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案【范例10篇】
1/27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案【范例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教案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案【范例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教学目的:1、发幼儿染纸的兴趣。2、会用对角折、对边折的折叠方法折宣纸。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对美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教学准备:1、米老鼠手偶一只,染好的花布若干。2、宣纸若干、各色染色水、碟子、擦布各若干。3、染纸欣赏区。教学过程:1、组织幼儿听音乐学小猫走进教室自由找位置。2、米老鼠来做客,请幼儿帮忙并带来各种花布请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请幼儿说一说:“花布上的图案象什么?3、讲解染纸的方法和步骤。2/27(1)、介绍宣纸,告诉幼儿宣纸很薄,吸水性强,碰到水后容易坏,使用时须小心。(2)、教师示范宣纸的折叠方法,用对边折或对角折的方法把宣纸折成一个三角形或一个正方形,将折好的图形分各部分沾在色水中,先泡尖角,拿在手上倒立,待颜色稍渗透,在染别处,把未染色的部分折成尖角来染色,直到把整张指都染上颜色。4、教师向幼儿提活动的要求:可自由选颜色,手脏可用搽布,宣纸要等稍干后才能打开。5、幼儿动手操作(1)、教师启发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折染。(2)、请幼儿把染好的作品送到米老鼠的花布店,组成一幅美丽的大花布。(3)、自由欣赏,互相说说自己染的是什么?象什么?6、教师小结,并代表米老鼠先生谢谢小朋友。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教学评价建议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3/27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4.如何引导学生在设计、应用领域学习。5.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制定设计方案。教学实施建议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2.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二、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2.发展阶段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4/27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3.收拾与整理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万花筒: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案【第三篇】5/27《五彩斑斓》:一、教材分析学习领域本课属于“造型●表示”领域,着重介绍色彩知识。色彩知识在小学阶段是一项系列知识,有三原色、三间色、复色、色相、对比色等等,这些都是以原色为基础。同学对于色彩是不陌生的,但要使其理解色彩理论知识,并准确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有一定难度。因此,根据课程规范、教学内容、同学认知特点拟定本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同学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2、让同学通过了解三原色、三间色在艺术品中的运用,认识其独特艺术魅力。3、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同学学会将学到的色彩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教学重点使同学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和其色彩特性。教学难点引导同学捕获艺术作品中是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运用,并能把这些色彩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方式本课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对于小同学来讲较为枯燥。应当6/27注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应围绕课题,设计游戏环节并结合多媒体,把理论知识融入其中,使同学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课堂活力和同学的学习动力。三、教学准备教具:课件、颜色水、一次性杯子、彩色卡纸、数码相机等。四、教学特色在教学《五彩斑斓》一课时,结合课题,利用游戏,以这种同学喜闻乐见形式促进教学的开展,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作业环节,抛弃在纸面绘画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组成员的服装,搭配色彩主题服饰,并通过数码相机记录下来,做一个“小小摄影师”。然后师生一起评价搭配出的视觉效果。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安宁情绪,检查同学用具准备情况。2、导入新课教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中,同学想想看,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那些?同学:有红、黄、蓝、绿、紫、黑、白等等。教师:是啊。色彩就像个魔术师,把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充溢乐趣。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色彩的知识板书课题。3、新授7/27(1)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粉吗?谁能说说把两种不同的颜料混合回怎么样?同学根据自身的认识回答。教师:那么我们现在来做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拿出水粉笔,把任意不同的两种颜色调在一起,然后画在纸上,看看发生了什么?同学:变成了另一种颜色。教师:但老师知道有三种颜色它们脾气很奇怪,是不能被其他颜色调和而成的,它们叫做原色。板书原色。(2)认识三原色原色是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和成的,下面老师请它们出来,听听颜色自身是怎么讲的`。播放课件。教师:看了动画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颜色在说话吗?同学:红、黄、蓝。教师:它们说了什么?同学: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和成。得出定义:红、黄、蓝不能被其他颜色调和成,那么它们就是原色,我们把它们称为三原色。