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教育培训专家的小学大课间活动方案(案例)总结(通用8篇)
1/33教育培训专家的小学大课间活动方案(案例)总结(通用8篇)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具体的方案来应对当前的挑战和困难。完善的方案需要经过多次思考和反复修改,不断提升其可行性。请大家参考下载下面的方案案例,了解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方案制定方法和实施效果。教育培训专家的小学大课间活动方案总结【第一篇】1.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2.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3.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4.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二、活动地点。学校田径场、篮球场、及校道。三、活动结构(整个活动过程都在音乐的旋律下进行,历时30分钟)。1、出队。2/332、准备部分:广播体操。3、基本部分:形式多样的活动项目。4、结束部分:放松与归队。四、活动进程。1、出队(按照行政班集合,在动感音乐下跑步进入操场)。要求:各班体育委员组织本班同学集队,队伍整齐有序,听指挥跑步进场。2、广播体操要求:播放广播操音乐,做操节奏感强、整齐、有力,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3、形式多样的活动项目。篮球、排球、游戏、毽子、羽毛球、跳绳等。1、活动时间。9:20――9:50(9:20―9:27广播操)。2、活动项目、场地安排。羽毛球:北楼西路道。乒乓球:乒乓台区。绳、毽:南楼小操场。橡皮筋、呼啦圈:田径场。排球:排球场。篮球:篮球场。3、人员安排。1、体育教师负责活动的组织、指导。2、班主任或留班教师负责本班的活动管理,确保活动安3/33全、有序。3、各班体育委员负责器材的借还。教育培训专家的小学大课间活动方案总结【第二篇】3、初三5--8班活动内容如下:305。306。307。308。周二。跳绳。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周三。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跳绳。周四。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跳绳。4/33腹背肌练习。周五。排球垫球。跳绳。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2、初一1--4班每班两个篮球架进行运球、投篮;。3、初一5--8班活动内容如下:105。106。107。108。周二。跳绳。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周三。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跳绳。周四。5/33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跳绳。腹背肌练习。周五。排球垫球。跳绳。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2、初二1--4班每班两个篮球架进行运球、投篮;。3、初二5--8班活动内容如下:205。206。207。208。周二。跳绳。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周三。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6/33排球垫球。跳绳。周四。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跳绳。腹背肌练习。周五。排球垫球。跳绳。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2、初三5--8班每班两个篮球架进行运球、投篮;。3、初三1--4班活动内容如下:301。302。303。304。周二。跳绳。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7/33周三。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跳绳。周四。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跳绳。腹背肌练习。周五。排球垫球。跳绳。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2、初一5--8班每班两个篮球架进行运球、投篮;。3、初一1--4班活动内容如下:101。102。103。104。周二。跳绳。8/33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周三。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跳绳。周四。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跳绳。腹背肌练习。周五。排球垫球。跳绳。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2、初二5--8班每班两个篮球架进行运球、投篮;。3、初二1--4班活动内容如下:201。202。203。9/33204。周二。跳绳。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周三。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跳绳。周四。引体向上、俯卧撑。排球垫球。跳绳。腹背肌练习。周五。排球垫球。跳绳。腹背肌练习。引体向上、俯卧撑。第七周始,轮换如下表:初三年级。10/33初二年级初一年级。教育培训专家的小学大课间活动方案总结【第三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大课间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大课间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我校体育特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力校园。二、实施原则。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大课间活动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2、全面性原则。大课间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尽量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同时充分尊重学生11/33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操作、自主锻炼的良好环境和氛围。4、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以校内活动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活动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体育活动和社区体育活动,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环境。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三、实施方法与目标。1、学校根据教育部以实施“阳光体育活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要求,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满足全体学生多样化的活动需求。2、学校制定好本校学生大课间活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立各年级特色,努力形成品牌,更上一个台阶。每日上午一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五落实”。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3、制定班级大课间活动制度,坚持每学期年举办一次全校体育运动会,不定期组织各类单项活动。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要覆盖全体学生,全校学生体育达标抽测合格率达98%以上,优秀率达30%以上。