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HJ 511-2024 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511—2024代替HJ511—2009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指南Guidelineforstandardsystemofecologyandenvironmentinformatization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4-01-05发布2024-02-01实施生态环境部 发 布HJ511—2024i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15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26标准体系子体系...............................................................................................................................................3附录A(规范性附录)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明细表....................................................................................7HJ511—2024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促进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成、层次结构,划出各子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编订了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明细表。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9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标准名称调整为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指南;——应用标准子体系删除文件格式,增加系统协同;——应用支撑标准子体系调整为技术支撑、数据支撑、业务支撑;——信息资源标准子体系调整为数据标准子体系,包括数据资源、数据采集、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传输交换、数据分析应用、数据共享开放、数据质量;——基础设施标准子体系增加物联感知基础设施、计算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标准子体系调整为网络和数据安全标准子体系,包括物理和环境安全、网络和通信安全、应用和计算安全、数据安全、安全管理;——管理标准子体系调整为项目管理、运行维护管理;——增加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明细表;——删除环境信息化标准制修订原则。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信息化标准指南》(HJ511—2009)废止。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法规与标准司组织修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4年1月5日批准。本标准自2024年2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HJ511—20241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指南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成、层次结构,划出各子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编订了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明细表。本标准适用于指导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的立项与编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T13016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GB/T200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3术语和定义GB/T13016和GB/T20000.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标准体系standardsystem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3.2元数据metadata定义和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3.3数据元dataelement由一组属性规定其定义、标识、表示和允许值的数据单元。4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4.1完整性面向生态环境信息化发展方向,覆盖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内容,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做到内容完整、技术规范、科学合理。4.2系统性聚焦重点信息技术领域,按照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内在联系,系统构建标准体系框架,做到层次清晰、划分明确、相互协调。HJ511—202424.3可扩展性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创新应用和发展,并为后续业务领域、重点技术领域扩展留有空间。5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5.1层次结构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数据标准、基础设施标准、网络和数据安全标准以及管理标准七个子体系组成(见图1)。七个子体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每个子体系再划分为若干个二级类目。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1.1总体框架5.基础设施标准6.网络和数据安全标准7.管理标准1.1总体框架1.总体标准2.应用标准3.应用支撑标准4.数据标准图1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层次结构5.2逻辑关系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各子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总体标准处于整个体系的顶层,为其他六个子体系提供总体指导,网络和数据安全标准以及管理标准贯穿于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数据标准和基础设施标准之中。总体标准网络和数据安全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数据标准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图2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逻辑关系1.2术语2.1业务流程2.2应用系统2.3系统协同3.1技术支撑3.2数据支撑3.3业务支撑4.1数据资源4.2数据采集4.3数据汇聚4.4数据治理4.5数据传输交换4.6数据分析应用6.3应用和计算安全6.5安全管理7.2运行维护管理7.1项目管理6.4数据安全6.1物理和环境安全6.2网络和通信安全5.4机房基础设施5.3计算基础设施5.2网络基础设施5.1物联感知基础设施4.8数据质量4.7数据共享开放HJ511—202436标准体系子体系6.1总体标准总体标准子体系层次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总体框架和术语两个二级类目。1.总体标准1.2术语1.1总体框架图3总体标准子体系层次结构总体框架标准为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提供基本原则、指南和框架,规范其他标准中总体性、框架性和基础性的内容。总体框架主要包括物联网总体框架、人工智能环境治理总体框架等总体性标准和相关标准。术语标准主要是统一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名词、术语和技术词汇,避免引起歧义性理解,包括环境信息化术语、环保物联网术语等生态环境信息化有关的术语标准。6.2应用标准应用标准子体系层次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业务流程、应用系统和系统协同三个二级类目。2.应用标准2.2应用系统2.3系统协同2.1业务流程图4应用标准子体系层次结构业务流程是在生态环境业务信息化过程中,为达到业务目标进行的一类过程和策略,该过程由一组按策略执行的、相互协调的活动步骤组成,业务流程标准包括生态环境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的相关标准。应用系统标准包括生态环境业务管理系统、综合管理系统、政务管理系统和政务服务系统标准。具体如下:a)生态环境业务管理系统标准包括自然生态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执法等业务应用相关标准及文件格式要求;b)综合管理系统标准包括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环境状况总览、重点任务调度、生态环境形势分析、环境应急指挥等具有综合管理决策业务应用特性的相关标准及文件格式要求;c)政务管理系统标准包括行政办公、法规标准、人事、科技、财务、信访、党建管理等应用系统相关标准及文件格式要求;d)政务服务系统标准包括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服务等应用系统相关标准及文件格式要求。所涉及的行政权力事项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给付、HJ511—20244行政奖励、行政备案及其他行政权力事项,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服务等领域依申请办理的公共服务事项均属政务服务事项范围。系统协同标准包括基于技术支撑、数据支撑、应用支撑进行整合及应用适配等实现系统间互联互通的相关标准规范。6.3应用支撑标准应用支撑标准子体系层次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技术支撑、数据支撑、业务支撑三个二级类目。3.应用支撑标准3.2数据支撑3.3业务支撑3.1技术支撑图5应用支撑标准子体系层次结构技术支撑标准规定生态环境应用系统开发的技术框架和共享服务组件的技术要求,包括前端开发框架、后台开发框架、持续交付体系、应用监控运维等标准。数据支撑标准规定生态环境应用系统数据加工和分析能力组件的技术要求,包括资源目录服务、共享交换平台、数据资源接口、空间信息服务等标准。业务支撑标准规定生态环境应用系统通用服务的技术要求,包括业务模型服务、业务规则、智慧搜索引擎、业务服务组件,以及大气环境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等业务模型或算法等通用服务标准。6.4数据标准数据标准子体系层次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数据资源、数据采集、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传输交换、数据分析应用、数据共享开放和数据质量八个二级类目。4.数据标准4.1数据资源4.3数据汇聚4.4数据治理4.2数据采集4.5数据传输交换4.6数据分析应用4.7数据共享开放4.8数据质量图6数据标准子体系层次结构数据资源标准是指生态环境应用系统涉及的各类数据的数据元、元数据、主数据、分类与编码、数HJ511—20245据集等内容的标准。数据采集标准是根据生态环境业务流程需求,对采集环节流程、方式方法、相关技术等进行规范。数据汇聚标准是面向生态环境应用系统数据整合汇聚过程,对汇聚类别、汇聚方式、汇聚流程等进行规范。数据治理标准用于规范对生态环境应用系统数据提取清洗、关联比对等处理流程以及对数据治理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法进行约束,对数据指标梳理等进行规范。数据传输交换标准对生态环境应用系统数据传输交换的流程、方法、流转机制等进行规范。数据分析应用标准面向提取生态环境应用系统数据价值,对数据分析应用的工具、方法、指标等进行规范。数据共享开放标准是对生态环境应用系统数据共享开放内容、途径、方式等进行规范。数据质量标准面
本文标题:HJ 511-2024 生态环境信息化标准体系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27229 .html