把三原色的色纸贴在课板上。(3)认识三间色8/27教师:红、黄、蓝都是好朋友,我们试一试把它们两两混合,看看直接由原色调和而成的是什么颜色。教师演示:把红色水和蓝色水到在一个杯子里,摇一摇,让同学说出颜色。同学:绿色。贴出绿色纸。依次演示,贴出橙色和紫色。得出定义:由三原色中任两种相调得出的是绿、橙、紫,我们把它们叫做三间色。(4)通过游戏巩固知识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寻宝探险——我们要去寻宝,可是占据宝物的妖怪给我们弄了一个关卡,同学们看。展示游戏。教师:妖怪说,它在宝物箱上了放了两个一组的三原色或一个间色,在这组颜色后面是钥匙孔,同学们必需把这两个原色调和那种间色或这一个间色由那两种原色调和而成的正确颜色放在钥匙孔上,才干打开宝箱。同学游戏。在此过程中巩固色彩知识。4、展开欣赏中国民间艺术品和绘画大师的作品,从中感受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色彩运用,体会通过不同的配色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和情感体验。请同学们来谈谈,喜欢那一幅作品和其感受。教师引导。红色主调——温暖、热烈、豪放的感觉。9/27黄色主调——活泼、愉悦的感觉。蓝色主调——清凉、冷静、稳定的感觉。三原色与三间色结合——眩彩夺目的感觉。5、课堂作业做一位“小小摄影师”。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组成员的服装,确定作品名称,搭配色彩主题服饰,并通过数码相记录下来。6、评价作品完成后,通过数码相机在电脑中展开。请个小组派代表来讲解自身小组的作品设计思路。(1)什么样的主题?例:春天。跳动的红。(2)这样搭配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例:使人显得活泼可爱。教师在同学评价时加入自身的看法,来引导同学。7、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间色(绿、橙、紫),知道了它们的特性。我们的生活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多彩世界,我们要多关注生活,把学到的色彩知识装点美好的人生。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案【第四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纸拎袋的用途,初步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10/27方法。2.运用各种纸材、废旧材料,通过折、剪、画、贴等方法制作一只既实用又美观新疝纸拎袋。3.培养关注生3.培养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滢趣与能力。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纸拎袋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随着?限塑令?的实施,各种纸兇袋取代了以傘的塑料袋,便成为一种时尚、个性、环保的标志。《纸翁袋》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现代的纸拎袋在实用的基础上,对其外形、色彩、图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本课在学生掌握基本设计技能的基础上,紧密融合生活,引导学生针对纸拎袋的特征在创意、造型、图案、色彩爷方面进行一次大胆的创作。本课将运用旧挂历纸、旧画报纸:通过画、撕、剪、_插接、粘连等基破技法,进行立体和半立体纸工制作,师生共同参与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评一评等活动,来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纸拎袋的设计制作方法,运用各种美术元翥,设计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新奇的、富有个性与创意的纸拎袋。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自己喜爱的物品的兴趣和审美情趣。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创造能力,设计制作的纸拎袋新颖有趣。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各式纸拎袋、旧挂历纸(或11/27旧画报纸)、彩卡纸、剪贴材料(布、图案、贴纸等)、装饰材料(纽扣、珠子、彩绳等)、双面胶、剪刀、常规绘画工具等。(教师)课件、剪刀、胶水、旧挂历、包装纸、各种废旧材料、范催(自制学具袋、礼品、鞋服的拎袋)等。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揭示课题。(1)检查学具准备情况。(2)出示纸拎袋范作,教师从袋子里拿出剪刀、双面胶、绘画用具等,展示袋子。(3)揭题。2.欣赏感知,审美体验。(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到的纸拎袋,说说它的来历和用途。(2)除了学生说的用途外,纸拎袋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呢?课件展示各种功能的纸拎l袋。(3)好的纸拎袋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课件相应出示几组纸拎袋图片。教师小结:这些造型各异、风格不同的纸拎袋既方便了购物,又展示了商品的品牌形象、理念、文化,还体现了设计者的个性和想象力。3.分析讨论,尝试制作。(1)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不同造型的纸拎袋看一看、摸一摸、拆一拆,了解纸拎袋的特点和基本形的制作方铥。(2)课件出示纸拎袋制作方法与步骤图,学生尝试制作纸拎袋基本形。探究: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怎样使纸拎袋的容量更大?怎样设计拎带会更舒服?怎样粘连会更牢固?4.观察发现,感悟设计。12/27(1)造型。请学生想一想,你见过的、用过的纸拎袋有哪些形状?你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①课件出示一组几何形纸拎袋,你发现了什么?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②课件出示一组仿生形纸拎袋,说说这些纸拎袋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教师小结:我们发现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拎袋都可以概括为基本的几何形和几何形的组旬;除几何形外,』还有具象的仿生形,如:l可爱的小兔、有趣的小狗等。(2)装饰。①课件出示教材中以图案装饰为主的纸拎袋,思考:这些纸拎袋的图案设计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款?为什么?②怎样让纸拎袋变得更美观呢?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装饰?你带了哪些材料?打算怎样装饰?课件出示:拼贴法(剪、绕、撕、折、卷、贴等)和添画法装饰的纸拎袋。教师小
本文标题: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案【范例10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02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