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运用符号之安全管理机制以预防犯罪之研究
運用符號之安全管理機制以預防犯罪之研究李湧清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教授yclee@mail.cpu.edu.tw、0916404066黃啟賓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hcb6025@yahoo.com.tw、0911236823摘要現代風險之一個特點就是難以預料性,其後果則是可能導致對系統或組織生存能力造成嚴重威脅。現代社會風險涉及層面非常廣泛,影響原因也非常複雜,因此各國風險管理組織與機構,特別針對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之風險管理,進行研究和探討。本研究之研究主題,係欲深入瞭解相關「警察符號」之運用,如何達成犯罪預防之嚇阻效果,如何在一段時間之運用後,進行符號之轉化或重新設計,透過視覺傳達,再次達成犯罪預防之目的。本研究訪談之犯罪類型,係以立意取樣自「侵入住宅竊盜」、「過失致人於死」、「搶奪」以及「超商、店家強盜」為主要犯罪類型,共取得14名個案。訪談期程,係自95年6月2日起至95年8月20日止,訪談資料相當豐碩。本研究發現,各類型犯罪行為,對於各式警察常用之標識、符號之認知,均有所不同;並就研究所得,提出幾項論點:一、未來努力之目標應朝突顯符號之正向嚇阻效果;二、檢討警察符號或標識之缺點與落差;三、善用警察符號管理以減少警力負荷。本研究之相關政策建議為:一、當前治安目標應發展「預應式」之專業核心能力。二、警察標識、符號設計準則與注意事項。三、警察符號必須接受後續稽核,評核效能,以為改善之需。關鍵字:符號、犯罪預防、嚇阻、延遲壹、問題背景過去傳統抗制犯罪之作法,大多以防治犯罪行為人發生犯罪為主,此犯罪預防觀點,雖被譽為治本之作法,但在講求個我主義(egoism)的當代環境下,預防犯罪行為之發生,對個體而言,變得間接而較不實際,因此近來的預防犯罪的作法,已由加害人轉向環境設計與情境預防,預防個體不被犯罪者盯上的作法,較直接且實際,而且成效較佳(Gilling,1997;Clarke,1997),因而成為時下最流行的課題。而本研究即從此角度出發,希冀從環境設計與被害人週遭情境預防,來加以預防犯296風險社會與安全管理學術研討會罪,透過「警察符號」,以協助犯罪預防效能之研究,對於犯罪者能有警示及避離之效果與效能。一、研究動機歷年統計資料分析顯示,所有犯罪類型中,侵入型犯罪一直是發生率較高的犯罪型態,如:竊盜、搶奪、強盜與公共危險(酒後駕車肇事致人於死)等罪行。依據法務部2006年(2006)法務統計重要指標分析中之說明,略為簡述如下:(一)竊盜犯罪:竊盜威脅民眾財產安全,且發生次數頻繁,最易造成民眾對社會治安產生負面觀感。2005年竊盜案件偵查終結(含舊受)4萬7千人當中,起訴人數為1萬9千人,較上年增加10.0%;竊盜起訴比率為40.8%(依通常程序起訴占18.6%、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占22.2%)。同年因竊盜被定罪之人數約1萬6千人,占全部刑案定罪人數的12.7%。同年間因竊盜罪入監服刑之人數約6千3百人。(二)暴力犯罪:在所有犯罪類型中,影響社會治安最大的是暴力犯罪,如刑法之殺人罪(不含過失致死)、重傷罪、強制性交罪、強盜罪、搶奪罪、恐嚇罪、擄人勒贖罪及懲治盜匪條例等案件。2005年暴力犯罪案件起訴人數為6千8百人,較上年增加11.9%;起訴比率為52.3%;起訴者中以強盜罪、搶奪罪為多,均超過千人。同年因暴力犯罪入監服刑者約2千7百人。(三)公共危險罪:2005年地方法院檢察署公共危險罪偵查終結(含舊受)4萬6千人,其中起訴約2萬6千人(9成1屬違背安全駕駛),較上年增加7.3%;起訴比率為56.8%(聲請簡易判決處刑者占52.2%、依通常程序起訴者占4.6%);緩起訴處分約1萬4千人,占31.1%。