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前滚翻教案【实用4篇】
前滚翻教案【实用4篇】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体验到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但这离不开老师提前准备好的教案和课件。现在大家可以开始撰写自己的课堂教案和制作课件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可以通过教案和课件来评估。在此,我们为您推荐了1篇题为“前滚翻教案【实用4篇】”的文章,感谢您的关注,我会继续创作出更有价值的作品!前滚翻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滚翻必须团身紧,只有像球一样,才能滚的好,才能处理紧急的意外事故做到自我保护。2.技能目标:1、学生掌握前滚翻正确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2、通过游戏练习,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判断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模仿性、创造性练习和游戏练习,进行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品格教育,培养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教学重难点:1、重点:滚动圆滑,滚成直线。2、难点:低头含胸,蹬地有力,头后部着垫,团身紧。教学准备:小垫子40块;体操垫1块;白纸10张;篮球5个;小正方形纸箱5个。教学方法:1、表现法:通过感知,是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对本节课学习的动作的了解和尝试。2、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体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感悟动作完成的要领。3、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更好的去体验。教学过程:上课前6分钟先让学生在教室观看前滚翻的视屏,简单的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动作要求。【设计意图:利用视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纯整队到操场上,教师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引导学生分组分别用篮球、小正方形纸箱进行比赛,并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1、原地蹲撑,屈臂,低头练习。教师在体操垫1块做示范动作。【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直观的看清楚老师的动作,并知道前滚翻开始的动作】2、辅助性练习:学生分组仰卧团身前后滚动(4次)【设计意图:是学生分组练习找到前滚翻的惯性动作】要领:团身紧、手抱小腿前后滚动。3、低头夹白纸,在帮助与保护下做前滚翻(3次)【设计意图:低头夹白纸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做到低头含胸这一动作难点】4、在帮助与保护下做完整的前滚翻练习。(3次)【设计意图:教师给与适当的帮助与保护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更好的完成前滚翻动作】5、分组各自练习,找出做的好的同学,行表扬。【设计意图:有效的语言刺激能使学生的表现欲望增强,更好的。学习动作要领,找出别人做好的原因,自主学习动作。】6、在美妙的音乐中进行放松活动。7、本课学习点评,宣布下课。教学反思:《前滚翻》的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目标分层化、组织游戏化、学生个性化,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采用形象的物体比较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尽情玩耍,享受其中的乐趣。教师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有选择的练习,自我风采展示,学生的自主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有了求知、求学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但是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又得学生滚不成直线,在下节复习课上要想更多的办法来纠正。前滚翻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1、技巧:前滚翻2、游戏:跳垫子游戏器材垫子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习前滚翻的技能,增强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平衡能力。2、培养学生单、双脚连续跳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弹跳力。教学过程时间教学内容与步骤师生活动组织方法与能力要求开始部分10一、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二、准备活动:1、队列游戏。听口令练习2、专项准备活动:徒手操1、教师语言要清晰。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3、学生站四列横队。4、学生认真听讲,注意观察。5、听从指挥注意力集中。组织:××××××××××××××××◎同上队列四列横队。基本部分20一、技巧:(前滚翻)蹲撑开始,两腿用力蹬地,低头团身抱腿。重点:两腿迅速蹬直;难点:团身紧。一、游戏:(跳垫子游戏;)规则:1、必须前一个完成之后下一个才能开始。2、垫子倒后要扶起后再跳。1、教师演示讲解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和要领。2、教师给学生个别指导。3、学生认真听讲动作方法和要领。4、学生分组练习。1、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跳跃练习2、学生分组练习每组一个垫子分组练习每队三床垫子结束部分101、放松练习;2、小结本课;3、布置课外练习内容,宣布下课1、总结本次课的情况。2、跟着老师的要求进行放松练习。3、下课。呈四列体操队形小结本节课学生听讲认真,练习积极,练习时应强调安全,游戏时要讲规则我在教“前滚翻”的'专门性练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滚动时整个胸露出来,造成翻滚不过的技术性错误。经过课后反思:我意识到这是由于翻滚时没有含胸,没有低头而产生的。于是就结合教学难点,运用简单的物理演示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质的变化。我找来一个篮球和一块长方形木块,分别用力推蓝球和木块,组织学生观察结果,反复几次,我问:“为什么篮球会向前滚动而木块不会呢?”学生深思后纷纷举手回答。归纳学生的见解为:篮球会向前滚动,由于篮球是圆形的,接触地面比较小,所以很快向前滚动,而长方形木块是接触地面较多,所以很难向前滚动。接着我指出,我们学习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跟篮球滚动一样,把身体贴紧大腿和低头。身体成篮球形姿势。紧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让其作实地示范。通过结合示范练习与改进,学生对这项技术的掌握率达85%以上。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水平远不及成年人,但他们的具体性思维高于抽象性思维,而且容易受到激发,所以,在启发的艺术处理中,应尽量避免抽象性和单纯的概念形式,要强调具体的演示,依靠直观的手段启发学生。