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1/27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网友分享的“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欢迎参考下载分享,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第一篇】1、知识与技能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1、重点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2、难点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2/27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多媒体、食品标签、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双缩脲试剂、蛋白质、滴管、试管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总结并引出课题: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要3/27想健康,就是科学营养。科学营养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这就是这一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将熟悉的食物名称及其所含营养物质种类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安排、统计自己小组总共列举出多少种食物及其成分。在列举中要求能够简单地分出类别。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讨论: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2、演示实验:“蛋白质的检测”,“维生素c的检测”老师介绍双缩脲试剂和吲哚酚试剂的配制方法。小结: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吲哚酚与维生素c溶液呈现褪色反应。通过以上演示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方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里有一些食物,你能猜一猜这些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吗?1作出假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即将检测的食品作出假设。填入下表。2设计实验方案4/27我们已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所要检测的食品的营养成分作出了假设,那么供检测的食品中是不是含有这些营养成分呢?请同学们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小组讨论: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检测方法,实验材料的选择,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的注意事项,预期的实验结果等。小结: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探究方法。(五)课堂练习第2课时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1、食物中营养成分有哪些?2、怎样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对人体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指导学习。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讲解各种营养成分的食物和主要功能:水:约占人的体重60%――70%,是细胞达到重要组成成分。体内的养分等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运输到身体各个部分。无机盐:无机盐占量4%,作用十分重要,如含铁、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常见有维生5/27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d。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食物中含有六大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体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状。第一节人类的食物1、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检测2、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1、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2、无机盐:含铁、含磷的无机盐是构成牙和骨骼的重要成分。3、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物质。4、蛋白质:是构成厂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的供能物质。5、脂肪:也是人体重要的供能和储存能量的物质。6、维生素:可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本节课采用阅读、实验活动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究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学效果较好。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第二篇】6/271、通过观察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环剥枝条形成树瘤的现象,知道植物体以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以韧皮部的筛管运输有机物。2、通过对茎的输导作用的分析,了解保护树皮的意义及茎具有贮藏有机物的作用。1、通过设计茎的输导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及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实验或观察基础上,通过讨论或分析得出适当的结论并加以表述,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植物体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结构与物质运输功能相适应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2、通过讨论“茎的输导作用”,引导学生懂得爱护树木,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绿化美化、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知识体系图解1、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通过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分析,得出导管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通路;而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输导的科学结论。1通过上节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了茎的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茎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输导有机物的通道。2通过探究实验,学生会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7/27亲眼所见,经过整理、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即茎里的导管能够把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植物体全身,茎里的筛管能够把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植物各部。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表现;也可以看作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2、讲述环割枝条上方形成的瘤状物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瘤状物的形成,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过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用讲得过细,要求学生明白是由于有机物的运输受到阻碍引起的就可以了。教法建议1、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完成,上课时将实验装置或处理材料带到实验室,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介绍。由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并不一定完善,所以教师要自备红墨水在茎中运输的实验结果及树瘤标本,以便上课时分发给学生观察,最好能做到每组或每桌一份。2、观察红墨水在茎和叶中的运输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分析得出的结论有两点;一是茎的木质部被染红,不宜说成导管被染红;二是水分运输的方向和部位,即向上运输至叶。红墨水中既有水又有水溶性物质,突出水的运输方向、途径和部位,无机盐一点即通。3、树瘤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其结构基础是木栓形成层的形成及其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物质基础是由于有机养料运8/27输途径的割断使有机养料积累。教学时只要让学生明确切口上部膨胀起来与有机养料的积累有关,并领悟到韧皮部(树皮部分)运输有机养料即可。从树皮对运输有机物的重要性方面,就能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明白爱护树木、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绿化祖国的思想教育。教学设计方案重点: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及结果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难点:有关输导有机物的实验。手段:以实验观察与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设计思想:本节课首先以对茎运输营养物质的探索性实验开始,但学生设计的实验有些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所以在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好有关的实验,以供课上学生观察。重点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1课时)(课前要求学生看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完成设计有关茎运输营养物质的实验)一、导入:提问:1、茎的功能是什么?2、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是怎样的?组织学生回答问题。总结:茎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那么在木本植物的结9/27构中,哪些与运输营养物质有关呢?(一)探索性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学生展示设计实验的思路及结果。组织学生对每组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并纠正学生设计实验中出现的错误。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有关茎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结果,并组织学生观察茎中哪一部分被红墨水染红了。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茎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里的导管向上运输的。(二)茎对有机物的运输:提出问题:参照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实验设计及分析,推测一下茎对有机物运输的相关结构是什么?如何用实验来验证?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出示有瘤状物的枝条,利用投影或录像介绍实验操作方法。组织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总结: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到其他各个器官,当环割后,有机物就堆积在切口的上方,使此处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形成了瘤状物。(三)茎的其他功能:提出问题:茎除了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哪些功能?请举例说明10/27组织学生发言总结:茎除了可以运输营养物质,还有以下几个功能:1、贮藏营养物质,如甘蔗。2、支持,如支持叶,有利于叶进行光合作用。3、繁殖:如扦插等。第三节茎对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贮藏一、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由茎的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二、茎的有机物的'运输:由茎的韧皮部运输有机物实验目的: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输的2~3年生的木本植物技条等大的玻璃瓶或矿泉水瓶三个、小蜡烛、刻刀、小纸片1、取粗细大小相当的2~3年生木本植物的枝条三根(枝条上所带叶片数相等),将三根枝条底部分别斜切,观察其韧皮部。木质部和髓。2、将一根枝条的韧皮部蜡封。方法是按木质部和髓的分布位置,将小纸片刻成形,盖在一枝条断面处,使其韧皮部露出,将小蜡烛点燃,使其蜡液滴在韧皮部断面上,待蜡凝固后,取走纸片。3、将一根枝条的木质部蜡封。用同样方法将小纸片刻成相应的形状盖在枝条断面的韧皮部和髓部,露出木质部,将蜡液滴在木质部断面上,取走纸片。11/274、第三根枝条不做任何处理。5、将三根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甲、乙、雨三个瓶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几小时后观察现象并完成观察记录。甲瓶中的枝条实验后叶片仍然硬挺,这能说明蜡封韧皮部不影响枝条的吸水;乙瓶中的枝条实验后叶片萎蔫,说明蜡封木质部阻碍枝条的吸水;丙瓶中的枝条实验后叶片仍然硬挺。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输的此实验为什么要在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温暖、光照充足能使枝条上的叶片的蒸腾作用旺盛,枝条的吸水能力加强,进而得到的实验结果就越能说明问题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第三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教学课件一、情境创设。12/27人不吃饭行吗?食物进入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在现在来说都已经十分清楚了。这些变化过程在其他生物中有没有呢?早在二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对此进行了探索。实验介绍: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在小巧的金属笼中,然后让鹰吞下,过了一段时间,将笼子取出,肉块不见了。问:(1)为何要将肉块放在笼子中?答:排除了胃对肉块的物理性消化。问:(2)对肉起消化作用的是什么物质?答:一定是某些物质进入到金属笼中,使肉分解。现在已经知道这个能让肉分解的物质就是--酶。
本文标题: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112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