同年各地方法院檢察署執行公共危險罪定罪人數2萬6千人(男性占9成5),占全部刑案定罪人數的20.7%,高居犯罪案件之首位;2005年因公共危險罪入監執行人數,約2千9百人,其中有2千4百人屬違背安全駕駛者。因此,為預防上揭各項犯罪,從「情境犯罪預防設計」和「符號管理」原則中,應可找到好的犯罪預防設計概念。以下提供三個減少犯罪之設計方法:(一)控制自然入口(二)提供自然監控(三)增加領域行為。在應用上發展出三種策略:(一)自然的策略(二)組織策略(三)符號機械策略。本研究就在此種影響之下,積極想從環境、情境設計上,來設想預防犯罪之正面意義與作為,透過「警察符號與設計」,來突顯本研究之可行與必要性。本研究就「警察符號」來突顯其對犯罪預防之效果,本文中會不斷以「符號」或「明顯標識」之字樣出現,所欲表達之事實均屬相同,以下分敘之。二、研究重要性本研究之重要性,即在於從警察組織特有之符號建構中,解析其意義連結,並將此特有之警察符號,深入表面結構下之社會文化規範或價值體系,探討警察符號所顯現之運用符號之安全管理機制以預防犯罪之研究297297權力現象,並試圖運用此一權力現象於犯罪預防上。透過「警察符號與犯罪預防」之構連,從中學習並發展出嚇阻或預防犯罪之機制,藉符號運作,以維繫高效能之警察組織,使犯罪預防能化被動為主動,並將犯罪預防與符號運用結合。此為本研究最重要之思考起源與發展重點。三、研究目的而運用環境設計來預防犯罪,並不是單一運用符號來預防犯罪,透過有權威性之警察符號,如:警用機車、警用巡邏車、警察服務站或分駐(派出)所等符號,或警察常用明顯標識,如:便利超商或一般坊間常用之「本店與警察機關警民連線中,請君子自重」、「前(常)有測速照相‧請減速慢行」等符號,來增加「警察」常在民眾左右之可見度,如此一來,對於預備犯罪或臨時起意等犯罪者,均有嚇阻作用(請參見【圖1-1】、【圖1-2】、【圖1-3】)。圖1-1、交通案件運用符號之例圖1-2、預防犯罪運用符號之例警察聯絡站招牌298風險社會與安全管理學術研討會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如下:(一)探討警察明顯標識與符號為何?(二)運用警察明顯標識,並配合情境環境設計來預防犯罪。(三)運用符號使潛在犯罪者產生避離效果,以達犯罪預防之目的。以下茲將相關文獻與理論簡述如下。貳、文獻探討在不同的社會環境時空、不同的條件因素,會影響並造就形塑出不同的認知。而在犯罪者對於警察之認知為何?如何對於警察所產出之符號,產生避離效果,便是本研究之主軸,以下分項詳敘之。一、組織符號論人是一種符號的動物。─E.Cassirer─何謂符號?Geertz(1973)指出:「任何物件、行動、事件、性質或關係,用以作為概念的媒介─此概念就是符號的『意義』」。符號可以是物品、動作、關係,甚至是語句,也可以特定的行為模式出現,像是典禮、儀式、餽贈、笑謔、發誓和宴飲等,符號往往代表多重意義,可以喚起人們的感情衝動,進而驅使人們採取行動(Cohen,1974:ix)。符號本身結合了具體經驗與抽象概念,指涉本身以外的某些事物,蘊含較其本身更豐富之意涵,致使符號能掌握許多複雜之關係,建構了心靈運用與溝通的基礎(AlvessonandBerg,1992:85-87)。符號化過程是人類生活中很普遍的現象,任何思想意念的傳達,都需經由符號的媒介。因此,人們早已習於將符號作為彼此意義溝通的媒介物,透過各種不同的符號,將意義傳遞給他人,同時也藉由符號,去得知其所傳達之意義,透過符圖1-3、預防犯罪運用符號之例監視錄影系統運用符號之安全管理機制以預防犯罪之研究299299號所傳達的意義內容,人與人之間,才有彼此共通可懂的社會基礎。Cassirer(1944)即指出,符號思維與符號活動,是人類生活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徵,而且人類全部發展,都有賴於這種條件。本研究特藉「符號」來突顯「警察明顯之標識」,來瞭解警察運用「明顯標識」之內容,以及未來之走向為何。二、價值觀之意識型態與符號管理符號能建構並傳達意義、引發情緒、影響認知與信念,並能影響行動,組織結構、技術、領導、權力、溝通等等,都含有符號的成分(Jones,1996:11)。