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次北固山下教案【精编5篇】
次北固山下教案【精编5篇】对于每个教师来说,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教师们也必须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编写完整的教案是保证成功授课的关键。大家是否担心自己写不好教案课件呢?如果您正在寻找关于“次北固山下教案【精编5篇】”的相关文章,我们为您推荐了这篇。请注意,这些建议仅供参考,您还需要自行权衡。次北固山下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了解律诗特点,读出韵味。2、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3、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情境。【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教学难点】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情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检测预习,请学生们齐读诗歌。(学生齐读)师:大家没有读错字,节奏把握得还行。二、了解学习目标。幻灯片显示学习目标:1、了解律诗特点,读出韵味。2、理解诗歌内容,读出情感。3、品味意象,通过联想,感悟意境。(请一个学生大声朗读)三、活动一:了解律诗,读出韵味。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律”字,请学生们组词。生:律师、法律、严于律己……师:《尔雅》中说:“律,法也。”律的本义是规定和法度。律诗又称格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法度最为严谨的一种诗歌体裁。幻灯片展示:律诗的章法:篇有定字,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一)、篇有定字,句有定字:师:请同学们齐读律诗的章法。(学生齐读)。律诗是“篇有定句”,大家以句号为单位,数一数律诗是几句?生:八句。师:不错,八句以上的律诗我们称之为“排律”。“句有定字”,再请一个同学来理解“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生:“五言律诗”就是每一句是五个字的律诗;“七言律诗”是指每一句是七个字的律诗。师:“五言律诗”简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为“七律”;他们八句分为四联,请大家根据每一联的名称的意思,思考一下应该对应哪一联,连连线。幻灯片展示:第一二句尾联第三四句首联第五六句颈联第七八句颔联(颔:下巴)(学生回答:老师提示根据人身体的部位,由上到下的记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师:现在我说哪一联,你们快速的读出诗中的句子。(师生共同完成活动:或齐答、或开火车。)(二)、字有定音,音分平仄。1、律诗的平仄:师:“字有定音,音分平仄。”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中有一套固定的平仄格式,八句中每一句的每一个字,该平该仄,必须逐字讲究,古音和今音略有不同,大概可以这样分:幻灯片展示:平声:约为今音的一二声仄声:约为今音的`三四声例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师:平声声调漫长,有绵延之感;仄声短促有力,含顿挫之意。请同学们在读平声时,延长声调,一个平声缓缓的晃一圈头;读一个仄声时,晃半圈头。我们用这种“摇头晃脑法”把握韵律,还可以治疗颈椎。(生笑)(活动练习:老师摇头晃脑的范读首联,学生各自模仿亦摇头晃脑的读,选一两个读得好的表演一下)师:这样平仄相间,形成了诗歌均匀而多变的节奏,抑扬顿挫,婉转和谐,下面我们用“摇头晃脑法”将这整首诗的平仄读出来。大家看黑板的板书,为了方便大家区分把握平仄。老师用“─”表示平声,用“│”表示的仄声。黑板板书展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活动练习:学生各自模仿亦摇头晃脑的读,老师摇头晃脑的范读,然后学生单个、齐读表演。)2、律诗的押韵:师:律诗的音韵之美除了平仄婉转和谐之外,在诗歌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是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这叫押韵。幻灯片展示:押韵:全首诗通押一韵,通常压平声韵。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分明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诗歌中找出押了韵的韵脚字是哪些。生:应该是:前、悬、年、边。师:看看韵脚字都在哪几句上?生:在第二、四、六、八上。师:对的,这就是押韵的一个规律即:一三五七不论,二四六八分明。请同学们在读韵脚字时,声音适当的延长,这样能使朗诵吟咏时,产生音韵和谐之感。(学生活动:学生先自己体会读有韵脚字的诗句,然后加上平仄的“摇头晃脑法”,一起齐读诗歌。)师:这一次的吟咏韵味十足,比课前的第一次读得棒多了,但感觉仍缺少些情感。下面我们进入到今天的第二个活动。四、活动二:理解诗意,读出情感1、谈初读感悟:师:请同学们结合你的初读感悟,思考一下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生:对家乡的思念。师:很棒,你把诗歌的大致意思读懂了。2、知人论世:师:读诗还讲究知人论世,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资料,并结合诗人的情感,思考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幻灯片展示: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写这首诗时,诗人经过镇江到江南一带去。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诗人的形象:一个漂泊羁旅、思念家乡的游子。3、深入研读:师:请找出体现诗人漂泊外地、思念家乡的字句,谈谈你的理解。(学生活动: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五分钟后交流答案。)生:“次”是停泊之意,题目的意思是作者暂时停泊在北固山下。师:是啊,这仅仅是诗人旅途中的一个驿站,不是最后的港湾。生:诗人在绿水之上乘着“行舟”,驶向青山之外的“客路”,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羁旅在外,车马劳顿。师:你言简意赅,很好的诠释了首联的含义。生:作者思念家乡,写了一封“乡书”,希望“归雁”能够帮他带回洛阳。师:“鸿雁传书”是古诗歌中经常用的典故,同学们要把“归雁”和“小燕子”这两个“yàn”字区分开来。师: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哪一句诗点明了写作的时令?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结合注释看,这首诗应该是写于年末春初,黎明之前。师:是啊,这个时候一般的人家都是亲人团聚,其乐融融。而诗人却孤身漂泊在外,且时序交替,匆匆不可待,怎叫人不顿生思乡之情?五、活动三:品味意象,联想意境。1、师:诗歌一般来说是“诗中有画”,你觉得哪一联最有画面感?(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用简单的语言勾勒诗歌的图画。)2、师:现在请发挥你的想象,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情景。生:江面潮水涨起来了,风吹着船帆鼓鼓的。师:是这样的吗?同学们,要描述诗歌的情景,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请同学们找出这句诗写了哪些景物?生:潮、两岸、风、帆师:根据诗人的描述,想象一下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两岸阔是潮平的结果,我们可以感悟到潮水涌涨,江水浩渺。风“正”,“正”应该理解为“和、顺”,微风和顺;帆“悬”,“悬”是端端直直的高挂着,可见波平浪静。师:那么看到这样的景物,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生:应该是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师:对的,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3、总结提升:师:现在,我们归纳总结,如何品味诗歌意象,描绘情景。幻灯片展示:品味诗歌意象,描绘情景第一步:找景物——品特点——悟情感第二步:发挥想象,缀连成文。六、学以致用:(课后作业)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颔联的情景。七、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三个活动,吟咏诗歌的韵味,品味诗歌的情景,有方法,有规律,希望同学们能将所学,应用到以后的诗歌学习中去,谢谢大家!次北固山下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8页。教材简析:《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教学设想:以学生诵读为基础,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以“思乡”为主旨,紧紧抓住诗里流露出的思乡情感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抒情——拓展达理——背诵体悟四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进行学习活动,并由此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多媒体运用:电脑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王湾是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呀。(二)朗读明义1.学生自由朗读。2.听老师范读。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提供舒缓背景音乐:马思聪的《思乡曲》)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投影: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三)感悟抒情1.氛围创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如李白的《静夜诗》、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播放:欣赏配乐朗诵诗flash动画《静夜诗》。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3.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参考理解: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
本文标题:次北固山下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91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