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一等奖_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汇编5篇】
1/24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一等奖_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汇编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我给大家分享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一等奖_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汇编5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一等奖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第一篇】戴望舒: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早期诗多抒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抗日战争开始后,诗风发生很大变化,在《狱中题壁》、《偶成》等诗,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积极呼唤光明的到来。作品集有《戴望舒诗选》、《望舒草》等。《我用残损的手掌》收入诗集《灾难的岁月》。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在诗中,作者面对现实,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2/24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确民的新生活。3“堤上繁花锦障”是明喻,用“繁花锦障”来形容家乡百花盛开的美好图景。4“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广大的土地”借喻整个中国。5“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6“无形的手掌”是隐喻,用来比喻诗人的思想、联想、心理和情感。“岭南的荔枝寂寞地憔悴”,暗示敌占区人民的苦闷忧伤。“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暗示那里人民在侵略者的骚扰下无法安居乐业的痛苦处境。全诗运用对照手法,沦陷区的今昔对比,沦陷区与解放区的对照,鲜明地表现出诗人的爱憎感情。《我用残损的手掌》自主学案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当时祖国半壁江山沦于敌手,民族处于危亡关头。在诗中,作者面对现实,把个人3/24的不幸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同时,借助于诗的想象,表达了对辽远一角的解放区的向往。灰烬荇藻蓬蒿憔悴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温柔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确民的新生活。3堤上繁花锦障是明喻,用繁花锦障来形容家乡百花盛开的美好图景。4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广大的土地借喻整个中国。5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暗喻,用太阳和春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6无形的手掌是隐喻,用来比喻诗人的思想、联想、心理和情感。岭南的荔枝寂寞地憔悴,暗示敌占区人民的苦闷忧伤。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暗示那里人民在侵略者的骚扰下无法安居乐业的痛苦处境。全诗运用对照手法,沦陷区的今昔对比,沦陷区与解放区4/24的对照,鲜明地表现出诗人的爱憎感情。从感情色彩上来说,诗歌的前半部分是消极的、冷色调的,如诗中的一些词语: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后半部分是积极的、暖色的调的,如诗中的一些词语: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一等奖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第二篇】1、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2、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3、通过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4、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情感的手法。诵读法、欣赏法、研讨点拨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抗日战争的炮火曾震动过许多中国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诗人戴望舒也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5/24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借此了解作者写此文的时代背景。二、朗读1、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及情感。2、朗读指导。语调:前半部分深沉,后半部分激昂。感情:前半部分消极,冷色调;后半部分积极,暖色调。3、分四组朗读。让学生点评。4、指名读诗。师生共同点评。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感情。学生听读,并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及情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怎样去朗读。每排学生为一组分别读诗,余生给予评价。分别找两生读诗,师生共同点评。生自由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感情。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归纳点拨:形象:“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感情: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未6/24曾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2、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积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人一组合作,找到诗中有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在师的点拨下,理解诗中具体形象中蕴含的感情。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学生仔细读诗,边读边画出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并区别哪些是冷色调,哪些是暖色调,进而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在师的点拨下,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理解、欣赏这首诗。这首诗中,很多句子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例: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句是以情侣关系和母子关系比喻,把诗人对解放区的温7/24柔感情抒发的细致动人。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这句诗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3、“那里是太阳,是春”。这句诗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4、“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句诗用“广大的土地”借指整个中国,用摸索中的想像把对敌人的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爱细腻地表现出来。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找一句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诗句,并作简要分析。在师的指导下,生理解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学生借鉴这首诗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来抒写思想感情的写法,写片段作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一等奖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第三篇】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8/242、能有感情的诵读全诗,并能准确的背诵;3、了解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理解象征意义;4、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5、通过联想和想象,体验情境,再造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诗歌思想感情。2、课前熟读,收集资料,课堂上赏析、朗读;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法、朗读法、欣赏法,学习仿写。理解诗人对苦难中的祖国无法言喻的感情,体会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盼望,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增强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和对祖国未来的热爱之情。1、朗读、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2、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情感的具体形象;3、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1、象征手法的应用,理解象征意义;2、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诗歌思想感情。教师筛选有关资料及相关录音或幻灯;学生收集有关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并能熟读课文了解诗歌内容,解决生字词。假设我们生活在战争年代,你不幸被敌人抓捕了,你在监狱中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作答)9/24总结后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就是诗人在被捕后创作的,谁来介绍一下诗人和诗歌创作的情况?(相互交流收集的资料,并补充、记录)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记录停顿和重音。2、问:诗歌在写什么?你觉得诗歌寄托着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学生讨论自由回答)3、教师总结后全班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教师点评然后再次朗读(齐读或个别学生范读)。4、问:把诗歌分为两节该怎么划分?说出理由。(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各抒己见,明确:根据诗人感情变化来划分,从开始到“手掌沾满了阴暗”为第一部分,描写沦陷区的情况,表现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1、齐读第一部分,思考:“残损的手掌”表明了什么?[实写,表明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这广大的土地”仅仅指土地吗?[象征手法,象征祖国]2、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他摸索到了什么?[荇藻和水、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南海]。3、总结:诗人由北向南,手掌抚过祖国大地,这些象征性事物让诗人感觉到了什么呢?[荇藻和水的微凉,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江南的水田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的憔悴,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10/244、这样的情景作者在诗中进行了总的描述,是哪些句子?[“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5、朗读讨论:这些描述表明了沦陷区怎样的情景?寄托着诗人怎样的感情?[讨论回答]6、总结:侵略者的烧杀抢掠,使大地上处处废墟,人民流离失所。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支离破碎的土地,寄托着对苦难中的祖国深深的忧愤的感情。作者还使用了一种方法,使这种感情更加激烈,你知道是什么吗?[讨论后明确:对比手法。家乡的美丽景象与现实、祖国的河山曾经的美好与现在的凄凉形成对比]7、男女生分组朗读诗歌第一部分。问: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过了沦陷区,他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自己身陷牢狱而国土哟支离破碎,但总有美好的事物在鼓励着自己,那就是对解放区的向往]齐读第二部分。1、问:诗歌哪句话总结了解放区的情况?[“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机”]2、探究下列问题:(分小组讨论)1)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过解放区他的感觉是什么?[象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贴切的比喻形象形容出诗人在这里明朗、温暖的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2)作者为何要把爱和一切希望寄托在这里?[“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天,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11/24里我们不象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3)哪句诗句最能抒发作者心里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希望之情呢?[“那里,永恒的中国”]4)这一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对解放区的真挚情感,对祖国未来寄予热切的希望,语言上用了比喻的修辞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3、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诗人虽然身在狱中,却仍然不忘和自己有着相同命运的祖国。他”残损的手掌”抚过被日军践踏的沦陷区,抚过充满希望的解放区,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诗人感情的前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深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希望。感情:忧郁、愤怒、深沉的爱(对比)永恒的中国!感情: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未来寄予热切的希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发自己的一种情感将之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使之具体话,形象化。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一等奖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第四篇】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本文标题: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一等奖_我用残损的手掌课件【汇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04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