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2024年掩耳盗铃教案大班_掩耳盗铃教案小班(精选5篇)
1/152024年掩耳盗铃教案大班_掩耳盗铃教案小班(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2024年掩耳盗铃教案大班_掩耳盗铃教案小班(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掩耳盗铃教案大班掩耳盗铃教案小班【第一篇】1,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2,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有所思,读有所得、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3,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形成真诚交流,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4,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1教材分析: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26课《寓言二则》中的1,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2/15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2学生情况分析: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三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三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通过复习学过的《自相矛盾》,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自然引入本课、学生自学和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理解这课文的意思、4技术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教b学目标设计1,掌握重点字:掩,盗,铃,偷,捂、2,理解课文意思,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3/15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问题、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教学流程图:(一)激趣导入→(二)了解故事→(三)初读感知→(四)再读感悟→(五)表演明理→(六)深化理解→(七)联系生活(一)激趣导入1,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说说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板书:铛dāng象声词)出示铃铛、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二)了解故事1,放动画,听故事(暂停)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铃(板书,生字“掩”“盗”用彩笔书写)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堵、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了,我们来看书吧、(三)初读感知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和新词新朋友:掩,盗,铃,偷,捂;丁零,碰到,偷走,铃铛,掩耳盗铃、学生自由读文,在4/15书上圈画、2,自读课文,然后读给同桌听听、3,指名读(看你读的那么投入,真好!)现在请同学们听听课文录音,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读读吧!4,我们读的读,听的听,你能简单地说说故事内容吗(四)再读感悟1,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文章,看一看插图,还可以试一试铃铛、课件出示:思考:那个盗铃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2,学生联系上下文,看图,做实验等方法谈、相机出示句子:“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还可以怎么说哪句好读一读再说说:他认为谁听不见(主人,过路人,守门人,做买卖的人……)你们都知道这个常识,那偷铃铛的人知道吗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两个“就会”前一个能去掉吗用“只要……就会……”说一句话吧3,你们还有问题吗(预测:门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用的他偷铃铛做什么那个人被抓住了结果会怎样)4,是啊,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五)表演明理5/151,结合掩,盗,铃,偷,捂等几个字,加上你的想象和几个同学演一演、(教师适当给予指导)、2,师生参与表演:小偷被抓住了,我们要教训这个小偷(学生对小偷说:……老师对小偷说:听了大家对你的教育,你有什么要说的知道错在哪里了吗)(六)深化理解讨论:(课件出示)1,读了故事,看了表演,你能用一句话来评评偷铃人的行为吗可以是一个成语或俗语(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作聪明,做贼心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聪明反被聪明误……)2,你愿意做那样的人吗你从这则故事体会到什么道理这就是寓言故事,借有趣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七)联系生活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板书设计:掩耳盗铃小偷响←碰←◇铃◇铛→偷→捂耳朵→被发觉自作聪明,十分愚蠢1,学生自己检查生字掌握情况、6/152,看版主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3,通过表演与联系生活使知识延伸,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1、重视将关键字词结合寓言内容加以讲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培养学生质疑,使学生始终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思考与探究3、重视表演的效果,同时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理解成语意思掩耳盗铃教案大班掩耳盗铃教案小班【第二篇】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四、给故事取个题目。板书课题:掩耳盗铃7/15五、释题掩耳:捂住耳朵。盗:偷。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七、理解故事内容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教学反思: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8/15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掩耳盗铃教案大班掩耳盗铃教案小班【第三篇】1、掌握寓言中的生字、新词。2、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3、朗读、背诵这则寓言。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略)二、揭示课题、解题1、听故事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这个名字:掩耳盗铃(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三、自学,整体感知课文9/151、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字典把课文读通顺。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4熟练地诵读课文。2、学生自学。3、检查自学情况。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2指名朗读课文。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么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3、重点理解课内容和寓意。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u然有音”,齐读。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①同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10/15②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5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7指导朗读。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1、出示思考题: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3、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掩耳盗铃》。4、总结扩展。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11/15掩耳盗铃教案大班掩耳盗铃教案小班【第四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置类似现象的能力。[重难点]学会生字,懂得寓言的寓意,理解成语的意思。[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法]演示法讲述法[学法]扮演、自读自悟、感情朗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解题。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它们有什么一起的特点?(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板书),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1、请看录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12/15一读。检查生词的读音。三、理解课文内容。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为了让你的发言更精彩,再读课文。)2、学生推荐汇报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带着这种体会再读这句话。2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方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明明、就、就、在文中的作用。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身的耳朵,但无法把他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4、他认为自身的想法很好,自身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5、指导朗读。(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四、揭示寓意。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我扮演偷铃人,你们为我配音,行吗?要配好音,你们应该怎么样(认真读)。2、我是一个偷铃人,我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13/15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让我明白一些道理吗?学生自由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掩耳盗铃教案大班掩耳盗铃教案小班【第五篇】在上学期,我
本文标题:2024年掩耳盗铃教案大班_掩耳盗铃教案小班(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09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