組織符號則表達了一組組織潛在的特性、意識型態與價值體系(Dandridgeetal.,1980:77),因此,將符號概念,運用於警察組織研究上,將有助於描繪出警察組織現象之特徵,亦能瞭解在組織中不同階層如何巧妙地運用符號(Dandridgeetal.,1980;Pondyetal.,1983)。換言之,警察組織之符號所傳遞的,不僅是感官所能得知之表面意義,更賦予了組織運作、環境系絡及組織活動的意義,透露出組織的社會形象、組織特質與組織中的權力關係。透過組織所呈現的「符號」─包括各種視覺、文字、聲音等符號的組成,一方面可以解析其社會意涵,另一方面則可進一步分析組織中的權力結構。在管理面向上,符號的巧妙運用,與符號行動的戲劇性作法,是相當重要的構成要素(Ott,1989:484-485)。亦即,管理的重要任務,包含了對共用價值體系的建構與維持,而透過組織符號的運用,將有助於組織創造、維持與傳遞共用的意義、實體與真理(Ott,1989)。這種管理觀點稱之為「符號管理」(symbolicmanagement)。因此,一個符號不僅是一個單純的觀念,更能激發共同的情緒、感受與價值,並引起某種程度的行動,達到動員的效果。因此,以本研究以警察組織為探討對象,將更能清楚符號管理之運用方式及其功能。組織符號之研究,似應從事田野式的質性觀察與訪談,才能較深入瞭解其實際意涵與運作,本研究乃屬初探性研究,預期進行實地觀察訪談,並透過有限的文獻資料,試圖對警察組織運用「符號」作一探究,並將其運用於犯罪預防上。基本上,本研究以警察組織為例,說明警察組織如何有意或無意地透過「明顯標識」運用,來達成其警察組織之犯罪預防目標與使命。三、警察符號之意識型態就警察組織而言,「明顯標識之符號」可作為一種「政治論述」,而其並非有固定之內涵,須視警察歷史中之行動者,如何理解其所處之歷史脈絡,根據其意志,並受其策略影響,對於具有共識的儒家經典,作出「經典詮釋」。這類透過經典詮釋,以建立「政治論述」,行動者當然不是可以為所欲為地,對經典作出任意詮釋,也受限於當時學術傳統、知識範疇與內容條件。然而,歷史之行動者,對於現實理解與理念,以及其在特定的歷史脈絡中,為達成特定的目的所採取之策略,都影響了其經典詮釋的結果。無論如何,政治原理都不是直接從經典而來,而是經過經典詮釋的媒介。而且經典中的語言、符號雖然不能任意詮釋,卻經常是行動者在建構其政治論述的工具。300風險社會與安全管理學術研討會而在警察符號中,可以常見的有:警察人員制服、警察人員巡邏、警用機車、警用巡邏車,交通警察、指揮棒、閃光衣服等,均可視為警察符號之一環;另外在靜態方面,警察分駐(派出)所、警察服務站、超商巡邏簽到簿、警察巡邏箱等,亦可視為警察符號之一等等。警察組織如要運用符號,來加以預防犯罪,應可從下【圖2-1】來瞭解:警察組織透過「符號」之再現,顯示見警率,消弭「警察真空」之觀感,經由「明顯標識」之符號傳達,使犯罪者認知警察人員無所不在之訊息,產製出警察人員預防犯罪之效能,使社會大眾(消費者)能無被害恐懼,並將諸類犯罪預防之作為,制訂為管理規範,以為大眾與警察人員一致遵守之依據。representationidentityproductionconsumptionregulation再現認知產製消費管理規範(資料來源:Hall,1998)四、情境預防理論情境預防理論要點是:預防犯罪最好之方法,是整合社區資源,設計一套預防犯罪情境系統,即能降低犯罪之可能性。Clarke(1980)(侯崇文譯,1998)之情境犯罪預防(situationalcrimeprevention)理論,係針對特殊之犯罪型態,設計、操縱和管理立即之環境,以降低犯罪機會和增加犯罪者之風險(轉引自許春金,2000:560)。Clarke(1980)(侯崇文譯,1998)指出「情境預防」之三種策略是:(一)非正式的社會控制:如改進社區的物理環境、生活休閒型態,與自組守望相助組織或社區巡守隊,以提升社區意識和歸屬感,促進社區發展,減低犯罪機會。(二)目標物的強化:將竊盜犯罪的目標,予以特殊保護或裝置特殊設備,使竊盜犯罪對該犯罪目標
本文标题:运用符号之安全管理机制以预防犯罪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9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