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幼儿园大班《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
1/11幼儿园大班《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分享的“幼儿园大班《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幼儿园大班《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教案及反思【第一篇】1、让幼儿知道秋天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引导幼儿通过认识秋天基本的农作物。3、知道农作物玉米的生长过程,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1、经验准备:知道秋天的基本特征。2、物质准备:农作物图片、ppt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秋天到了,你们知道秋天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教师总结:天气转冷、树叶凋落、水果丰收、粮食成熟。秋天到了,美丽的大自然发生了许多变化,大自然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礼物,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参观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屏幕播放展示各种各样的农作物,田野里一片丰收景象)。2、师:我们今天再来了解一下丰收的秋天吧。2/111、教师出示ppt,师:小朋友在田野里看到了这么多农作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老师一边介绍农作物)2、分别出示:水稻、黄豆、花生、高粱、红薯、玉米。3、再次熟悉秋天的农作物。师:小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让我们一起再来熟悉一下吧。1、师:那你们知道这些丰收的农作物是由谁来照顾他们的呢?(农民伯伯)2、农民伯伯为了照顾农作物有个好的收成,他都要做些什么呢?观看玉米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感知农民的辛苦。秋天除了有丰收的农作物,还有些丰收的水果,请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找得多!幼儿园大班《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教案及反思【第二篇】1、欣赏乐曲《西风的话》,感受其优美抒情的旋律,提高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2、按乐句摆放秋天的丰收果实,以增强乐句感。3、在“拾落叶”游戏中,与同伴友好交往,抒发音乐的优美意境。1、组织幼儿秋游,丰富对秋季特征的认识。2、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布置一张丰收桌。3、每人准备一件有关秋天的作品或实物。一、复习歌曲《手指游戏歌》。二、欣赏乐曲《西风的话》。3/111、启发幼儿回忆秋游的情景,边听音乐边想象,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2、教师与幼儿随音乐两拍一下地拍手,并讨论乐曲地性质。3、教师随乐曲画波浪线,帮助幼儿感受乐曲地四个乐句及抒情柔美的性质。4、幼儿举起右手食指,随音乐空指教师画的线条,体会音乐的性质与乐句特点。5、教师与幼儿边听音乐,边在每句音乐的最后一小节做一个身体动作,如拍手、排肩等。6、边听音乐,边在老师的暗示下,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形式,按乐句把自己的作品或实物送往丰收桌,并在每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准确的放在桌子上。7、按乐句做动作。三、游戏《拾落叶》。重复游戏时,可交换角色进行。《西风的话》借“西风”之口,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在引导幼儿欣赏这首歌曲的时候,我把无形的音高转换成有形的线条,让幼儿切身感受到音符的存在。我根据音符的高低、旋律的走向,划出一条条高低清晰的旋律线,在此基础上,我又趁热打铁用拳头表示力度“强”,用手掌表示力度“弱”,这样在划旋律线的同时,加入了力度处理,解决了力度变化的4/11难点,让幼儿用简单形象的线条,增强了对乐句的理解。幼儿园大班《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教案及反思【第三篇】1、学习表现山坡上的小树林。2、在欣赏中感知树林中树的不一样形态及表现手法。3、愿意大胆尝试,体验创作的乐趣。1、幼儿写生过实物的树,树林作品图片多幅。2、欣赏图片多幅。3、幼儿作业纸、护衣人手一份。4、各色水粉颜料,大、小号的水粉笔,洗笔筒、抹布若干。1、欣赏风景照片。(1)欣赏不一样树冠的大树。教师:今日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树的照片,一齐来看看,它们的树冠是什么样的呢像什么(2)欣赏山坡上的树的图片。①教师:这幅照片上有什么(山坡、树林)②教师:山坡上有很多树,这些树看起来有哪些不一样的呢为什么不是每棵树都看得很清楚呢(3)探索小树林的表现方法。教师:如果请你来画上坡上的一片小树林,你的山坡是什么样貌的呢你会怎样表现许多棵树离我们近一些的树,你会怎样表现离得远一些的树,你又会怎样表现呢5/112、欣赏之前幼儿的写生作品:树林。教师:教师还带来了几幅小朋友画的山坡上的树林,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小树林的。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4、团体欣赏、评价。教师: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活动廷伸在欣赏四季树林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用水粉表现树林的四季特征。☆区角活动①语言区:认识木、林、森,明白它们的含义,并尝试区分。②美术区:收集秋天各种不一样形状的大树落叶,根据叶子的形状进行拼贴活动。☆环境创设布置春夏秋冬四季的树林图片,供幼儿欣赏。幼儿园大班《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教案及反思【第四篇】1.了解秋天季节特点,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的诗歌形式。