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关于财政资金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
—1—关于财政资金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一、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教育投入总量大幅增长,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年保持在4%以上,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财政经费投入规模逐步增长,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经费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国已有29.1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基本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4%。实施城乡统一“两免一补”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钱随人走”惠及近1300万农民工随迁子女。针对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超大班额”的难题,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针对边远贫困地区缺师少教的短板,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乡村特别是老少边穷等地区义务教育扶持力度。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首次全面、系统、清晰划分了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模式,加快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2—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具有重要和深远意义。通过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财政支出结构,解决我国优质教育需求旺盛与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之间的矛盾,是教育财政政策面临的挑战和棘手问题,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二、我市教育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学生人数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增加财政教育投入规模,保障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确保各项教育保障政策落到实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城市学校办学质量有效提升。近期通过走访调研我市部分中小学、中职学校和对标先进地区,认为我区教育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1、校际义务教育水平不均衡。由于各省市各地区发展状况不均衡,我国在教育事业的投资上多有限制,教育部为带动教育建设发展采取了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引领区域学校发展的方式,这种方法随着我区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市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无论是从师资力量还是办学设备都存在明显差距,受时间累积作用这种差距还在逐步拉大。我市重点学校办学规模大,经费充裕,硬件设施完备,能够吸引优质师资力量和生源,拥有办学优势的重点学校处于资源与收益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这使得我—3—市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差距愈发明显,拉大了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加剧了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不协调的局面。2、城乡义务教育水平不均衡。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限制下,农村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上有着先天的劣势。办学条件上,受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教育经费不足制约了农村办学过程中硬件设施的完善和配备。师资力量上,教育工作主要依靠教师进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薄弱,使农村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农村有限的教师群体需要兼职完成教学工作,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同时,农村教师缺乏培训条件,自身的思想知识也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城市优质的环境和收入福利吸引着农村的优秀教师,这使得农村教育在教师本就有限的情况下还在不断流失优秀教师。基于农村办学的先天劣势,农村生源也无法得到保障。受应试教育压力的影响,为了升学与发展,农村的大量生源不断流向城市,其中还包括城市部分重点学校以优惠的入学条件吸引着农村优质的生源。在城市较为领先的教育环境影响下,优秀的毕业生最终大都偏向扎根于城市生活发展。在农村教育恶性循环的同时,城市教育工作压力加大,优质的师生资源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发展从农村流向城市,城市发展日益不平衡,加重了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双向负担。(二)义务教育投入不合理—4—1、教育支出不够合理。比如xxx年-xxx年xx区安排教育支出累计达xx亿元,年均增长率近10%;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受财力制约和经济下滑影响,xxx年xx-xx月该区教育支出投入xx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22%,较上年同期增长9.6%,总体涨幅不大,横向比较教育先进地区,同年xx市xx区公共财政教育支出投入xx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27%,较上年同期增长11.6%。xx市xx区公共财政教育支出投入xx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25%,较上年同期增长12.3%,我市公共财政教育支出无论是从财政教育支出占比还是增长情况都与先进地区存在明显差距。2、教育支出结构不够合理。教育支出中的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反映了义务教育的支出结构,其中人员经费决定着职工的工资、补贴和福利,而公共经费则用于完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两者共同维护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行。在教育总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人员经费的同时会削弱公用经费,从而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和管理。同样,公用经费的增加也会使得人员经费削弱,教职工人员工资福利的减弱会降低其工作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教学工作的质量。所以合理分配教育事业费的结构,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行和教育教学品质的关键。由于当前对于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的配置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比例分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的关于各国义务教—5—育中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配置比例来看,小学一般约为7:3,中学一般约为6:4.计算2018年我市基础教育经费中公用经费与人员经费的比例,小学平均为32.4%,初中平均为30.2%,对比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小学相差2.4个百分点,初中相差9.8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市教育管理,小学的人员经费比重偏低,初中的公用经费比重偏低,教育支出结构不够合理。3、教育资源投入不够合理。财政资金对教育的投入偏重硬件建设,忽略软件建设。投入偏重于重点学校,普通学校校舍陈旧,设施落后。学校硬件落后是显性问题,软件落后是隐形问题,相较政府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硬件建设。只注重硬件建设,虽使薄弱学校的设施改善,外观改观,但教师素质和待遇提升缓慢,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仍难以快速提升,财政投入的效益仍然不佳。三、对提高教育财政支出的几点建议(一)协调校际均衡发展,调整教育支出比重。秉承资源配置均等原则,一方面协调教育经费的分配,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事业。着力补齐教育短板,偏向帮扶教育资源薄弱的普通学校,划拨教育经费用于学校基础建设,缩小校际之间教学条件的差距,严禁超标准建设豪华学校。另一方面在均衡各学校教育资源的同时,控制重点学校对优质生源的集中,削弱校际之间生源质量差距,使得教育水平均衡发展得以保障。—6—(二)加重地方教育投入,缩短城乡差距。提倡贫困地区倾斜原则,中小学教育是初级教育阶段,接近于纯公共品,政府是义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由于城乡之间历史发展的累积,使得农村教育条件先天落后,政府在分配财政教育支出时应倾向于落后的贫困地区,实施专款专用,明确财政教育支出的用途,针对用于提高落后地区划拨经费用于学校硬件配备、教学建设、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储备,使财政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三)优化教育事业费结构,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效率。通过加大经济建设,增加财政收入来提高教育事业费的同时,合理分配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一方面,通过研究制定合理的教育事业费分配比例,避免出现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的情况,保证公用经费对教育教学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增强教育支出的管理,明确各项支出用途,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浪费同时补足仍有欠缺的建设漏洞。(四)健全教育管理机制,提高优质教育供给水平。科学的教育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提高财政投入,更要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内涵提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促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梳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由重硬件投入向重软件投入转变。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对教师工资分配管理,按照“优绩—7—优酬”原则发放绩效工资,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逐步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本文标题:关于财政资金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92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