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囚绿记》教案【汇集5篇】
1/28《囚绿记》教案【汇集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网友分享的“《囚绿记》教案【汇集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囚绿记》教案【第一篇】一、导入直接导入,教师书写课题作者,强调“蠡”的书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二、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你觉得文章以“囚绿记”为题,好不好?为什么?事先布置预习,了解学生的回答,进行预设:①分析回答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尽量选择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活动一)文章的中心事件就是“囚绿”。囚绿的原因:(1——7)择绿而居与绿对语细心赏绿囚绿的经过:(8——10)牵绿入户幽囚“绿友”囚绿的结果:(11——14)固执囚绿开释绿囚怀念绿友小结:全围绕“囚绿”来组织材料,展开叙述。2/28②结合内容概括的短语,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注意过程转换处的过渡。(活动二)三、以作者的行为表现为中心,我们选择了“囚绿”作为题目,如果要以作者的情感为中心来确定题目,你觉得可以改成什么题目呢?为什么?——“爱绿记”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绿”?行为举止:择绿而居与绿对语细心赏绿——喜爱,留恋牵绿入户幽囚“绿友”——喜爱,不快,恼怒开释绿囚怀念绿友——祝福,怀念通过写人物的行动来表现情感。这里可以理一下情感的变化。突出变与不变。重点分析囚绿的行为:追问:“我”的种种行为表现和情感都是源于对绿的爱,最让人不解的是哪种行为表现?你怎样理解这种行为?(作者将其称之为魔念)“我”是如何囚禁常春藤的?学生齐读第8段。修改比较:(活动三)原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来……改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书案上,让绿色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装饰这简陋的房间和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3/28的爱、幸福和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作无声的歌唱。教学方法:采用增删替换比较的方式品读这些行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一种自私、是一种控制。但这种自私、控制的行为实际上是因为“我”对绿爱之深、爱之切,以致这种爱转变为一种占有欲。直抒胸臆: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绿是自然的颜色。这些语句重点是朗读,体会排比、比喻等修辞的作用。“我开始了解……”一句可以设计仿句练习。(活动四)插叙往事:简单了解,明确插叙的作用即可。细致描绘:选择几处描写常春藤的语句,重点品读,体会用描写来表达情感。小结:全文通过……,描写了作者的情感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四、你觉得“囚绿记”和“爱绿记”这两个标题,哪个更好?为什么?1、“囚绿”的行为表现了“我”对绿爱之深。2、“囚绿”还能表现出绿在被囚环境下那种坚贞不屈、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自由意志。五、课文5——7段写到了“我”与绿对语,那么当“我”4/28幽囚了绿色后,如果“绿”可以说话,我们之间会展开怎样的对话?(要求:根据9、10段的内容;对话要能体现被囚之“绿”的品质和追求)(活动五)六、作者写这样一株常春藤,叙述自己囚绿的经过,有什么用意呢?1、常春藤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2、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借物抒情)3、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小见大)4、寻找文本中透露的信息,补充相关材料,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志趣和追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七、课堂总结。八、布置作业。《囚绿记》教案【第二篇】教学设计思路《囚绿记》是新课程必修2第一单元中的1散文,教授这课文是以把握作者情感脉络为“经”线,以探究文章主旨为“纬”线,在经纬线索中体会散文的魅力,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作者情感脉络,进而分析文章主旨。5/28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来把握作者情感脉络。通过点拨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主旨,并引导学生分析它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诵读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具、实验情况多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前导入1、引用顾城的《一代人》。2、调动学生想象题目“囚绿”的含义。一、课前准备1、想象题目“囚绿”的含义,为课文学习做准备。引用《一代人》创设美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探究本文的兴趣二﹑阅读课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有关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二﹑阅读课文学生勾画出有关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课文大致意思。1、学生探究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重点研习课文第五至七段,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2、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重点研习课文第八至十二段,并朗读体会。6/28(教师点拨学生分析具体语句,并指导学生的朗读。)(展示课件。)三﹑合作探究1、明确:作者喜欢绿是因为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绿色宝贵啊!示例:“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焦急的盼等着绿的心情,而绿对作者来说犹如涸辙里的鱼期盼雨水一样,是一种生命、希望。(学生朗读,体会那样一种焦急盼望的心情。由一人读进而全班齐读。)2、明确:因为喜爱绿所以想要“囚绿”,但“囚绿”带来的并不是欢喜,而是恼怒。示例:“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内心的矛盾痛苦,“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说明这绿的执著深深刺伤了作者,他的满腔热情化为泡影,所以喜欢变成了恼怒。(学生朗读,学生互评。)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尊重个性阅读。重视指导学生朗读,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朗读品味散文艺术之美,全体师生共同分享其中韵味。通过分析囚绿的过程,进而探究其中包含的现实意义。四、扩展延伸学生谈启发。7/28示例:常春藤的执著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不要放弃。作者“囚绿”并没有带来快乐,一时的自私并不能带来长久的愉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开放性的思维能力。