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2024年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参考4篇】
1/182024年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参考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4年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参考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2、会用像说话;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分析及课前准备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月亮湾的美丽,和作者赞美热爱月亮湾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教学挂图、课文录音、轻音乐磁带。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含辅助教育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2/18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时,教师以你拍的是哪里?为什么拍这里?这一问题抛下去,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来学习,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然后通过自读、边读边想,师生评读、边读边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考的。上课一开始,教师创设了去月亮湾旅游的情境;凭借插图再现情境,配上舒缓的轻音乐,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去月亮湾旅游拍照,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有声、有色、有形、有景、有情、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赌东道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把孩子们带入课文。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检查,导入课文1.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月亮湾》)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月亮湾是个(生回答:美丽的村子)(板书:美丽)3.(出示挂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月亮湾。今天,月亮湾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村里游玩呢?你们想不想去?他们还给我们发出了邀请函呢!4.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绕着缓缓地倒映3/18灿烂朝霞山坡二、听课文录音,月亮湾的小朋友在向我们介绍他们的家乡呢!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月亮湾多美啊,自己读一读,去感受月亮湾美丽吧!(学生自由读课文2、月亮湾究竟美在哪呢?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把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找出来在小组里读一读。3、学习课文,讨论交流:①月牙一样的小河看图,引导学生想象:月亮湾的小河弯弯的,象月牙一样,多美啊!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句子)②用换词法体会缓缓地的意思。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学生练读,指名读句子,)③月亮湾的小河不仅弯弯的,河水还很清呢!比较下面两句话: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自由读句子,想一想这两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哪里?(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清清的,它比第一句好,因为它说的具体,能显示出河中的倒影更清晰,色彩更鲜明。)再次朗读这两句体会一下。4/18④看图:春天来了,月亮湾的桃花开了,远远看去,就象灿烂的朝霞,真是美不胜收啊!谁能把这么美的桃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练读,指名朗读)老师也被这灿烂朝霞一般的桃花吸引住了,我也想读一读呢!(教师范读,学生齐读)⑤你觉得月亮湾还有哪儿美呢?(出示句子,进行比较)过了桥,是一片农田。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练读,指名读)4.大家一起来读读月亮湾的美丽!(学生自由读课文)5.指名学生看图引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欣赏完村前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到村子的后面去看一看,听一听。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月亮湾还有哪儿美?(指名回答)2.朗读最后一句话,问:小朋友读懂了什么?(劳动时人们喜悦的心情)3.带着这种心情,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五、总结课文,指导背诵1.小朋友们真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你们喜欢月亮湾吗?5/18我们来夸夸月亮湾吧!2.指名学生发言。3.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月亮湾村前、村后的美景,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课文。(学生感情朗读课文。)4.能把课文中最美的句子记到头脑中去吗?(同座位互相练习背诵)5.指导看图背诵(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自然段)六、课后实践,延伸拓展1、月亮湾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不管是村前还是村后,都让游客们产生美不胜收之感。愿意把这美丽的月亮湾介绍给爸爸妈妈吗?回家做一次小导游。2、我们的家乡哪儿最美,把它画下来。再向同学们作介绍,看看谁是自己家乡的小导游?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二篇】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6/18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1.会识“压、乱、垂”三个生字,正确书写“垂”。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具体感受并想象雷雨前的景象。3.激发学生观察天气的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重点:认识“压、乱、垂”三个生字,正确书写“垂”。难点:能边读边想象,具体感受并想象雷雨前的景象。两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雷雨图,配雷雨声: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预设:我看到了乌云、闪电、大雨,我听到了打雷的声音……2.大家看得很仔细,听得也很认真!这些都是雷雨时的场景。有位叔叔他亲眼看到了这场雷雨,并写了下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雷雨》这课文。3.请同学们拿出小手,跟我一起写课题。点生读,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7/18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朗读动画,整体感知。然后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宝宝,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当你遇到比较难读的词句,就和同桌小伙伴一起读一读。2.