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2024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等奖_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课时【参考4篇】
1/172024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等奖_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课时【参考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2024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等奖_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课时【参考4篇】”,欢迎大家参考下载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等奖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课时【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追悼、吊唁、张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奥等。2.能力目标:(1)练习给课文各段加上小标题,弄清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关系。(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2/17憎分明的高尚品质。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2.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弄清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关系。三、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流程1.导入:你对鲁迅先生了解多少?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吗?或者,如果你读过他的作品也可以说说你的感受?(生介绍鲁迅的生平和读他作品的感受)既然大家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看看作者是怎样看待鲁迅先生的。2.读文:同学们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件事情?(悼念伯父、谈《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3.学文:(1)学第一个故事:悼念伯父。①抓住致敬,痛哭,送挽联,送花圈这些追悼的具体内容。通过这些方式表达对死者的怀念。3/17②所有的人都是怀着沉痛的心情来悼念鲁迅先生的。作为鲁迅先生的侄女,想到再也看不到伯父了心里也很悲痛,你能体会到这种情感吗?(投影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回答。)(2)学习第二个故事:谈《水浒传》。①鲁迅先生是怎样“爱抚”周哗的?相信同学们读了第二个故事以后一定会明白的。②这一段出现几个四字词语,你能把它挑出来,推荐给我们大家积累吗?(贴词卡。)③面对“我”的这种读书态度,伯父没有批评“我”,只是夸他自己记忆好,为什么“我”却“又羞愧,又悔恨”呢?(表面夸自己记忆好,实际上是批评周晔读书不认真。)④这种委婉的批评正体现了伯父对我的――爱抚。可是伯父去逝了,周晔也得不到这种爱抚了,让我们再来体会读这句话?(3)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故事:“谈碰壁”。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①小组同学谈体会。②全班同学互相补充。③资料补充。④教师总结:鲁迅先生经常受到敌人的迫害,为了在报上登一些革命文章,鲁迅先生曾用一百多个假名字,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但鲁迅先生毫不畏惧,用笔杆子当武器,同敌人作斗争。可是,伯父去逝了,周晔再也听不到他那风趣、幽默的4/17声音了。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周晔的情感。(4)学习第四个故事:“救护车夫”。①找同学大声朗读。请其他同学谈谈体会。②学生自由朗读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教师从旁指导。③教师小结:鲁迅先生表情上严肃、沉默,让我们感受到的却是他内心的痛苦和愤恨。如今,这样一位对劳动人民富有同情心的伯父去逝了,周晔再也见不到他慈祥的面容了,让我们和周晔一起体验这悲痛。(5)学习第五个故事:“关心女佣”。①“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里的别人单单指的是“阿三”吗?②你有资料补充说明鲁迅对别人的关心吗?③课文前面提到鲁迅送给周晔的两本书:一本是《表》,它是苏联作家写的小说;另一本《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的童话。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了这两本书,从这件事,你们想想他关心的只是周晔吗?――是全国的青少年。4.总结:同学们,鲁迅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的一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等奖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课时【第二篇】5/17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遗体、追悼、逝世、晚餐、张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奥、咳嗽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4。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回忆或收集有关鲁迅的生平、事迹。四学时。第一学时,了解课文大意;第二学时,读熟课文,品读第一部分;第三学时,品读二、三部分;第四学时,品读四、五部分,总结全文。(三学时。第一学时,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学时,讨论、体会鲁迅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作者写了他的哪几件事;第三学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给课文各部分列小标题。)第一学时1、了解鲁迅的同学介绍鲁迅的一些情况。2、读课题,有什么疑问要问?(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称了伯父为什么还要再称先生?)3、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穿插正音。4、同座互读第一部分。6/175、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知道的、明白的讲给大家听,不懂的、不明白的提出来讨论)(为什么不知道鲁迅就是伯父的?“追悼”和“吊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爱戴”和“爱抚”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7、概括段意――小标题(段意:伯父去世了,很多人都到殡仪馆追悼他。小标题:在殡仪馆里―伯父去世了―深切的怀念―逝世―“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第二学时1、指名读课文第二部分,穿插正音。2、同座互读第二部分3、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知道的、明白的讲给大家听,不懂的、不明白的提出来讨论)(“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的意思――因果关系句;“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字面义?一般情况下谁的记性好?话中之意?《表》――前苏联作家班台莱耶夫著,鲁迅翻译;《小约翰》――荷兰作家望―蔼台著,鲁迅和另一作家翻译;)4、再读第一部分的最后一句话,体会感情。