五、主旨探究联系背景,作者想要通过“囚绿”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重点研习文章最后两段。(教师点拨学生分析重点语句,并指导学生的朗读。)(课件展示。)明确:文中提示性语句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因此本文写作的大背景是在中华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囚绿”之“绿”其实寓意深刻,它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学生朗读最后两段。)在扩展延伸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六、总结全文通过这样的思路告诉同学们,同一个人面对同1文章,放在不同的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启示。背景知识对于我们把握文章主旨是很重要的。站在21世纪的我们从《囚绿记》中又收获了新的启示,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而70年前处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囚绿记》既是血泪之作,又是前行的动力所在,这是陆蠡留给后人的财富。板书设计8/28中绿囚国人《囚绿记》教案【第三篇】《囚绿记》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略读课文。单元导读指出所选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这些作品……引领我们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彩多姿”。必修二的“表达交流”部分设计了《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的内容,并在其“话题探讨”中指出“人类对于自然,也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有着天然的依赖,不仅要从自然中获得物质的满足,还要从中得到精神的慰藉”,“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一种,自然界到处是人类的兄弟。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的某种联系,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继尔,又在“写法借鉴”中指出“景物因人的主观色彩而异,同样的景物,在不同人的眼里,会有不同的反映。这跟观景人的修养、心境和审美情趣有关”。综合上述因素,结合学生和课文的实际情况,本设计将《囚绿记》定位为:《囚绿记》是1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全文以“囚绿”为核心“事件”,以“我”与常春藤的关系为主要线索,“讲述了‘我’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态和真挚心愿”(人教版配套教参语),从而在特定条件下9/28形象揭示了从属于社会的“人性”与从属于自然界的“物性”所具有和呈现出的特定关系和状态,展现了人性的真实和复杂,表现了人性的迷失与回归。原则:紧扣文本,以物揆情,以事度理。方法:问题引领,梯次设问,分层推进;自读为主,点拨相辅。1、学习紧扣文章的具体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探究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方法;2、学习写景状物散文中常见的借物抒情(本文中没有所谓“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教学目标”之第1项。对文章主旨的把握。1课时。1、作者生平、创作及被评价情况。2、设问:①本文核心“事件”是什么?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句、段?③作品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有没有变化?如果和所写的“事件”联系起来,请试着用一组词把这种变化的内容概括或形容一下。④你认为文章的主旨是什么?1、通读课文至少3遍,第1遍借助工具书查录自己不会、不熟的生字词,疏通语句;第二遍有声朗读,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第三遍带着设问问题朗读,思考并尝试解答。2、提出自己的问题,写在课堂记录本上。人类关注的一切事物概括起来只有二样:一是人自身——尤其人的本性;一是自然界——尤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对10/28这二者的关注诞生了无穷无尽的话题,产生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国古代先哲提出的“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其重要的指向是探求人与自然的关系。在1散文中整合人类关注的二大方面重大话题的佳作不多,《囚绿记》就是其中的典范。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边默读,重温预习时的读文感受,回顾预习任务完成的内容。第一组问题:1、围绕“择居”,作品写了哪些内容?思路提示(以下均简称“提示”):写了寓所的特点,选择的理由。公寓的特点是狭小、潮湿、朝向不佳、夏季炎热、窗户破损。我被一抺绿影打动而即刻决定。2、全文仅14段文字,却用了4段文字才引出常春藤,这样写是否太拖沓?提示:并非如此。这4段文字通过写居室之简陋、狭小、不宜人居而“我”却“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反衬出“我”对绿色(哪怕一片“绿影”)的极度喜爱。这对后文是一个丰满的铺垫。更重要的,这些文字自然而然地带给读者一个疑惑:作者为什么如此热爱绿色呢?这恰恰引起下文,第5段直接就回答了这个疑问,行文的畅顺使内容的转换如凝脂般细腻润滑。第二组问题:1、第5段整散结合,诗性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请依次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疏理抒情的脉络。提示:本题重在使学生注意紧扣原文的某类词语推想、探11/28究作者的感情、观念、思想的方法,视野范围亦不仅限于此处。如,找出描写心理的词语,描写动作的词语等。具体答案略。2、第5段和第6段是大段的借景抒情的文字,它们和后文对绿藤枝条的描写构成了全的核心内容,这二段最能体现这美文的特质,请谈谈它们美在何处。提示:①抒情浓烈,震撼心灵。作者毫不掩饰自己的天性——热爱绿色,热爱自然,开头直呼“绿色是多宝贵的啊!”,段尾坦承“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把绿色定义为自然的“代言人”。但他仍觉得不够,又用直接评论的语言说“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似乎生怕读者不明了绿和自然就占据着他心灵最重要的位置。段中使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前4段“遇绿”之欢所唤起意识中始终“潜伏”的“觅绿”之切,以及“得绿”而安的狂喜之情一倾而出。时而热情迸发地大喊“它是生命……它是快乐”,时而忘情地呢喃“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时而急切地表白,时而深情地呼告,时而痴情地对语。在绿的面前,“我”表现出了赤裸的人的天性,“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忘乎所以,难以自持。②警语佳句,满纸烟霞。此二段文字共16句,除生活动作叙述的2个句子外,余者皆是描写作者情绪、心理等精神活动的佳句,言简而意深。如,“它是生命……它是快乐”一句,在行文结构上是总说,在内容上则是对绿色的本质性概括,揭示出人的天性对于自然的依赖。“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12/28了”则用极度的夸张写出了绿色对于我精神生命的重要,绿色可以滋润我的心田,可以使我的心灵恢复生机和活力。“我急不暇择的
本文标题:《囚绿记》教案【汇集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10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