2.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朗诵诗歌。3.积极参与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朗诵诗歌。了解秋天季节特点,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的诗歌形式。音乐(秋天多么美、背景音乐)、幼儿调查表、大调查表版子(相关秋天的图片)、诗歌图谱、一张黑板、背景图版、一张遮盖布、每个幼儿一个墩子(椅子)。一、幼儿分享关于“秋天”的调查,引发幼儿已有经验。6/111.引出话题:现在是什么季节?2.讨论幼儿结合调查表分享自己的调查。提问: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秋天)前不久我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去寻找了秋天,也做了记录表,我相信你们一定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发现到了秋天的变化。请拿出你身后的调查表,接下来请把你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秋天的秘密分享给我们,谁想说一说?4.教师借助图片归纳总结幼儿分享的内容。4.教师小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二、借助图谱,引导幼儿体会诗歌韵律节奏。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感受诗歌。教师设计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2.教师再次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教师设计提问:诗歌中你都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朗诵诗歌,幼儿感受诗歌句式韵律节奏。3.幼儿理解诗歌中的“跳、飘、尝”。重点理解“跳、飘、尝”的意思,跳是怎么跳的?你觉得秋雨它会怎么跳?秋天会是什么味道呢?(秋天的味道甜甜的、酸酸的)三、借助图谱,感受诗歌形式。1.幼儿看着图谱大声完整地朗诵诗歌,幼儿感受诗歌的问答形式。7/11小结:原来这首诗歌和我们以前朗诵的诗歌不一样,它是问答形式的。前面问,后面回答。2.设计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用诗歌中的语言说出来。秋天很快乐!那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语言把秋天的美好,好玩的,好问的,好吃的,我们把它说出来。鼓励幼儿朗诵诗歌时:加上动作、手势。3.集体朗诵诗歌。教师总结:秋天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去体会,相信你们会感受到秋天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附诗歌:秋天秋天,怎么来?秋雨滴滴答,秋天从雨滴里跳出来。秋天,怎么来?桂花朵朵开,秋天从花香里飘出来。秋天,怎么来?8/11水果香又甜,秋天从果子里尝出来。学习诗歌一定有孩子的前期经验,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初步的欣赏文学作品,并结合自己已有经验,展示丰富想象,尝试用文学语汇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在活动前我请孩子们分享自己关于秋天的调查,在秋天里你用眼睛、耳朵、鼻子、内心感受到了什么?为理解诗歌打下基础。为了让孩子理解诗歌里的文学想象,我紧紧抓住诗句中的“跳、飘、尝”三个动词,以三个重要提问“为什么说秋天是从雨滴里跳出来?”“为什么说秋天是从花香里飘出来?”“为什么说秋天是从果子里尝出来?”让孩子深入思考,发挥想象,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关联文学想象,使孩子能深刻理解诗句的文学想象。学前儿童对诗歌,故事和汉语语词的经验主要涉及他们在接触文学作品中运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调动已有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幼儿园大班《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教案及反思【第五篇】教学目标:1、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2、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9/11教学重点:能说出秋天的季节特征。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教学关键: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具:各种树叶、课件等。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说一说借别人的书应注意些什么?二、导入新课。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看!苹果、梨、桔子挂满了枝头;听!蛐蛐在放声歌唱。今天,我们就踏着秋天的足迹一起去找秋天。(板书课题:找秋天)三、讲新课。1、看图,说一说蛐蛐在干什么?2、指名汇报。10/113、模仿一下蛐蛐的叫声。4、说一说秋风是怎样伴奏的?5、练习表演。6、提问:在秋天里还有哪些小动物?7、指名汇报。8、说一说秋天里有哪些水果?9、教师加以订正。10、看图,说一说秋天的天气怎样?11、观察同学们的衣着有什么变化。13、讨论:蝉到哪里去了?14、教师加以订正。15、教师:老师带领你们去田野里看一看!16、看图,说一说同学们拿的是什么叶子?它有何变化?17、指名汇报。18、讨论:在秋天里,还有哪些叶子发生了变化?19、观看各种树叶。20、教师:秋天到了,螃蟹又长肥了,说一说还有什么变化?21、看图,说一说桂花怎么样了?22、指名汇报。23、练习改编《春天在哪里》,变为《秋天在哪里》。24、练习表演。课堂练习:11/11秋天到了,说一说我们周围的动物、植物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结:说一说你在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本文标题:幼儿园大班《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03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