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老师来检查一下。课件出示词语,点生读,小老师领读,师相机正音。3.相信大家已经能读好课文了,可是光会读还不行,我们还要理清课文的脉络。请小朋友们快速默读,标上自然段序号,思考老师的问题。课件出示:课文共有()个自然段。第()~()段描写了雷雨前的景象。第()~()段描写了雷雨中的景象。第()~()段描写了雷雨后的景象。交流: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较少,教师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了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了自主读书的能力。(三)研读“雷雨前”,随文识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吧!课件出示,雷雨前段落。8/181.读1~3段。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合作读课文1~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里面的好词佳句,讨论讨论: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2.生接读,集体交流。老师请三位小朋友来接读1~3段,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全班交流,相机出示相关句子。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关键词:“黑沉沉”“压”①出示词卡“黑沉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②你能说一个你积累的“abb”式词语吗?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什么东西会沉到水里面?大石头、铁……那乌云就像这大石头一样快要从高空沉了下来。说明乌云很黑、很重、又很厚。③认读生字卡“压”:点生读,开火车读。④谁能用做动作帮我们记住这个字啊!生做动作。看来从上面加重力就是压,你能用压组词吗?压住、压碎,积压、压制、压岁钱……⑤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图片。你们瞧,这就是满天的乌云,看看你有什么感受?很闷、很难受、喘不过气。⑥能把你的感悟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句子。读得怎样?乌云厚吗?多吗?重吗?请你来试试,大家一块来读。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关键词:“一动不动”“一声不叫”9/18①认读词卡一动不动,一声不叫: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词语,“一动不动”“一声不叫”。②为什么叶子“一动不动”呢?很闷热、一丝风也没有。③那蝉为什么“一声也不叫”了呢?害怕、雷雨前的自然现象。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句话?发挥想象,还有什么是一动不动,一声不响?④你能不能照样子说几个“一()不()”词语?小朋友真能干,都能仿说词语了。是的,师生接读: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蝉……3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关键词:“乱”①认读生字“乱”,强调注音,开火车读。②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被用到,仔细地想想,我们都在哪儿用到呢?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③这里的“乱摆”说明了什么?风大。课件出示狂风图──指名读。这雷雨前的天气实在是变化莫测。刚刚树上的叶子还一动不动的,现在却忽然狂风大作,吹得树枝乱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关键词:“垂”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一下子10/18就能发现它。①认读生字“垂”,强调翘舌音,开火车读。②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东西一头挂下来。在生活中,你看到的什么东西也是垂下来的?头发,垂柳。③比较感受“垂”的妙处:课件出示两个句子。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如果把这里的“垂”换成“爬”好不好?垂字更能说明蜘蛛逃得快。追问:为什么要逃得这么快呢?──害怕。④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读,齐读。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关键词:“越来越亮”“越来越响”①指名读。你认为这里用得好的词语是?越来越……为什么呢?老师动手拍桌声音越来越大,学生来体会,闪电一次比一次更亮,雷声也一次比一次更响。②大家同意吗?是的,小朋友们,这越来越亮的闪电,肯定吓得小动物们都……这越来越响的雷声也一定吓得小朋友们都……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③说话练习:想象一下,此时天上的乌云越来越(黑),天空越来越(暗),风刮得越来越(大)。填后全班齐读。小结:雷雨前,首先是乌云密布,接着狂风大作,最后又是电闪雷鸣。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消息──要下雨11/18了!对啊,要下雨了。3.整合读1~3自然段。分男女同学合作读,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尊重识字“来自语言环境,回到语言环境”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让学生在语境中,通过多次的朗读,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理清思路,随文识字,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四)指导写“垂”字同学们猜字谜:“千”“士”一线连,双十在两边。1.指导观察“垂”字。仔细观察“垂”,想想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总结:中间宽,上下两头窄,第二长横压线。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请大家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写。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4.优秀作品展示。设计意图书写的板块要引导观察,强调习惯,突出重点,促进了学生自主写字能力的提高。(五)游戏拓展,激发兴趣1.词语积累盘点。用摘苹果的游戏盘点所积累的好词语。2.欣赏美图。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观察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这就需要我12/18们在平时多观察大自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设计意图促进学生积累,引导观察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三篇】《画家和牧童》是1感情丰富,形象生动,内涵深刻,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当我在自治区教学能手比赛中抽到这个课题时就想,如果在教学时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那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之中,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巧妙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情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把握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和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上课前和学生谈谈话,调动学生
本文标题:2024年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074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