5、看插图说话(按方位、衣着、神态……不同角度说)第三学时1、回忆第一、二学时的学习内容。2、指名读课文第三部分,穿插正音。3、同座互读第三部分7/174、交流自己读书的感受(知道的、明白的讲给大家听,不懂的、不明白的提出来讨论)(“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是真的碰墙壁吗?“四周围”可能指什么?鲁迅为什么受迫害?)5、练习角色朗读6、再回读第一部分的最后一句话。7、指名读课文第四部分,穿插正音。8、同座互读第四部分第四学时1、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黄昏时候”(时间)、“呼呼的北风怒号着”(风势)“天色十分昏暗”(天色)“街上的行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行人)“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寒冷)――与车夫赤脚拉车对比。2、伯父、爸爸救助车夫的动作――跑、拿、扶蹲、跪夹、洗、敷、扎。想一想:鲁迅当时是什么人,车夫是什么人?体会同情劳动人民3、想象“深奥的话”可能是――4、严肃的表情、按头的动作、叹了一口气又说明了什么?5、再回读第一部分最后一句话。6、学习最后一部分,提出不懂的问题。7、总结。概括每一部分的段意,用原文的一句话概括,用四五个字概况,有一两个字概况(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8/17的爱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常常劝我多休息)(在殡仪馆里――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深切怀念――评论《水浒传》――谈碰壁――救车夫――难忘回忆)(逝世――谈书――谈笑――救人――关怀)……8、各部分关系:果――因(倒叙)、因――果(点明中心、总结全文)9、选词造句。10、读读背背鲁迅名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等奖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课时【第三篇】1.读书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包括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点记号和学以致用。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在全面落实要求的同时,有所测重。2.课文通过周晔对鲁迅先生的回忆,记叙了她对伯父印象深刻的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课文以自然空行的形式分为五段。每段记叙一件事,但事事都紧紧围绕“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课文的中心意思展开。第一段写人们在鲁迅先生逝世后前去追悼的情况,表达了人们对鲁迅先生的爱戴。第二段写9/17了一个鲁迅先生关心、教育作者的小故事,反映了鲁迅教育“我”要养成认真真读书的习惯。第三段写一次饭桌上的谈话,鲁迅以幽默的语言反映了他宁可“碰壁”,也要为人民群众的解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第四段写鲁迅先生细心救护一位黄包车夫,表面了鲁迅先生对生活在苦难中的贫苦大众深沉的爱和无限的同情。第五段写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女佣阿三,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第五段的结束语,“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是全文的总结,是通过几件具体的事例反映了人物的优秀品质。3.鲁迅先生(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1.初步养成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好记号和学以致用的读书习惯。2.学会生字7个,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会造句运用。3.理解通过几件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4.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反动势力,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重点:逐段细读课文时,贯彻“单元学习提示”四点要求,先按要求自学,然后根据各段的语意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10/17几个训练点重点教学。难点:读懂文意,抓住重点,领会中心含义,概括全文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并掌握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一、教学准备:录音,幻灯片。二、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2.了解课文四个小故事的大意。1.揭示课题,简介鲁迅先生。2.初读课文。(1)听录音,思考: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用“~~~~”划出课文的中心句。交流,全班齐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2)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3.检查自学情况。(1)读准加点的字,用另一个读音组个词。(zhuàn)(guān)水浒传(chuán)张冠李戴(guàn)(2)理解下面的词语。①张冠李戴囫囵吞枣(先解释带点的字,再解释词的字面意思和比喻义。)11/17②饱经风霜恍然大悟(3)完成作业本上第1题。重点指导:深奥(上半部分不要多一横)呻吟(不要多点)4.默读课文。(1)思考: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2)讨论、交流:谈《水浒传》,讲“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3)课文以自然空行形式分为五段,说说各段的大意。指导完成作业本第5题。5.布置作业。(1)完成作业本上第1、2、3、5题。(2)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等奖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课时【第四篇】1、自学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正、冠、挨、扎、号、更”。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一帆风顺”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本课成语。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中的三件事。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感受鲁迅“为自身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1课时。12/17一、谈话引入,解读课题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提示“迅”的笔顺。2、师:关于鲁迅,你们知道多少呢?师简介鲁迅。(由于在课前要求同学收集相关鲁迅的资料,因此该环节的设计目的:一是再现其预习的内容,对学习本课起到铺垫的作用;二是旨在培养同学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一次次的预习中,要同学明白能在众多信息中挑选出和本课学习有关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不泛泛,不空洞,“学为所用”的道理)3、师:带着对课题的理解,再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
本文标题:2024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一等奖_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第一课时【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09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