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国企公司领导关于深刻把握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本遵循的研讨发言3篇
国企公司领导关于深刻把握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本遵循的研讨发言3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国有企业行动指明了方向。激发发展潜力,增强增长动力,提升发展质量,推动改革深化,建设一流企业,国有企业尤其需要高度重视、培育构建和巩固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提升核心竞争力是迈向高质量的必由之路。国有企业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因此,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有力支撑和显著特色。牢牢抓住核心竞争力这一主题,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蹄疾步稳指明方向、创造条件和提供可能。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既是对国有企业提出的更高期待和标准要求,也指明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和着力点。聚焦核心竞争力是国际化经营的关键变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更加集中地体现在企业和公司层面。国际社会分工和世界经济演进规律表明,刻舟求剑和封闭僵化不是应有选项,扩大开放和深度融入才是必然选择。国有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就在于是否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十年磨一剑的执着和韧性,高度重视和始终围绕核心竞争力用力发力,才是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有效路径。培育核心竞争力是改革纵深化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如何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推动持续深化国企改革?首先需要明确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与要求,进而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三个方面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要求:宏观和监管层面,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整体和共性层面,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微观与个性层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其中,前两个方面是第三方面的前提和基础,第三方面是前两个方面的落地和体现。前两方面改革成效最终都要在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得到检验和证明,这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可逾越的环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首先,准确把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主要特征。一方面,核心竞争力不同于普通竞争力,是更关键、更基础、更深层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指某一方面、某一环节或者某一层面的竞争力,而是基本能力间配置组合形成的一种系统状态或发展格局。核心竞争力具备四个基本特征:一是独占性。不同企业面临的环境不同,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不同,形成的核心竞争力自然也不同,并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复制或超越,具有独特性、专属性;二是价值性。核心竞争力通过包括但不限于成本领先、服务精准、需求满足、效用增加、效率提升、技术创新、市场份额等方面,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效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或创造价值,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三是延展性。核心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延伸产业链、进入新领域、拓展新市场提供潜能、支撑或保障,具有辐射性、带动性;四是融合性。核心竞争力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后形成的状态,其培育和构建、巩固和提升过程尤其需要将知识、技能、资产、资源、机制等要素有机组织协同起来,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其次,技术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要求。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大都处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构成实体经济的骨干力量。因此,深刻认识发展机遇挑战,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主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既是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需要,也是国有企业的职责使命所在。一要树牢危机意识和底线意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作用,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国家战略要求,锚定技术创新目标,全力推动规划落地,集聚各方各类创新资源要素,营造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不断增强科技支撑力和产业带动力;二要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掌握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主动权、话语权;三要加快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遵循技术创新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成长规律,加强产业链开放合作,积极利用各种市场化手段、工具,着力提升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的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努力成为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的引领者、产业基础能力提升的支撑者。第三,卓越管理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自从20世纪90年代管理科学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到“十二五”时期围绕13个管理领域开展两年专项管理提升活动,再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提出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管理实践始终与时俱进。新时代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对企业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需要通过科学而有效的管理,组织起各种资源、能力或要素。一是面对产业布局范围宽、行业领域跨度大、管理层级相对多的客观实际,能够形成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管控模式,建立界面清晰、系统完备的管理体系,形成职能条线、业务条线协同互补、同向发力的管理格局。特别是完善总部层面统筹指导、引领推动,业务层面组织实施、中枢协调,以及基层层面贯彻落实、改进完善的管理机制;二是面向外部环境、市场竞争、客户需求,能够从企业全价值链、全产业链视角出发,覆盖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业务,梳理紧盯各流程各环节关键控制点,解决打通运营管理堵点难点问题,形成个体点、业务线、工作面、全链条、大系统的闭环、畅通、高效的管理流程;三是聚焦增强企业经营活力和动力,树立精益管理理念,用好精益管理方法,精简或消除不创造价值的冗余或活动,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响应,对内选树标杆、样板企业,对外对标领先、典型企业,推动全员劳动生产率、百元营业收入成本、净资产收益率等关键管理指标持续得到优化改善。