型自动化机械难以应用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基础设施缺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这也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短板。(二)专业型人才短缺我国农业的发展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且格局分散,在智慧农业上的发展尤其不成熟,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应用新兴技术的水平及对智能化的理解能力普遍偏低,高学历人才在农业领域严重匮乏。智慧农业是多行业、多技术融合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在智慧农业建设中,对人才素质、专业领域、设备、信息等均有较高要求,需要既具有智能化高科技的基本技术,又掌握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知识的综合性专业人才。而在我国,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起来需要大量时间以及资金投入,此类人才在总量上远远不足。此外,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出于对高待遇、高收入的考虑,通常优先选择在大城市就业,而农村地区教育与医疗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备,无法吸引到相关人才回乡就业,从而导致缺乏应用智能化技术发展智慧农业的专业型人才。(三)农民智能化意识较差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留守人口基本上以老年人、儿童、妇女为主,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且由于互联网普及率不高,农民智能化接受度低,导致其思维模式有较大局限,农业生产模式落后,智慧农业应用的内生动力严重缺乏[6],使得新兴技术推广难度提升。一方面,许多农民意识停留在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这一观念,对新型App和技术还不够了解,对新鲜事物接触能力较弱。因此,一些农户对新技术的引进存在不理解和排斥的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的学习能力不足,知识储备薄弱,所以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的困难及成本预算太大,这无疑严重阻碍了智能化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三、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基础生产设备方面,加大农业生产设备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逐渐解决大型农业设备相对缺乏的问题。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更好地推动新型农业技术成果的投入使用,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资源整合、合理规划、责任落实与监督等方面逐步实现,按照地方特色建设并展示高标准农田,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并使各种农机具更好地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在物流运输方面,政府的交通建设项目应该向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倾斜,优化农村路网结构,以此来改善物流运输环境。优化物流体系能够有效减少偏远地区购买农业工具和运输农产品的成本,使农机具批量购买更加便捷,也能够为农产品及时运输到消费者所在地提供便利。同时,促进农村个体户与消费者的沟通,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供需不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了交通运输问题,才能为电子商务产业的普及与发展打下基础。在农产品销售方面,为了让购买者更好地获取农产品生产、销售等相关信息,还要加快推进互联网设施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不断完善信息农业基础设施。同时建立快递服务网络体系,逐步构建起县、镇、村三级快递配送服务网络,为农村个体经营户提供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纽带。为了更好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联合各大电商平台,构建三级电商服务中心,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构建起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农村电商模式。(二)加强政策与资金支持首先,要完善支持农业的法律法规,制定系统性的发展规划,以明确我国的发展战略,并对目前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设计。依托于整体的惠农策略,各地才能以此为依据,落实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从而对目前的农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各级地方政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策施策。在政策落地过程中,积极将上级政策方案贯穿落实的同时,要适时而变,及时调整方案以适应当地的具体情况。政府应建立多方协调机制,发挥其整合资源与统筹各方的作用,满足智慧农业发展的需要。智慧农业的发展依赖于互联网、数据共享平台及人工智能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地方政府应积极建设所需基础设施,同时完善人才引入政策,科学整合当地人力、物力资源。其次,制定相应的智慧农业财政补助政策。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建设智慧农业的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支持,有了充足的资金才能加快智慧农业的发展。可以通过政府引导以获取企业支持,实现企业与农民共赢[9]。在一些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地区,由于智慧农业的前期基础建设投资较大,工程建设规模与力度较大,而资金相对短缺,故可以通过集中购买农机等机械的方式,提高农民对发展智慧农业的热情。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中提到,“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关乎粮食安全问题。农业是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人民富足生活提供基础保障。在“十四五”规划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探索实施智慧农业专项重点规划,充分发挥重点农业项目的示范作用,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地方发展的智慧农业推广模式。(三)加强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引导农业院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把“三农”情怀融入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培养相关学校学生学农的志向,使学生立志做“懂农业、进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业人才;为及时适应日新月异的农村变化,应提高学生学农意志力,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坚持不懈地学习专业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担当、攻坚克难,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增强学生服务“三农”的真实本领,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努力掌握智慧农业发展的先进技术,为“三农”大业奉献自我。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对接行业岗位需要,进行职业教育改革,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优化课程内容。及时把农业的新技术、新知识融入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需要把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培养能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与传统农业知识相融合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地方应健全人才引进政策,落实对应高薪资待遇,从而吸引相关的专家学者、高校毕业生等高学历人才回到农村,发展智慧农业。同时,加强农业院校与产业间的无缝衔接,利用高校的科学研究性质,定期为一线工作的农民提供基础性的技术培训。不仅要促进乡村人才的引入,而且要引导现有的传统农民进行科学种植,同时鼓励其主动创新,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带动相关企业加入到现代农业发展队伍中,为智慧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四)重视基层组织的作用社区及村支部在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可以密切联系群众的组织,基层组织在农村或城市社区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可
本文标题:关于对智慧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876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