12/334、学校大力改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提高全体教师的活动组织和指导水平,并落实相应的经费,确保学校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积极整合和充分挖掘本地校外体育活动资源,定期开展活动,推动我校大课间活动形成规模、提高水平。5、建立活动考核奖惩制度。学校每天由蹲点行政负责对所辖班级进行考核,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评比,在每天考核中,班主任未能及时到场,每次各扣2分,未能按计划进行活动,每次扣班级管理2分,在活动过程中,由于班主任玩忽职守,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取消期末素质教育先进班评比资格,同时取消该班所在年级组的素质教育先进年级组评比资格。6、体育老师要按分工做好巡回指导督查工作,在考核中体育老师未及时到场或指导不力发现一次扣两分,由于玩忽职守,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扣除当月校内浮动工资。四、组织机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学生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充分认识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组长:宁福林副组长:邱荣飞祝志妹杨霞。组员:全体正副班主任。六、活动要求。1、班主任为班级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是负责班级学生大13/33课间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与安全教育责任者,副班主任教师为班级学生课外活动的协助者。2、每位学生必须自觉遵守各种活动的规则要求,听从指挥和安排,并按时参加活动。3、活动场地及器材管理,由总务处统一安排,实行器材由小组管理责任制。4、每个班级应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确保安全责任事故为零。活动前组织学生对活动的规则学习了解,要认真进行安排并认真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5、有生理缺陷的学生不能参加相应的活动,教师应做好劝导工作。6、活动制定好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理预案,确保活动中师生生命安全。7、活动时间:周一到周五的每天上午09:30——10:00为大课间活动。教育培训专家的小学大课间活动方案总结【第四篇】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学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此次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师生与家长的欢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反响。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14/33体育活动形式,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它比课间操的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随着课时计划的调整,学生在校时间缩短,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在时间上受到一定影响,很难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我们把目光转向课间操改革上来,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将原课间操时间延长,充实内容,拓宽课间操的教育功能,提高锻炼身体的价值。在学校的每一天工作中,只有课间操是全校性的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体活动,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这一固定时间,科学地安排活动内容,灵活组织,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我国各地区近期新兴起来的一项全校性的活动。有比较成功的经验,我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认识。期初,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领导详细地审阅了,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合理化的建议。为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体育大课间活动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组织管理系统。领导、少先队、班主任、体育组全员参与,体育骨干学生密切配合,多次例会研究,到教师、学生家长中征求意见,制定了适合我校特点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科学系统地组织安排了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做到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本次活动让我们惊喜地看到,我校能够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多功能作用,“以活动促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键体”,“以活动审美”为目的,贯彻大课15/33间体育活动原则,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各种矛盾的关系,为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教育性。大课间体育活动既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不管是创编校本操,还是开展各种活动,都能够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多种功能。(二)、科学性。能够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身体得到适宜的锻炼,心理得到恰当的调节。活动时间基本都在25---30分钟,运动量适当。音乐的选择具有时代感,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三)、目的性。能根据我校体育,选择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确。(四)、针对性。能根据学校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技能水平、场地器材、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来选择内容,做到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五)、群体性。大课间体育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体现师生全员参与。教师参与到活动当中,与学生共同活动,使全体师生都能从中16/33受益。(六)、创新和特色性。本次大课间活动,反映了现代体育的发展成果,创造了有活力,富有新鲜感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形成了具有我校的特点和特色紧扣主题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音乐健康向上,催人奋进,使大课间体育活动与音乐伴奏浑为一体,体现了当代小学生在操场上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我校大课间活动将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使师生在身心愉悦中进行学习。教育培训专家的小学大课间活动方案总结【第五篇】2、初三各班轮换如
本文标题:教育培训专家的小学大课间活动方案(案例)总结(通用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25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