前滚翻教案【第三篇】前滚翻信阳乡第一小学徐志峰教材内容:1、技巧:前滚翻。2、游戏:前线杀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说出前滚翻的动作要领。能说出游戏的方法、名称及要求。2、技能目标:90%的学生学会前滚翻。95%的学生能熟练地游戏。3、体能目标:发展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发展学生反应、快速跳跃能力。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1、体育委员整队,汇报人数,师生问好。2、教师检查学生的服装鞋子情况。3、宣布新课内容、要求。①技巧:前滚翻。②游戏:快快跳起来。二、准备部分:1、螺旋形慢跑。2、《七彩阳光》的预备节、伸展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三、基本部分:1、技巧:前滚翻:重点:团身滚动。难点:两臂撑地力量均匀,用头后着地。技术要求:颈、肩、背、腰、臀依次着垫前滚。动作技术过程:蹲撑,提臀,两脚稍蹬地,两腿蹬直,获得向前翻转的动力,同时屈臂,低头、含胸、用头的后部、颈、肩、背、腰、臂依次着垫前滚。当背腰着垫时,两手迅速抱腿,缩短身体的翻转半径,上体紧跟大腿成蹲立。教法:1教师利用警察抓小偷的情景导入。(问:小偷腿摔断了,而警察为什么完好无损。)2学生分组结合图片及动作要领自主体会尝试练习。3集合队伍教师了解学生尝试掌握情况。4教师给予评价激励并利用正方体与圆球的滚动让学生领悟团身紧的重要性。5学生分组练习。相互评价。①做前滚翻成并腿坐,体会腱的伸直过程。②团身滚动练习。③胸前夹手绢练习。④完整前滚翻练习。6集合队伍学生到光荣垫示范表演。师生共同评价。2、游戏:前线杀敌。要求:反应灵敏、快快跳起。教法:①讲解游戏方法,规则,要求。②熟悉游戏练习。③比赛。④游戏小结。四、结束部分:1、放松活动:《七彩阳光》的整理运动2、总结上课情况。要求:纪律严明,师生共同评议总结。3、下课。要求:师生礼貌地呼再见后下课。前滚翻教案【第四篇】一、教材内容:1、双手头上传接球;2、远撑前滚翻(女)鱼跃前滚翻(男)二、教材分析:1篮球,一直以其独特的运动魅力,把全世界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人们,吸引到这项运动中来。本课安排“篮球”作为教材内容之一,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初二学生对这一运动项目的喜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来学习“篮球运动”最基本的技术,以便更好地参与这项运动,去体会篮球运动的乐趣。通过学习,既掌握“双手头上传球”这一动作技术,又能发展速度、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2鱼跃前滚翻是初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建立在熟练掌握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动作难度的技巧动作。通过学习“鱼跃前滚翻”,同学们不仅能象鲤鱼那样跳得优美、大方,接受美的教育,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改善内脏器官功能,提高身体自我保护能力。3安排这二个项目,作为本课的学习内容,是考虑到这二个项目自身的特性,非常符合初二学生的身心需要,且合在一起的锻炼价值,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理解双手头上传接球的技术要点(男、女)2了解鱼跃前滚翻(男)和远撑前滚翻(女)的动作结构、技术要点。2、技能目标:1基本掌握双手头上传接球技术(男、女)2基本掌握远撑前滚翻的技术动作(女)和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概念(男)3发展身体柔韧、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3、情感目标: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接受美的教育。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双手头上传球重点:持球到位,扣腕出球肘为轴;难点:翻拌手腕、手指弹拨球。2、双手头上接球重点:伸臂迎球,触球后,后“引”缓冲;难点:及时伸臂迎球。3、鱼跃前滚翻重点:后蹬用力,有明显的腾空动作;难点:手撑垫时,短暂的支撑过程。4、远撑前滚翻重点:蹬地积极主动,保持远撑距离;难点:远撑后的屈体、低头、团身。五、学情分析:1、基于借班上课的实际,如果队伍调动太复杂、太频繁,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且浪费时间。措施:在设计组织方法时,力求简单、实用、自然流畅,在具体组织过程中,力求讲解简短、明白。这样做,既避免混乱,又节省时间。2、篮球双手头上传(接)球的教学中,可能会出现1持球不到位(太低或球置于头后);2传球时,摆臂下压,没有手腕、手指动作;3接球时,没有及时伸臂迎球,而是抱球、挟球、原地等球,手部紧张掌心触球。措施:1强调持球高于头,掌心空出手指向上;2传球时强调以肘为轴,扣腕拨指,球从指尖拨出;3及时判断来球速度、方向,主动“迎”球、“引”球,以上练习,反复进行。3、鱼跃前滚翻教学中,可能会出现1不敢跃起;2腾空不够或没有腾空;3鱼跃与滚翻脱节;4收腿过早。措施:1用教与学同步互动的方法,使教学过程轻松、自然,克服心理障碍。2前面设小垫子而不是球,既安全又可促使其跃起;3加强保护和帮助。六、教学方法:坚持循序渐进和教与学同步互动的教学方法,设疑引课题,解疑指迷津既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和知识的联系性,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力求教学氛围轻松、和谐、自然流畅。在学中教,教中学,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尽力减少因动作难度而可能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明确地意识到学习需要自己产生的,不是别人强加的';学习过程是自己实践的,不是他人包办代替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是自己尝试的结果,不是机械地重复和模仿的结果。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充满兴趣的探索性创造活动,真正体现“快乐体育”的宗旨。七、教学过程:把自然和流畅,贯穿于课的全过程,是本课的宗旨。(一)单刀直入,揭开课的帷幕(10分钟)上课开始,每人一球,模仿教师做拨球绕球抛球的练习。围绕基本教材设置这些准备性练习,意在激发学习兴趣,为全课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给予充分的活动时间,体验运动的乐趣,使其尽快进入运动状态,并为自然过渡到下一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本单元练习,目的在于培养球感和球的兴趣,提高用手控制和掌握球的能力。没有动作要领约束,只有无压力的主动参与。(二)提问点拨,教与学同步互动(30分钟)1、篮球:双手头上传(接)球1复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意在承上启下,使知识结构网络化。2用启发式提问,引出把球传高的技术动作。既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强化了动作概念,同时扩大知识面。3学生做出手高于头顶的传球练习。意在建立对动作的感性认识。4提问点拨,引出“双手头上传球”的动作概念,并讲解示范。意在加深印象,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本文标题:前滚翻教案【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90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