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有的人》公开课教案_有的人教案设计【最新5篇】
1/16《有的人》公开课教案_有的人教案设计【最新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教案呢?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有的人》公开课教案_有的人教案设计【最新5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有的人》公开课教案有的人教案设计【第一篇】1、理解诗歌深刻的,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1、搜集、阅读鲁迅资料;2、标出诗歌小节数;3、复习朗读本单元前几课文的关键句子。活、死、俯、骑。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对鲁迅知道多少?(抽生说)是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被誉为我们的“民族魂”。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的,而要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更是难上加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1课文,它恰恰就是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的。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大家齐读课题。2/16三分诗,七分读。请大家走进这7个小节28行诗中,把诗读正确读流利。(生读)汇报自读情况。(抽生读前6小节,最后一小节齐读)对于你们的朗读,老师不作任何评判,我请来了一位高人,(播放课件。听轻重,听情感,听节奏)是高手吧,说说哪个句子你现在可以读得更好了?我们跟着他一起进步吧,读这一句。自己再通读全诗,看一看7个小节之中藏有哪些写作技巧?(生汇报后,幻灯出示)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第一小节和后面的6个小节是总分关系,思路清晰;全诗都运用了对比写法,感情表达更加强烈;234小节分别和567小节照应,结构严谨。有了这个示意图,我们现在就像拧起了一根绳子,诗歌的每一句都在这根绳子上,这叫全局在握、胸有成竹。既然第一小节总起全诗,那请问,是靠哪些字统领全诗的?读一读找一找。(板书:“死”、“活”)两个“活”,两个“死”,意思一样吗?(生答)那你就读出这种不一样来吧。是的,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来,读出这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吧,读出我们的警告和呼吁。(齐读本小节)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我们就来看看,是哪些句子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作出了完整的回答?抽生读。读出蔑视(那是痴心妄想)、咒骂(那是罪有应得)、痛恨(只要有良知的人都会怀有这种感情)、不屑一顾。3/16《有的人》公开课教案有的人教案设计【第二篇】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课件: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同学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珍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倒霉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有的人1、同学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2、指导同学读出节奏。3、指名读,师生评议。4/16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1、选择自身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和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理解和体会。(可以谈难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可以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示手法。)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同学勇于发表自身的见解。4、引导同学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1、谈谈自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2、说说自身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有的人》公开课教案有的人教案设计【第三篇】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3、理解对比的写法4、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5/161、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教学时数两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到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1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二、熟读全诗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三、感悟诗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不急于寻求统一答案)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四、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臧克家:详见注释。6/16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五、在此基础上明确前面思考题的答案。从三个方面考虑:对比对象;对比角度;对比内容。他们的表现和结果。为人民的人:对人民——恭恭敬敬,全心全意;结果:人民永远记住他。对人生——为革命,愿献身;结果:到处是青青的野草7/16对社会——让别人活得更好。结果:抬得很高,很高反动派及剥削者:对人民——作威作福,任意欺压。结果:把他摔跨对人生——为自己,想不朽结果:烂得更早对社会——使别人不能活,结果:下场可以看到总结问题答案:1、“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种人鞭挞后一种人。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2、见上分析。3、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六、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2、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小问。3、明确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七、思考以下内容是怎样对比的。第二教时一、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讨论第二——第七节是如何进行8/16照应的。二、讨论这几节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对比的,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并列表说明。三、深入思考以下问题。1、把第二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为什么?答: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原诗反动者典型的动作和典型的语言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下身子”的典型动作加上“当牛马”的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2、第三节中“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答;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3、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答: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并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4、如何理解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答: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鲁迅以野草自比,(因为这一句鲁迅的《野草》)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但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5、最后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9/16答:反复,起强调作用,评价鲁迅先生的伟大。四、分析诗中的议论。1、找出议论句。2、分析议论的特点。a、诗中的议论,是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b、诗中的议论,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的。五、总结全文。谈谈你学了这首诗后懂得了哪些道理?六、布置作业。《有的人》公开课教案有的人教案设计【第四篇】1.做到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诗歌整体内容与形式上的对比、对应,并基本能背;3.激发学生做服务于人民的人。对比朗读。理解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对比、对应。1课时一、交流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二、题解1.题解:板书主标题,让学生说副标题。2.作者:结合连接语,出示作者语,指出读文的感情基调(语调)。10/16三、通读课文1.自由朗读一遍这首诗,有问题的请举手。2.出示第一节课件。3.有感情地再读一遍,注意停顿。四、理解对比和对应1.出示作者语“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短诗的内容,通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歌是怎样体现对比的表现手法的?(可以同桌交流)(两类不同的人的对比,每小节前半节和后半节的对比)对比读。2.(一共有几节)出示: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同桌交流)(板书:行为——结果)3.“怎样的行为就会有怎样的结果。”对应读。4.理解两句诗:出示⑴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⑵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五、出示:背。“熟读成诵,先有感情地再读一遍这首诗,然后我们来背。”(齐背——个背)《有的人》公开课教案有的人教案设计【第五篇】小学诗歌教学“重意义、轻审美、重教化、轻艺术”的现11/16状不能不说是当今小学诗歌教学的误区。我认为小学诗歌的教学不应该单单停留在词句的分析和诗句的理解上,而是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产生亲近诗歌的欲望。这样就让诗歌教学的课堂少了一些理性,多了一些感性,少了一些教化,多了一些欣赏。老师自始至终释放着自己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引领学生走在亲近诗歌的道路上。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1、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体会鲁迅先生伟大的精神。2、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前后对照的结构。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观看《鲁迅》生平的记录片,引导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全面的了解鲁迅。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一位中国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上海不幸病逝。全国人民无比悲痛。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派出了许多的特务、军阀、走狗极力阻止人民给鲁迅先生举行追悼会,他们阻止得了吗?我们一起来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看看当时的情景吧。2、鲁迅逝世13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才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鲁迅先生。诗人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百感交集,12/16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出示课题——《有的人》。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畅。(教师倾听学生
本文标题:《有的人》公开课教案_有的人教案设计【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106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