第四,赋能与赋智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是渐进的、动态的、长期的过程,核心竞争力形成后也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尤其需要同外部环境的深度调整、产业行业的变革方向、企业自身的特色优势和主责主业的战略重点等紧密相连,始终赋予核心竞争力新的时代元素和智慧能量。一要增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感,以客户需求创造价值为牵引,以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为重点,以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为抓手,以智能化决策、大数据管理、数字化治理为依托,形成横向集成、纵向贯通、业务协同、均衡发展的运营业务数字体系,不断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服务保障模式,重塑业务价值,增强控制力和影响力;二要充分认识加强组织学习的重要性。组织学习是组织为了适应持续变化、实现发展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围绕信息、知识和技能所采取的针对性行动安排。要从个体学习向组织学习转变,从组织内部学习向打破组织边界学习转变,从传统基础知识学习向新模式、新技术、新形态、新业态学习转变,从锻炼能力、培养技能、提高本领为目的学习向培养认知、开拓思维、激发创新为目的学习,从有限时间空间内学习向随时随地终身学习转变,主动面向未来趋势,管理把控不确定性,提升立足企业视角和战略全局的学习成效,把核心竞争力的感知、理念与要求深度融入到企业的价值观、愿景、文化、品牌和成长基因中去。贯彻落实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四个目标中,明理是基础。这个“理”,是真理、原理、规律,内涵丰富。其根本之“理”,就是贯彻落实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华菱集团要紧扣根本之“理”,将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学党史把握“科学发展”之理,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华菱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三个伟大飞跃”,清晰地展现了从实现和巩固党的领导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再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演进的历史进程和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伴随着新中国的建设和时代的发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三钢”60多年、华菱20多年,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华菱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历史机遇,“三年(2017-2019年)振兴计划”提前一年实现,“三年(2019-2021年)高质量发展”持续向好。钢产量从2016年的1808万吨增至2020年的2678万吨、高效品种钢占比由30%增加到50%、资产负债率由85%降至60%,实现上市公司市值增长、权益融资、债券融资、资产盘活变现、年度经营效益“5个突破100亿元”。华菱从脱困之路到振兴之路,再到进军世界500强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学习党史、回顾企业发展史,其目的是要深刻汲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更好统筹“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入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华菱高质量发展,巩固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当前,我们要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要求,聚焦主责,做强做优做大集团公司,当好湖南国企改革领头羊、实体经济排头兵;聚焦主业,对标世界一流,推进钢铁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成为钢铁行业的引领者、优秀的世界500强企业,致力于“学习创新、高端精品、绿色智能、协调发展、开放共享”的新华菱建设。二、学党史坚持“第一资源”之理,把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作为华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党管干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形成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和措施,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当前,党管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彰显中国共产党治理效能和执政优势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华菱集团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狠抓“关键少数”,实施人才强企。按照党的组织要求,特别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干部和人才的选拔、引进、培养、使用、考核等方面均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标准,把组织认可、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进领导班子,中层以上干部“末位淘汰”比例保持在5%左右;坚持“人人肩上扛指标”“硬约束、强激励”,明确绩效指标未完成计划值70%免职,实行岗变薪变。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打破“论资排辈”“铁交椅”,一大批年轻干部在生产经营一线挑大梁。目前,公司“80后”中层干部占比超过30%。坚持并落实技能提升计划,强化导师带徒,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培养技师1000多人;设立一线操作工人首席技师、专家技师、专业技师职业通道,多角度培养高技能人才,构建高质量发展人才队伍支撑。贯彻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发挥“第一资源”优势,华菱集团重点要进一步落实“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聚集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着眼全局部署人才强企工作;坚持创新体系提升效能,持续激励人才创新创造;坚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有的放矢培养领军型人才;坚持弘扬“工匠”精神,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要求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三、学党史增强“战斗堡垒”之理,把激发党员先进性作为华菱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上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坚持建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集团公司党委牢牢把握“国企姓党”这一根本政治属性,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党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集团党委全面落实“四对接、四同步”要求,严格执行党建工作半年报告、检查制度,开展党组织书记年度“双述
本文标题:国企公司领导关于深刻把握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本遵循的研讨发言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698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