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单元案例分析(精选4篇)
1/9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单元案例分析(精选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单元案例分析(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单元案例分析【第一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2.简介诗人苏轼。2/9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二、自读诗句。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三、深入探究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四、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3/9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单元案例分析【第二篇】1、掌握本单元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运用。2、辨析同音词,正确应用。3、背诵《船长》一文的有关段落。4、说话练习:学习采访。5、作文:学会感恩。一、字词:(一)、强调:廉、庸、簸、薄的写法。(二)、注意多音字:着想、背着、呼号、给予、尽管。(三)、辨析同音词:先找学生说说辨析的方法,再进行强化训练。1、休养、修养1他经常读书,很有()。2他在家()了一个月,便康复了。4/92、截至、截止1作文竞赛()到本周五。2()八月底,本刊物已收到稿件几百。3、反映、反应1这文章()了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2听了教师的提示,他没有任何()。4、顷刻间是指再写四个这样的词5、聚精会神形容再写四个这样的词6、负荆请罪出自《史记》、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二、课文重点。廉颇是的人。蔺相如是的人。有关知错就改的名言有(两句)负荆请罪意思是形容知错就改的成语还有学了这一课让我明白了2、船长哈尔威是个的人。他的做人之道是学了这一课我领悟到本文的作者是他被称为,他的代表作有。3、《爱之链》课题的意思是乔依是()的人,学了本文,我懂得了。你联想到有关的名言有。4、默写〈〈船长〉〉有关段落。5/95、根据〈〈我不期望回报〉〉仿写诗名。如果你是,我乐意是;如果你是,我乐意是。仿写。三、口语交际:学习采访:刘老师让同学们采访小作家张桐,请你列一下采访提纲。四、作文:题目:感恩的心重点指导如何写细致。5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单元案例分析【第三篇】体会白发老者的鼓励和观众的支持对顶碗少年表演成功的意义。理解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达中心的描写方法。一、导入。(由上节课的正面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转入本课的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精神品质)1、如果你是顶碗少年,在表演结束后,需要你向观众做一段谢幕致辞,你觉得要说些什么?(可以小组讨论)(5-10分钟)6/9(大意:感谢观众热心的支持、师傅的安慰和鼓励,伙伴们无怨无悔的协作)二、精读第2到6段。(体会侧面描写的方法和作用。33分钟)2、在顶碗少年的三次表演中,观众们、他的表演伙伴们都有哪些表现?描写他们表现的变化各有什么意义呢?(10分钟)(观众们由喝彩、惊羡到惊呆再到陶醉,几个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再到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后一片喧哗,有人大声的喊,好多人附和着喊,再到静得没有一丝儿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最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伙伴们以一位姑娘为代表,不慌不忙扫掉碎瓷片。观众的变化烘托出这场表演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因为连续失败,变得离成功远了,难度大了,也更加突出了顶碗少年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决心难能可贵。伙伴们的表现揭示了少年有勇气的来源。)3、在顶碗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白发老者的出现有什么作用?作者对老人进行了怎样的描写来表现他的作用的?(为什么不把他说的话写出来?)(10分钟)(老者的出现首先是推动情节继续发展:引出在老者的鼓励下,顶碗少年继续进行第三次表演;烘托顶碗少年勇敢面对失败的精神品质。描写了老人的外貌、神态、动作。外貌抓住7/9了体格、手里的道具,暗示了老人的身份和他上台的目的;神态和动作抓住了微笑,抚摩肩胛、轻轻摇撼,表现了老人的镇定和安详,稳定了少年不安的情绪,给予少年鼓励和安慰;板书划横线的内容。因为这样留下了悬念。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顶碗少年的精神品质,老者不管说什么,最终还是要靠顶碗少年自己鼓起勇气再表演。所以不写是为了不喧宾夺主。)4、除了观众、表演的伙伴、白发老者,文中还有一位无名英雄也一直默默甘当着配角,烘托了顶碗少年的精神品质,是谁呢?(5分钟)(一叠12只的金边红花白瓷碗)5、我们把文中对顶碗少年的直接描写又称为正面描写,把文中其他烘托顶碗少年精神品质的人和物的描写称为间接描写或者侧面描写。这两种描写担当的作用虽然不同,但都是为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质服务的。写作中注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结合,能使故事的情节曲折动人,人物的形象生动感人。(5分钟)三、反馈(2分钟)学习了《顶碗少年》中的侧面描写,思考自己的作文“我的成长故事”中有无需要加入或修改的侧面描写,并进行修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单元案例分析【第四篇】因为音乐能陶冶情操,但钢琴又不方便携带,于是她让我8/9学了中华民族乐器――二胡。我觉得好奇:一个琴杆,一个琴筒,一张蛇皮,两根弦,一张马尾弓,竟能拉出如此动听的声音,开始学后,单调的练习和二胡发出的刺耳的声音使我很快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我觉得太枯燥、太乏味了,手也不听使唤了,“吱呀吱呀”地像锯床腿。爸爸看出我的厌学苗头,专门和我长谈了一次,希望我能够坚持,说什么做事不能轻易放弃,万事开头难啊,不能半途而废,需要坚持啦,什么要坚持不懈,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收获啊,还说学二胡可以调节人的身心,让人思维活跃,保持愉快等一大堆“艺不压人”的大道理,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其实我是爱拉琴的,常常陶醉在自己的琴声里。因为我现在的演奏水平提高了不少,拉出来的已经是好听的曲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便也拉得像模像样了。我慢慢有了成就感,拉二胡的技巧慢慢掌握了,能拉的曲子也越来越多,二胡的声音也变得柔和而优美起来,现在二胡已经成了我的好朋友了。通过学二胡让我感受到,所有的本领都是通过勤奋的练习才拥有的。我会努力地展翅奋飞,我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更多热门文章推荐:1.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800字2.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整合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9/9点击下载文档搜索文档
本文标题: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单元案例分析(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01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